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25 20:23:45瀏覽257|回應0|推薦0 | |
第二章 實相與個人信念
你的經驗像一塊布,是你透過你自己的信念與期盼織出來的。
你心目中對自己,對實相本質抱持的觀念影響你的思想情緒。 你把自己對實相抱持的信念當作一項真理,幾乎連問都不問, 因為每件事情都順理成章。這些事情本身對你是事實的聲明, 很明顯,連審視一下都是多餘的。因此你全盤接受這些事實, 極少懷疑一下。你把所有這些當成實相本應有的特性來接受, 根本就不明白這其實只不過是你自己對實相抱持的信念而已。 這種信念是你的一部分,常常看起來如此無可置疑,因此,
你從來就不懷疑它們的確實性。你的信念變成無形的假設, 但它們依然形成並渲染了你的個人經驗。 有些人從來就不懷疑自己的宗教信仰,把信仰當成真理。
而另有些人碰到宗教問題時,較易認出其中內在的假設。 可是這些問題一旦脫離宗教範圍,他們明眼洞悉的程度, 還是有限得很。大凡人在碰到宗教、政治的問題時, 都比較容易發現自己所抱持的信念。相較起來, 精準地抓注內心深處對你自己是誰、是個什麼, 這些問題的最深層信念,就難得多了。 尤其是當你想要找出信念與你人生有什麼關聯之際, 更是如此。 很多人根本就搞不清對自己及實相的本質有怎樣的信念。
其實你自己有意識的想法就會給你絕佳的線索:比如說, 你常發現自己排斥某些念頭,這些想法與你的觀念衝突。 你的意識心始終不懈地在提供給你一個清楚明晰的畫面, 可是你卻經常讓那先入為主的觀念阻礙這些資訊。 近年來有種觀念頗為風行,那就是把人在個性上的困難,
一概歸罪於潛意識。這個觀念認為發生問題是因不可解, 而強烈的早年感受,積存在潛意識的結果。就美國而言, 已有好幾代人在這種觀念下成長,以為潛意識是個性中, 不可信賴的部分,裡面充滿負能量,深鎖不愉快的回憶, 最好棄之而後快。這些人深信意識心並沒有什麼大作為, 總以為成人的經驗早在他的孩提時代就已經被基本定型。 這種觀念造成分歧,人們不應該覺察潛意識提供的資料。
通向內我的門戶本該被緊閉。只有在冗長的心理分析下, 才能或才應該被再打開。正常人覺得最好別沾這種領域, 因當他把自己這部分切除,也阻礙內我自然流露的歡悅。 到最後,人迷失了,覺得自己與真正的自己脫了節。 原罪觀念雖很不高明,局限又扭曲,但這個觀念相當簡單:
人可以受洗而獲救,經禱告、聖禮或其他儀式而找到救贖。 《新約馬可福音》第一章 : 1-11。 然而〈潛意識不是好東西〉就沒那麼容易擺脫。少數擺脫儀式,
都得花上多年的心理分析,那是有錢人才有的特權,才去體驗。 當〈潛意識不是好東西〉水漲船高,靈魂觀念被拋到九霄雲外。 因此,有無數人既容不下靈魂,又被邪惡的潛意識壓得死死的。 這些人以為自己是自我當中既脆弱又孤獨的那一部分,
危險且毫無保障地航行在不由自主過程的驚濤駭浪上。 同時很多才智之士警覺到,宗教裡的神、天堂或地獄, 全都只不過是些童話意味、扭曲的、偏頗的說法而已。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