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7 16:19:45瀏覽986|回應0|推薦2 | |
健康篩檢的抉擇 Helen Signy 現今的醫療技術可以檢驗出人體器官微之又微的異狀,使我們得以在發病前、甚至在症狀出現前提早多年接受治療。 醫生可檢驗血液,了解膽固醇水平是否已危及心臟;檢驗尿液,判斷罹患腎臟病的可能;用 X 光檢查骨質密度;以及測量血糖,對糖尿病防患未然。 這些檢驗功效卓著,但許多人不知道,醫學篩檢並非完美無缺。 雪梨家庭醫生紀莉安迪京解釋道:有些人以為做一大堆檢驗就可增進健康,事實卻可能相反。 有些沒病沒痛的人不管什麼篩檢都要求做,一心想防止重疾,殊不知道檢驗本身可能傷害身體,也會帶來不必要的治療,徒增痛苦。 以下是一些關於篩檢的真相: 澳洲皇家家庭醫學科醫師學會建議民眾針對某些疾病定期做血壓和膽固醇檢查,就像平時做視力、牙齒和聽力檢查一樣。 而目前,只有三種癌症篩檢證實對一般民眾有好處:大腸癌、子宮頸癌和乳癌。 至於其他癌症篩檢如皮膚癌、肺癌、攝護腺癌等,醫生進行前,都會提醒就醫者謹慎為宜。 雪梨大學流行病學家愛勒斯芭拉特說:「癌症篩檢是兩刃刀,每種癌症篩檢都有好處,也有危險。」 M 篩檢的缺點: 1. 檢驗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約有 5% 的受檢者因為結果顯示得了癌症,其實他們大多沒病,需等進一步檢驗證實,這段等待的時間令人寢食難安。 芭拉特說,假定大部分篩檢要求病人每隔若干年便做一次檢驗,這代表有 1/3 的人一生中,最少有一次會因為檢驗結果異常而懷疑自己罹癌。 2. 有些後續檢驗很痛苦,而且風險不少。舉例來說,大腸癌篩檢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要是結果呈陽性,受檢者便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受檢者先服緩瀉劑,經麻醉後,把內窺鏡從直腸通到大腸,滋味很不好受。 有美國的專家指出,每 1000 人做大腸鏡檢查,便有 1-3 人出現重大併發症 (如戳破大腸)。 要是因此發現會擴散致死的癌症,受這種苦算是小事;但假如檢驗證實沒病,受這種苦可就是無妄之災。 因篩檢呈陽性而做大腸鏡檢查的人,最後約有 1/2 沒發現問題。 雖然大腸癌篩檢有其不足之處,但醫學研究人員估算,全民篩檢能挽救不少人的性命,還是值得推廣。澳洲癌症協會表示,以類似的本益比計算,卻不足以支持全民做皮膚癌、攝護腺癌、肺癌或卵巢癌的篩檢。 3. 篩檢會發現所謂的「假性」癌症。許多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卻永遠不會造成傷害。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過 1/2 的年老男性有攝護腺癌,約 1/3 成年人有甲狀腺癌,40% 婦女的乳腺有癌前病灶 (即管狀原位癌)。 以上的癌症大都不致造成大害,因為有些癌細胞成長緩慢,患者可能終生也察覺不到。 此外,這些癌症可能因為人體修復系統的干預,而自行消失。 而經篩檢所發現的癌症,醫生往往無法確定哪一種會擴散而引致死亡,哪一種不會;也就是說,只要檢驗呈陽性,患者就得接受治療,可能受盡外科手術、長期化學或放射治療,以及心理忐忑不安的折磨。 近年,男性攝護腺癌篩檢引起了激烈爭論。 其中一方指出,攝護腺癌雖然殺人無數,但要是因此就把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納入全民篩檢中,許多人就會驗出輕微的攝護腺癌,而他們其實不知道病情反而更好。 澳洲癌症協會執行長艾恩奧爾佛教授說: 「他們輕則心理上有罹癌的陰影,重則會接受過度的診斷和治療;攝護腺癌治療的副作用包括陽萎與失禁。」 為了判斷癌症是否擴散,很多研究機構不惜投入重金。 全球就有幾個大規模研究正在進行中,希望證明攝護腺癌篩檢確實可降低死亡率,適合勸導所有男性進行。在研究結果出爐前,男性自 50 歲起 (有家族病史的宜提早),應定期諮詢醫生,再根據自己的狀況,決定是否要做篩檢。 澳洲一些省分還提供其他篩檢,民眾可自行安排,不用醫生轉介;有些地方甚至毋須預約,民眾可隨時前往進行全身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卵巢癌的腹部或陰道超音波、一般胸腔 X 光、甲狀腺功能檢驗,以及心臟鈣化水平掃描等等。 澳洲皇家家庭醫學科醫師學會並不建議健康的人做以上的檢驗,因為這些檢驗通常是侵入式的,會導致身體創傷,而且應該經過醫生指示才進行,這樣才可得知檢驗結果的意義,以及接下來是否要治療。 該醫師學會的全國醫療品質委員會委員馬爾克哈利斯教授說: 「我們不為一般人做全身掃描,當然也不會為沒病的人做全身掃描。」 4. 篩檢偶爾會有所漏失。雖然篩檢檢驗越來越嚴密,但目的僅是作為一般檢驗,以求發現不一定存在的異狀。 然而自己感覺有異狀的人,所做的檢驗卻完全是兩回事,例如發現乳房有硬塊,就可能要做乳房 X 光攝影、超音波和穿刺切片檢查,與為健康婦女所做的基本乳房 X 光攝影完全不同。 許多人不明白篩檢和診斷有什麼不同。篩檢結果呈陰性,並不代表完全沒病,只說明了檢驗當天沒發現異狀而已,當然也不代表從此可以不做其他的防病措施。 哈利斯指出:「有些人雖然做了心臟壓力測試或冠狀動脈血管鈣質掃描,心臟病還是照樣發作。 他們不應該以為檢查說沒事,就不理會胸口疼痛,或者繼續抽煙。」 哈利斯的意思是:一有症狀,例如長期出現疼痛、硬塊或出血,千萬要去看醫生。 芭拉特說:「一出現症狀,無論最近是否做過篩檢,都要請醫生詳加檢查。」 M 如何決定做不做篩檢? 雪梨大學流行病學家愛勒斯.芭拉特說:「答案因人而異。」 基本上有兩個選擇: (一)照常過日子,不要庸人自擾,等有症狀再說; (二)明知篩檢有風險,但覺得值得一試,因為及早發現癌症可以挽救生命。 這兩種決定各有道理。芭拉特說:「篩檢的定義是對沒有症狀的健康人做檢驗,因此大多數沒病的人並未得到好處,只有少數檢驗出癌症的人受益,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救治,檢驗對他們是攸關生死的關鍵。「此外,還有少數驗出假陽性或『假性』癌症的人,不僅沒受益,反而受害。 所以檢驗對大多數人無關痛癢,既不受益,也不會受到重大的傷害。」 對於家族有癌症病史或屬於疾病高危險羣的人,檢驗就重要得多。 M 檢驗的受害者 篩檢技術已先進到可以驗出人體內極細微的異常,這些技術面世之前,人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身體微恙。 美國亞特蘭大市放射線專科醫生威廉凱舍利拉卻因這些「明察秋毫」的檢驗技術而受害。 他去做定期身體檢查,其中包括虛擬大腸內窺鏡,亦即把一系列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湊成大腸的全貌。 觀察入微的同仁發現他的腎、肝和肺有不正常的跡象,要他再做檢驗。 於是他先後做了肝切片檢查、再一次掃描,以及胸腔鏡手術。 5 小時後他恢復意識,看到自己全身插滿管子,吊着抗生素和強效止痛劑。 他痛得死去活來,出院回家後要服處方藥,兩星期後疼痛才稍為紓緩。 所有檢驗共花了 50000 美元,而最終竟發現他根本沒有病。 各位看官,請檢視國內醫界抗癌成績單: 1. 年年乳房檢查名醫太太死於乳癌 國內親子鑑定權威,台大婦產科教授柯滄銘的妻子陳純貞每年固定做乳房檢查,但發現乳癌時仍是晚期,因而 92 年農曆過年前過世,得年 52 歲。固定做乳房檢查仍不可能預防,反而更加速惡化! 柯滄銘呼籲,應接受正規治療,不要使用偏方延誤病情。 他們沒有用偏方,都在台大醫院接受正規治療,開刀、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當轉移到肝臟之後,做手術清除和酒精注射。 但是,不使用偏方、沒延誤病情,奉行正規療法,照樣沒救。 2. 甲型胎兒蛋白增高→得了肝癌? 以肝癌為例,當發現甲型胎兒蛋白 α-Fetoprotein 正常時,並不代表未罹患肝癌,因為約 1/3 的肝癌病人,甲型胎兒蛋白值和正常人一樣。 相反的若數值增高,也不一定罹患肝癌,像肝炎、肝硬化等其他非肝癌病變,或者女性懷孕期間,甲型胎兒蛋白都會升高。 但甲型胎兒蛋白值對 B 型或 C 型肝炎帶原者,或已有肝硬化的高危險群,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最好 6 個月測一次甲型胎兒蛋白,並同時配合超音波檢查。 如有必要,再作電腦斷層或血管攝影檢查,更能確保健康。 搞了半天這些檢驗都不是 100% 的肝癌指標! 顯影劑、X 光都有毒,切片、抹片都破壞組織,檢驗不過是活受罪,拿人當天竺鼠 guinea pig! 3. 驗癌出錯,婦人險做化療 莊女士 20 年前曾罹患子宮頸癌,已治癒且定期追蹤。去年 4 月 6 日在國泰婦產科名醫鄭丞傑門診抽血檢驗,告知她SCC值高達 25.5,比正常值 2.5 高 10 倍,當天就安排她住院。 醫師還告訴他們趕快化療,護士也拿化療同意書要他們簽名,但他擔心母親年紀大不能承受化療,主動要求 4 月 9 日出院。 4 月 13 日回國泰抽第 2 次血檢驗 SCC,數值只有 0.8 (正常),國泰再將 3 月時抽的第 1 管血委外檢驗 SCC,報告竟變正常。 楊國璋氣憤地說:「國泰第一次檢驗根本是烏龍,若當時他們同意化療,母親不就慘了!」 4. 每年做做健康檢查沒事,就萬事OK嗎? 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許博欽表示,SCC 是麟狀細胞癌抗原,正常值為 2.5 以下。 若有癌細胞,此數值會升高;但其特異性不高,不適用全面篩檢,目前只用在子宮頸癌患者術後追蹤是否復發,準確率約 7 成。 不準確的 3 成怎麼辦? 這些專家告訴我們,林林總總的癌症指標都不代表甚麼,加上誤診、儀器誤差、表格亂勾,搞得人心惶惶,沒病也嚇出高血壓! 身體好不好是平常自己要警覺出來的,別心存僥倖! 把你的身體全交給醫生嗎?! 告訴你,醫生連他自己和他的家人都束手無策,沒聽過:《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嗎? 明明有不良飲食習慣、作息不規律、心情鬱卒、常常疲倦,卻仍堅持不肯改變生活方式,還以為每年做做健康檢查沒事,就萬事 OK,這不是掩耳盜鈴騙自己嗎?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唯有回歸均衡營養:低糖、低鹽、低脂肪、低蛋白(<30%)、高纖維 (蔬果 579) 的飲食習慣,每天作息規律、不透支體力、不運動過度、不熬夜、喝足水量、每天必需排便。 對身體的細微變化要敏銳,例如:易疲勞時,多休息、少吃肉,多吃草維錠和蔬果,以增強免疫力,可避免感冒;排便不順時,可能導因於肉食、燥熱食物增加,長時間乘車旅遊等,可於起床後喝 500 cc 冷開水或蘆薈汁。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