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得癌症,只能怪自己嗎?!!
2010/07/02 12:05:25瀏覽2055|回應0|推薦0

台灣平均每 18 分鐘,就有 1 人死於癌症;每 4人中,就有 1 人死於癌症。

醫學界紛紛提出各種「個人」應該負責的原因。

專家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多吃蔬果、多運動、少吃油脂、少抽菸、少吃檳榔;唯有靠個人改變生活習慣,才能防止細胞突變,長出吞噬我們健康的腫瘤。   

這樣的邏輯下,只要聽到有人罹患了「癌症」,大部份人馬上有的反應是:

是不是他(她) 的生活習慣有問題?

是不是吃過多油脂?

是不是多抽了點菸?

是不是不愛吃蔬果?

是不是缺乏運動?

最近,越來越多學者指出,除了「個人」應為自己的癌症負責,另外一個癌症殺手「污染的環境」,正為台灣的腫瘤熱加溫。

曾經在世界衛生組織 WHO 做過 10 年研究,在芝加哥大學教過十幾年書,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的陳美霞,指出造成癌症的原因非常複雜,菸、酒、檳榔等,固然是造成癌症的重要成因,但是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毒物」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脂肪是毒物容易儲存的地方,所以建議少吃油脂,但是真正致癌的元凶 initiator 是積存在脂肪內的毒物,油脂是毒物致癌過程中的媒介。

陳美霞說明防癌應有的邏輯優先次序中,不可忘記整治台灣的環境污染:「無論是工業污染、農業污染,製造毒物的人,要讓他們負起責任來。」

1997 年新書《失竊的未來》作者柯本指出,從農藥 DDT、除草劑等、塑膠(強化 PVC 水管不斷裂的壬基苯酚塗劑,會加快癌細胞成長的速度)、個人清潔用品用的清潔劑(1980 年代晚期,一些歐洲國家已經禁止使用烷基酚聚乙烯製的清潔用品,但目前仍在世界各國大量使用),到原木防腐塗劑(五氯酚等),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足以干擾荷爾蒙正常運作的化學毒物。

即使損害極為明顯,且有紀錄可循,我們永遠無法對環境中的污染源,歸納出一個絕對的因果關係,因為除非將這些人關在控制的實驗室裡,否則根本無法得到證據。

這些化學毒物不僅影響人類正常的荷爾蒙運作(性荷爾蒙訊號的錯亂、甲狀腺分泌的異常等),更進一步傷害到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受癌症的感染。

成功大學腫瘤毒理學專家王應然,研究本土毒物後,發現台灣環境中普遍存在、卻不為大眾所知的化學物質,的確對癌症有影響。

以五氯酚為例,雖然環保署已經公告為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動物實驗可導致肝癌、淋巴腺癌),但是目前在台灣仍被使用作為木材防腐劑。

長期居住在以五氯酚處理過的木材所搭建的小木屋,對健康的確有影響。

台大公共衛生系的李芝珊,仍然不放棄面對環境污染的研究挑戰,努力研究空氣污染對癌症等慢性病的影響。

李芝珊說,污染常常只要非常微小的量,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就會致癌,關心你的環境是你的權利,而台灣環境的污染,在世界有名。 

癌症死亡地圖 vs. 台灣污染地圖 

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嚴重的污染,就是空氣與水。

翻開衛生署民國 7180 年的〈台灣癌症死亡率分佈地圖集〉,除了以原住民為主的台東、花蓮山區,及離島的澎湖之外,台灣地區 10 大癌症(肝癌、胃癌、肺癌、腎臟癌、膀胱癌、子宮頸癌、乳癌、血癌、結腸直腸癌、攝護腺癌),死亡率排名前 1/10 的鄉鎮城市,在台灣本島西部平原, 32 個位於河流下游

每個癌症死亡率最高的鄉鎮,旁邊都有一條嚴重污染的河流,或者附近有一個以污染著名的工業區。

從老街溪下游的中壢,大甲溪下游的大甲,大肚溪下游的龍井、伸港,虎尾溪下游的麥寮、元長,鹽水溪下游的安南,二仁溪下游的彌陀、阿蓮、梓官,高屏溪下游的高雄市,東港溪下游的東港,被列為台灣嚴重污染的河流下游,都毫無意外地出現比台灣其他地區較高的癌症死亡率。

而台灣高癌症死亡率最集中的河流,又以台南鹽水溪排名第一,台南將軍溪、台北淡水河並列第二。

位於台灣各污染河川下游的西南沿海鄉鎮,在癌症死亡地圖上,沿著台 17 號濱海公路,從最北的伸港、芳苑、麥寮、台西、口湖、東石、布袋、北門、安南、台南市、永安、彌陀、梓官、左營、高雄市、東港鎮……,一個接一個,一路不間斷往南,是全國各類癌症前 1/10 最高死亡率,儼然成為台灣的「癌症公路」。

高雄縣梓官鄉是這條癌症公路上,受污染之害的典型例子之一。

住家在高雄縣梓官鄉台17號公路旁的濃稠暗紅的典寶溪邊,汽車修理業者黃先生,就自我解嘲說:「我家門前有小河,這條河有的時候像黃河、有的時候像紅河,有的時候又像黑龍江。」

7 年前,典寶溪下游的梓官鄉,就以燃燒廢五金,導致蚵寮國小 1000 多名師生戴奧辛集體中毒的新聞著名,而戴奧辛目前已經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一級致癌物。

《失竊的未來》指出,戴奧辛的毒性是砒霜的數千倍,以 1 公斤的體重為計算單位,只要注射百萬分之一公克 1ppm 的戴奧辛,就會導致天竺鼠立刻死亡。

而且只要在老鼠發育的關鍵時刻,注射極微量的戴奧辛一次,就會在後代出生的小鼠身上產生永久性的效果。

在衛生署的癌症死亡地圖上,民國 7180 年間,梓官鄉的男女肝癌死亡率,明顯高於台灣其它地區。而且民國 8185 年,梓官鄉男性肝癌的死亡率,在全省 355 個鄉鎮市中,赫然排名第三。

家在河流下游的悲歌

美國生物學者史坦格柏 Sandra Steingraber 1997 年針對自己位於河流下游的家鄉,所出版的調查報告《住在河下游──生態學者看環境與癌症 Living Downstream - An Ecological Look at Cancer & the Envi- ronment》,清楚記錄伊利諾州,泰姿威郡鄉親的〈膀胱癌高死亡率與河流上游的污染有關〉。

據史坦格柏調查的癌症個案,多集中在污染河流的下游,或化工廠附近,而且大量使用農藥的鄉村又比城市的癌症死亡率更高。

這些不抽菸、不喝酒、沒有工作壓力的兒童,癌症死亡率 50 年來連續不斷升高。

連河裡的魚,都罹患了嚴重的癌症。

目前北美 25 條河流中,有 16 種魚都罹患有流行性肝腫瘤 liver tumor epizootics,這些患癌的魚,通常也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食物來源。

同樣的情節,在台灣也似乎正在上演。

家在安南的悲歌

剛過台南以污染著名的「黑龍江」鹽水溪,17 號濱海公路旁馬上就會見到正大興土木的「台南科技工業區」,這正是民國 7180 年膀胱癌、腎臟癌、肺癌、甲狀腺癌死亡率都居全台灣最高的台南市安南區。

這個夾在鹽水溪、鹿耳門溪出海口中間的地區,在台灣歷史上,曾發生〈中石化安南鹼廠〉廢料汞、五氯酚等一級致癌物,污染工廠、廠外地下水與土壤,的工業污染事件。

已經停工 17 年的台鹼廢廠,大門外赫然就見連綿不斷的魚池,仍然噴水養著草蝦和虱目魚。

拖延多年,至今仍然沒有訂出整治的期限與標準。

到底整治污染的責任應該屬於經濟部,或後來接收的中石化,仍然不清楚。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418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