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嘆論被中共玩殘的和平統一
2020/01/17 11:31:49瀏覽3712|回應39|推薦5

2020台灣大選的結果顯示了「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逐漸被邊緣化,因為自從韓最早喊出2020是中華民國的生死存亡之戰直到他在政論會上大聲高呼三次「中華民國萬歲」外加他的每場造勢活動都旗海飄揚以來,這些強力以「中華民國」作為主軸及支撐的認同訴求最終還是沒有化為足以讓他當選的支持選票,這代表台灣的社會及民心在國家認同方面已經有了質變現象。

中共若在過去漫長的70年早一點去面對及承認「中華民國」,兩岸之間的和平統一必會有效移除愚蠢的人為障礙而加速前進。雖然中共的「民主化」也是和統的前提要件,但如此最起碼兩岸可輕易就具備展開政治談判的堅實基礎。

然而很不幸的是,中共長久以來漠視、打壓甚至羞辱中華民國,兩岸因而彼此敵對了長達70年毫無任何政治交集可言。尤其甚者,中共連國民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都不願意接受,這種完全「堵死」雙方政治對話可能的荒謬行徑何其愚昧 ! 

過去這70年期間,由於中共在這方面思維及行動的頑固僵化而無形中積極助長了台獨勢力的興起及壯大,但更令人驚駭莫名的是,中共對於這麼明顯的政治副作用居然不只是麻木不仁竟還變本加厲去對「中華民國」進行瘋狂的漠視踐踏與霸凌侮辱,對這種毫無政治智慧可言的無能政權,中華民族的全體有識之士只能震驚無言搖頭嘆息 !

尤其是自從港人「反送中」運動以來,中共對全世界展示了「這個政權」專制跋扈及可恥毀諾的流氓耍賴真實面目,這種極為惡劣的霸道行徑深刻影響了廣大的台灣民心。

從這次台灣大選的整體投票行為來看,「中華民國」四個字在台灣社會的邊際效用已經明顯急遽遞減,現在甚至可以大膽地說,此時此刻的中共若真向國際社會宣佈承認「中華民國」以謀求民族統一都已經嫌太晚 ! 因為從現在開始中共很可能必需先改為承認「中華民國台灣」之後才有機會再去展開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簡言之,歷史給予中共以「中華民國」作為談判一方的兩岸和統機會如今很可能已經一去永不復返 !

兩岸的和統主動權一向在於中共,只可嘆他們長期以來思維僵化頑固、行徑顢頇扞格、作為荒謬痴愚,歷來的中共領導人全都自恃「地大人多,惟我獨尊」一概在兩岸問題方面拒作任何政治變通堅持一路走到黑。事到如今就連傻瓜都知道兩岸之間的政治解決途徑早已被中共活活玩殘,所謂和平統一已成為世所公認之海市蜃樓,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就是長期渴望和統已到歇斯底里地步的中共自己 !

兩岸之和統既然已明顯無望,中共難道就能武統不成?其實中共雖愚,但它還不是一個白痴,台灣在沒有宣佈台獨的狀態之下,中共的武統冒進必將豪賭上他們的政權,因為台灣完全並非他們自己感覺良好所宣稱的「內政問題」。自從兩岸分治以來,台灣實際上一向屬於美日民主同盟的重要一環,尤其是近年來台美之間的緊密聯盟態勢更為明顯,中共對台灣的任何武統挑釁可說就是直接去與美國做出軍事攤牌,難道中共有此不惜一切瘋狂發動台海戰爭而必然扯入美日干涉及軍事對抗的能耐與實力?

再退一萬步說,就算中共不怕自己的政權崩潰去冒險孤注一擲攻台而以慘勝佔領了台灣,但所謂「打仗容易治理難」,中共絕不可能會收服早已習慣於自由民主的廣大台灣民心,這種對統治方而言必然的極端燙手山芋勢將成為中共「想到就怕」永遠也揮之不去的痛苦夢魘 ! 面對這樣的戰爭苦果與惡果,估計就算是白痴也會猶豫再三裹足不前吧?

一言蔽之,兩岸之間如今已進入中共不可能無端去鋌而走險而明顯長期「武統不能、和統無望」的新階段,但若以歷史長久的眼光來看,那最先向歷史低頭認輸的一方會是中共。這從中共至今仍擺不平香港彈丸之地對自由民主的熱烈追求已可不難想像歷史潮流發展之必然結局。

以此而論,中共活活玩殘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潛台辭就是他們最終也會玩完了自己的政權,這是一個負隅頑抗浩蕩世界潮流頑固堅持獨裁政體堅決拒絕自由民主的專制政權毫無懸念的最終宿命。這個歷史過程其實應該會比世人想像中還要來得短很多,因為一個處於民怨臨界點的政治高壓鍋是不可能會長久繼續悶燒的。

致於中共政權瓦解後法理台獨會否成真,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但估計這個結局很可能會發生,然而屆時這個台獨新政權究竟能維持多久才是重點,在此不予討論。本文強調的是,中共曾經可以政治頭腦靈活對台思想開明而快速爭取到兩岸和統的新進階使國家真正的完全統一最終順利達成。但如今他們已時不我予錯失了寶貴的歷史機遇,這一切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僵化教條及完全毫無道理的自大心態在作祟而已。

由於中共在整體政治方面的極度愚昧,他們自己玩殘了和平統一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程無限往後延長。中共歷屆領導人的對台政策無能與本屆台灣大選藍營領導人把原本的完勝之局也活活玩成了令世人震驚不已的世紀慘敗相比,這兩種領導人的思維方向無能簡直就是前後比愚鈍,殊途而同歸,這種不可思議之政治無能徒令世人錯愕氣結無奈及史家捶案擲筆浩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odview&aid=131550127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ndylov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6 21:55

以前國民黨在大陸時國防就靠美國,最後被打退到臺灣島;南越也是靠美國,最後被北越徹底殲滅;格魯吉亞當初也是靠美國,最後被俄羅斯打殘;烏克蘭也是靠美國,最後丟了克裏米亞半島...... 現在的臺灣民進黨要是靠美國,最終也會是棄甲而逃!民進黨是美國的看門狗,你指望美國主子倒過來為你去賣命,可能嗎?

古非(goodview) 於 2020-01-27 02:14 回覆:
如果老美認為划算,共匪就準備去吃屎吧!大笑

Andylov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4 22:27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三民主義。

古非(goodview) 於 2020-01-27 02:11 回覆:
共匪的民權主義一直是零分!好笑

Andylov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4 07:38

古非,你好糊塗,"中華民國" 的本意本來就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老共只是繼承了中華民國,並沒有改變什麼:
老共的國父還是中華民國的國父,老共的國歌還是中華民國的歌,老共的國旗還是中華民國的國旗,只是太陽換成星星。


22and22cents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4 01:40
共匪要付出的代價不會比台灣少。怒吼
=============================

我只是指出統一或獨立的話語權根本不是在台灣啊?

問題是。 台灣付出的代價需不需要? 合不合理?

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

1b609be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3 10:57
中共根本無法武統台灣的理由請路過網友有興趣者回頭去看我在這個部落格的文章《北京永遠也搞不懂的政治邏輯》的24樓25樓留言,恕我不想重複轉貼相同內容的言論。中共支持者廿年來不斷在網上重複武統台灣論調,陳水扁2000剛當選總統時就已有大陸網友說武統即將發生,二十年過去了,當時在網上高喊武統的大陸學生們大多已結婚生子而他們在學校就讀的子女又開始在網上高喊武統,如此代代相傳武統論調難道不可笑嗎?伊索寓言的「狼來了」大概可以改成「武統了」,「武統了」是廿一世紀中國版本的伊索寓言。
中共統治中國能長達70年並非中共偉光正而是依靠美中雙簧的結果,關於美中雙簧請路過網友有興趣者回頭去看我在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透視「港人反送中,綠營反送台」》的14樓留言,我實在不想重複轉貼相同內容的言論。
還有,6樓!@#$%^&*()_+是一個除了弱肉強食以外什麼也不懂的五毛,天底下絕對沒有光憑著弱肉強食的缺德行徑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事情。

22and22cents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3 00:25

兩岸的和統主動權一向在於中共,只可嘆他們長期以來思維僵化頑固、”

不是吧? 和統或獨立的話語權在大陸跟老美吧?

台灣沒有這麼偉大。台灣只是一個棋子啊。

雖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棋子,可是還是棋子。

不管如何,台灣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呵呵。  

古非(goodview) 於 2020-01-23 11:08 回覆:
共匪要付出的代價不會比台灣少。怒吼

Andylov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2 10:02

哥們,你太看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了。中華民國只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如同宋元明清一樣。朝代更替,國號改變是極為正常的事。等統一後,也許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號也會消失,也許中國就叫central country。

古非(goodview) 於 2020-01-23 11:06 回覆:
別用共匪的國號什麼都好談!怒吼

Andylov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2 09:53
緬甸聲明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此往後,中共的邦交國都會聲明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四年後你得用台胞證才能去美國。
古非(goodview) 於 2020-01-23 11:04 回覆:
共匪繼續去自我爽歪歪吧 !大笑

Andylov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2 09:41

消滅中華民國,才有和平統一的可能性。


Andylov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22 09:39

不能和平統一,那就武力統一吧。你以為台灣能抵擋十年八年?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