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7 13:40:23瀏覽285|回應0|推薦5 | |
誤傳1:吃糖總是不利健康。 誤傳事實:蜂蜜等“自然甜味劑”其實是「精製糖」。 自然甜味劑絕不是「精製糖」,自然甜味劑不是人工的也不是精製的! 「精製糖」是人工的白糖、冰糖、果糖,易使血糖驟升。 蜂蜜、楓糖、甜菜、紅糖才算是自然甜味劑。 誤傳2:吃雞蛋升高膽固醇水準。 事實:雞蛋中的飽和脂肪含量相對很小,一隻大雞蛋只含約1.5克飽和脂肪。 專家建議:不吃雞蛋是不明智之舉,因為雞蛋還是13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蛋黃中含卵磷脂,可降膽固醇,體內壞膽固醇是來自違反自然的反式脂肪。 誤傳3:所有飽和脂肪都會增加膽固醇。 事實:可可粉、乳製品、禽類及棕櫚和椰子油中的自然飽和脂肪硬脂酸,非但不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反而會提高好膽固醇水準。 禽類含不飽和脂肪,但多少含飼主添加的生長激素 (荷爾蒙) 和抗生素。 乳製品不止含飽和脂肪還含過多人工催乳素>>>致癌!! 誤傳4:唯一有益心臟的酒是紅葡萄酒。 事實:啤酒、葡萄酒和白酒都具有相同的健康功效。 是指比較便宜的新酒不是比較貴的陳年老酒。 紅葡萄酒另含花青素,抗癌;啤酒含啤酒酵母、Xanthohumol 黃腐酚,抗癌。 白酒是蒸馏酒,不含營養成分。反而有些白酒加了塑化劑,冒充陳年老酒。 專家建議: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任何酒精飲料,只要飲用適度(每天1-2杯),就有助於減少心臟病風險。 誤傳5:煮菜加食鹽,蔬菜含鹽多。 事實:煮菜時加點鹽其實可以減少蔬菜在烹調過程中的營養流失。每杯水中可加入1茶匙食鹽,蔬菜吸入的鹽分其實很少。 結果蔬菜湯含鈉偏高!所以才告訴你別喝湯,尤其是火鍋湯,油、鹽、胺基酸、嘌呤、味精、丸子裡的防腐劑、「熬大骨湯」裡的重金屬,簡直就是十全大補湯,您就看著辦囉! 誤傳6:油炸食物總是脂肪太多。這不是誤傳! 事實:健康油炸食物例外。 專家建議:最佳油溫是 180℃。油溫過低會導致食物吸入更多脂肪,食物炸好後,最好在紙巾上放置 1—2 分鐘之後再食用。 油炸食物所使用的健康油應該是飽和脂肪:豬油、牛油、苦茶油、棕櫚和椰子油,不是沙拉油 (反式脂肪),您使用哪一種? 油炸食物油溫一定超過 180℃,不然不是金黃色! 低溫炸是白色的不香,就像日本料理的炸蝦,白色的,你不喜歡吃!換到中國廚師手上一定是金黃色! 誤傳7:食物纖維素攝入越多越好。 事實:並非所有食物纖維都具有同等功效,一定要注意食物纖維素來源。比如,麥麩有助於促進消化和排便,燕麥麥麩降低膽固醇,菊粉有益腸道細菌等。 專家建議:人造纖維食品最好不要多吃,因為其功效遠不如來自全穀食物、蔬菜、水果和豆類的自然纖維。 誤傳8:吃雞肉一定要去皮。這不是誤傳! 事實:吃帶皮雞胸並不會增加飽和脂肪。吃烤雞時一半的快感來自其金黃色脆皮的油膩口感。 禽類含不飽和脂肪,雞皮的危險不是飽和脂肪是雞農注射進去的荷爾蒙、抗生素! 誤傳9:有機食物比傳統食物更營養。 事實: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傳統作物與有機作物在營養方面沒有明顯區別。當然傳統作物在食用之前應該特別注意農藥殘留問題。 誤傳10:橄欖油加熱會破壞其健康功效。這不是誤傳! 事實:即使是精煉初榨橄欖油也不會因為油溫稍高而喪失營養。有益心臟健康的單不飽和脂肪的作用不會因為油溫的改變而受損。橄欖油中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也不會在加熱中流失。把鍋燒乾再放油很快就超過 200℃,不冒煙?是你沒看到煙!別自我安慰! 中國菜的魅力來自把鍋燒乾再放油!才有香味! 但是,由橄欖油或不飽和脂肪產生出來的香味=芳香烴環=致癌物!!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