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突破局限認識生命的奧秘
2013/10/05 09:48:13瀏覽1240|回應0|推薦0

 

施行植物的麻醉手術

植物可能也有經絡〉的研究結果,博斯推測,也應該能在普通蔬菜植物上找到類似動物經絡的效應。

蔬菜是被公認為「不敏感」的。

博斯從實驗室旁花園中的七葉樹上摘取了幾片葉子,發現這些葉子對不同的「風」能做出反應,其曲線與在金屬及肌肉實驗中取得的曲線非常相似。

受到這一結果的鼓舞,博斯立即到蔬果店,買了一袋胡蘿蔔和蘿蔔。

因為這兩種蔬菜似乎是最遲鈍無感覺的。

實驗結果卻證明胡蘿蔔和蘿蔔的敏感性非常高。

當用麻醉劑去麻醉植物時,植物成功地被麻醉了,好像動物一般。

若將麻醉劑的霧氣吹散代之以新鮮空氣,植物又像動物一般甦醒過來。

用氯仿對一棵巨大的松樹進行麻醉實驗。

結果他成功地將巨松連根拔起並移植存活。

而通常將一棵巨松連根拔起再進行移植,巨松必死無疑。

博斯發現蜥蜴、烏龜和青蛙的皮膚與葡萄、番茄和其他蔬果的外皮表現很相似。

以昆蟲為食的植物的「消化器官」——從毛氈苔 sundew 的觸角到豬籠草的袋,類似動物的胃。

他還發現,葉片及動物眼睛的視網膜對光的反應非常相似。

用他的放大器,不論是超敏感的含羞草,還是不敏感的蘿蔔,植物被連續刺激後,會像被同樣對待的動物的肌肉一樣變得疲勞。

Desmodium gyrans 跳舞草」能夠連續擺動,讓人想起手旗運動。

博斯用跳舞草作實驗,發現一種能造成跳舞草不間斷的脈衝停止的毒物,也能使動物心臟停跳;而這種毒物的解毒劑竟然能使這兩種有機體復活。

 

溫度與植物運動的關聯

一天,他發現當植物停止所有的運動時,又突然發起抖來,讓人想起動物死亡時的痙攣。

為了確切地測定死亡發生時的關鍵溫度,他發明了一種死亡記錄器。

儘管大多數的植物於 60 時會死亡,個別的植物卻呈現出差異來,這種差異與它早先的歷史和年齡有關。

如果它們的抵抗力被人為地通過疲勞或毒物的作用而消減,在低到像 23 這樣的溫度,死亡痙攣就會發生。死亡時,植物會放出巨大電力。

500 個綠豆能產生 500 伏特的電壓,足夠燒一頓飯,但事實上,豌豆很少被這樣系列地連接在一起。

大家知道,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但是二氧化碳太多能窒息它們。

就像動物需要氧氣一樣,植物也可以用氧氣救活。

像人一樣,當給植物澆灌威士忌酒或杜松子酒時,植物會出現喝醉了的樣子,像醉漢一樣搖擺,醉倒,最終甦醒過來

 

M  植物也有親疏之分﹖

2007 6 12 日在《生物學快報 Biology Letters》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更發現,植物也像動物一樣,能在複雜的環境中辨識自己的親屬

當它與其他植物栽種在一起,彼此間會爭奪水和養份,若與直系親兄妹在一起則會相互禮讓。

據《生命科學》雜誌報導,來自加拿大麥克馬司特大學 McMaster University 的植物學家蘇珊杜德雷 Susan Dudley 表示:

「一般人都知道,動物有辨識和親近家族的能力,但我們第一次發現,植物也有相同行為。」

植物被栽種後,根會長出分支來吸收水和養份。

當許多相同種類的植物栽種在一起時,會產生許多問題,每株植物都會伸展其根部,試圖搶奪珍貴的資源。

除非是遇到自己的親兄妹,即來自於同一個母親,它們則會變得非常和諧,相互禮讓,讓大家的根部都有充裕的生長空間。

植物辨識親屬的行為,只發生在植物栽種於同一盆中,即根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這也暗示,植物根部的交互作用與辨識機制有關。

杜德雷與學生以生長在北美五大湖區的海馬康草 Cakile edentula 來進行研究。

他們在每個花盆中栽種了 4 株海馬康草,包括具有親緣關係或完全無關的盆栽,並讓這些植物在花盆裡生長 8 星期,直到海馬康草開花,隨後將植物連根拔起,檢查植物的根、莖、葉及芽發育情況。

杜德雷發現,與陌生者栽種在一起的海馬康草相較與同族生活在一起的海馬康草,根部更為發達,競爭力更強。

杜德雷說:「園丁早知道,有些成對植物相較其他植物更能和睦相處,而科學家正在找尋原因。當我們越瞭解植物,越發現植物的交互作用似乎是非常複雜的。」

通過「可重複性」來證實一個理論就已經把巴克斯特實驗局限住了,因為這種方法論本身建立在排除植物能感知人的思維這一基礎上。

 

突破局限認識生命

現代生物學研究中,「可重複性」是檢驗一個理論是否能站得住腳的重要依據。

如果一個實驗不可重複,那麼它的可信性就會被大打折扣。

在巴克斯特 1969 年第一次發表關於植物生命奧祕的文章後,引起世界轟動。

5000 多個科學家向他索取文章原稿,想要做進一步研究。

可是,在隨後的研究中,有許多科學家重複他的實驗,卻得不到預期的結果。

於是,他們把這些現象戲稱為「巴克斯特效應」。

舉個例子,巴克斯特將一棵植物接到實驗儀器上,在 245 開始測定,然後他就去了一家商店。

大約 6 分鐘後,他已走出幾個街區了。

他想起忘了帶錢包,便轉身回去,時間是 25120”

在實驗儀器的記錄中,發現前 5 分鐘一直是平緩的,然後突然出現一個高峰,恰好在25120”。也就是說,在他決定回來的那一瞬間,植物就已經知道並做出反應了。

再來重複一次這個試驗,一切實驗條件都一模一樣,將植物接上儀器,開始測定,他出去走了6分鐘,然後回來。可是,這一次植物卻沒有任何反應。

有的科學家因此得出結論:「巴克斯特效應」不能被證實,因為它不可重複。

其實,通過「可重複性」來證實一個理論,就已經把巴克斯特實驗局限住了,因為這種方法論本身建立在排除植物能感知人的思維這一基礎上。

實際上,一棵植物不僅僅是一堆葉綠素、糖、水和無機鹽等的組合體,更是一個有生命、有思想的靈體。

當它感知到第二次試驗是已經計劃好了的,就沒有理由感到「興奮」了。

思維方式不轉變,帶著僵化觀念的框框,用單純的科學手段去研究生命的奧祕,即便發現了超常的現象,也揭示不了其背後的真相。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886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