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媽祖
2011/08/21 00:48:43瀏覽667|回應0|推薦1

 

媽祖,民間暱稱「媽祖婆」,傳說是福達省興化府謂田縣湄州人,本名為林默娘,從小就喜歡焚香頌經拜佛。傳說媽祖的父親是林愿,別名惟愨。曾任職都巡檢,世代就居在莆田縣忠門鄉港里村,告老還鄉後隱居莆田縣湄洲嶼東螺村。母親王氏,生下一男六女。媽祖出世前,她的母親曾經夢見觀世音菩薩賜給她藥丸,她服下以後因而懷孕,又傳說媽祖出生時出現「有祥光異香」、「紅光射入」等異象。媽祖誕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 960 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到滿月期間從不哭,因此取名「默娘」。

以下就媽祖生平事蹟略述:


媽祖八歲時,到私塾唸書,就能過目不忘。

十多歲時,就喜歡焚香拜佛,誦讀經文。

十三歲時,媽祖因樂於施捨,得到玄通道士傳授「玄微祕法」。

十六歲:得到井中神人授給的銅符,學會法術,並用符令驅邪救世,鄉民位感激她,故稱之為「神女」。父兄出海捕魚,遇上大風浪,媽祖即刻駕舟出海救回父親,然後又找回哥哥的屍首,即所謂「機上救親」。

廿一歲時,莆田線發生大旱災,縣尹求媽祖祈雨濟民成功。

廿三歲時,收千里眼、順風耳兩妖怪,皈依正教。往後常在海邊幫助航海的船隻與村民。

廿六歲時,閩浙發生大洪水,省都官員求於媽祖,媽祖焚靈符,並淂到金甲神人的幫助,以平復閩浙水災,拯救無數黎民。

廿十八歲時,在湄州島登峰,羽化成仙。之後,便常傳出媽祖顯靈救人的事蹟,逐漸演變成護佑海上生靈的海神,進而擴展成海各省居民的共同信仰。聽說「媽祖」的遺體埋在馬祖島,埋葬的地方現在改建為媽祖廟,並因此將地名取名叫「馬祖」。

媽祖稱號

媽祖由於時代的變遷,與國家政治的需要,加上神蹟顯赫,救人無數,而有不同的稱號。如神女、巫女,並先後被冊封為順濟、夫人、妃、天妃與天后。其傳說故事與稱號較具代表性的有:

神 女:
宋徽宗宣和二年 (1120) 有商人遇颱風,呼「神女」搭救,得到幫助。回鄉後於莆田寧江聖墩拓建神廟,重塑金身。

巫 女:
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1150) ,莆田狀元黃公度應李富邀遊白湖順濟廟,詩中已表示媽祖當時為海神。

順 濟:
宋徽宗宣合四年 (1122) ,允迪出使高麗,遇風,得朱衣女相助,聖墩廟信徒告知是湄洲神女。乃奏請徽宗皇帝詔賜「順濟」廟額,是媽祖第一次受朝廷封號。

夫 人:
宋孝宗淳熙十年 (1183) ,溫台剿寇有功,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

妃:
宋光宗紹熙元年 (1190) 救旱大功,晉爵加封為「靈惠妃」。首次從「夫人」晉爵「妃」。

天 妃: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1281) ,以庇護漕運有功封「護國明著天妃」。最長的封號為元天曆二年 (1329) 以護漕大功加封,並遣官致祭天下各廟。封號共 22 字。「護國輔聖庇民顯祐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天 后:
清聖祖康熙廿三年 (1684) 汪揖出使琉球,獲得神明幫助,皇帝詔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首先出現「天后」二字。

天上聖母:
清世宗雍正四年 (1726) ,以救皇宮大火,敕封「天上聖母」。後又因護航運、滅賊寇,而在「天上聖母」詞上加封字句,以示尊重。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人們以往渡海來台,都會祈求媽祖保佑,因此在各地建廟。至今,媽祖的信仰在台灣非常普遍,凡遇到媽祖出巡或其他媽祖的慶典,信徒必定人山人海,爭相一賭媽祖的聖容與魅力。而之所以媽祖會成為台灣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和清廷的用心有關。當年清廷攻打明鄭,清軍便利用媽祖信仰,以「顯靈護軍」的傳說,來瓦解明鄭軍心士氣。據台之後,清政府對媽祖信仰更是大力提倡,於是台灣的媽祖信仰,漸成為民間最主要的信仰。媽祖的神威,也擴展成為全台的守護神。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ld588&aid=554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