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絃樂器的發聲原理是應用琴弓上的弓毛磨擦琴弦而發聲,演奏者將弓與弦放成直角,再以適當的速度和壓力拉動琴弦使琴弦振動。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弓弦樂器,又稱拉弦樂器,以各種形制的胡琴為主,如二胡、京胡、板胡等;在西洋樂器中主要就是管弦樂團中的提琴類,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提琴家族。
西方弓絃樂器的介紹
西洋樂器中的弓絃樂器主要組成份子包括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低音提琴(Double Bass)、等提琴家族的四大成員。另外今天人們稱之為古提琴的維奧爾族提琴(這種古提琴興起於十五世紀,十八世紀後被提琴家族所取代),也屬於弓絃樂器。
小提琴
是一切弓絃樂器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樂器,也是自17世紀以來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現在的四弦小提琴是16世紀從老式的三弦小提琴發展來的,1650-1730年間經斯特拉迪瓦裡、 阿馬蒂和瓜爾內裡等家族加以改進而臻于完美。再後來的改良包括加長指板,增加腮托,用鋼絲和尼龍絲取代腸線琴弦等。小提琴的尺寸大小,以樂隊成人演奏用的琴作為全琴,即四分之四,以下分為四分之三、四分之二、四分之一以及八分之一等。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粗到細的定音依次是G、D、A、E。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小提琴樂器的音色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不僅外形美觀,而且聲音悅耳動聽,音質幽雅非常善於表達感情,不僅是最理想的獨奏樂器,也是管弦樂隊中的主奏樂器。其演奏技巧極其豐富,作曲家們經常用以引發作品的基調。小提琴在交響樂隊中,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常擔任樂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 則擔任樂曲主要聲部的和聲伴奏。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內樂和小品中常用於獨奏。近年來,小提琴又成為當代流行樂和爵士樂的當家樂器之一。
中提琴
中提琴的弦通常比小提琴粗一些,因此音色更柔和低沉。同時,更粗的弦也意味著發音更慢一些。實際上,如果一個小提琴手和一個中提琴手一起演奏,中提琴手必須比小提琴手提前一點拉弦,這樣中提琴和小提琴聲音才能同時發出。更粗的弦還意味著拉動中提琴需要更多的力量。
中提琴的四根弦調音跨度為五度:比中央C低八度的C在最下面,G、D和A依次在上面。中提琴的音剛好比小提琴低5度,因此它們有三根弦相同:G、D和A。雖然兩者有三根弦一樣,但是音質和音色差別很大。中提琴的音比大提琴高八度。
中提琴僅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外形幾乎一模一樣,同樣廣泛應用於管弦樂隊、交響樂隊 以及室內樂(尤其是絃樂四重奏)中。但中提琴通常擔當中音聲部,為主旋律起伴奏和襯托的作用, 極少用於獨奏。不過偶爾也以獨奏樂器的形象出現,如在柏遼茲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中, 中提琴的獨奏就占了相當比重。中提琴的音質別具一格,近似鼻音的詠歎,非常適合表現深沉與神秘的情調。
大提琴
大提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是一種叫作“低音維奧爾琴”或“膝間維奧爾琴”的 15世紀的樂器演變而來。維奧爾琴的體積不像大提琴那麼大,弧形也不那麼明顯,但演奏時可以夾在兩膝之間,像大提琴那樣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義大利語中被拼作Violoncello,後來逐漸簡寫為Cello。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歎息;有時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大提琴以五度定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a─d─G─C。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由於大提琴的琴弦較長,在演奏低音區,指距較寬,一個把位只包括三度音程(大三度或小三度)內的三個音。在演奏再高的音區時,演奏者可加用大拇指按弦。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的體積龐大,需站立演奏。它有兩種基本形制:一種屬於六弦提琴一族,肩斜背平。另一種屬於小提琴一族,肩較方,背微圓。
低音提琴目前通用的是4弦四度定弦:從高到低 G2, D2, A1, E1,
倍低音提琴是管弦樂隊和交響樂隊中的最低音聲部,多充當伴奏角色,極少用於獨奏,但其雄厚的 低音無疑是多聲部音樂中強大力量的體現。貝多芬就常用它在交響樂隊中演奏重要的旋律。如他在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開始時,用倍低音提琴演奏的宣敘調,有力 地回絕了前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還有聖•桑在他的《動物狂歡節》中,用倍低音提琴生動地塑造出笨重、莊嚴的大象形象。
資料引用:
1.(圖片)http://blogha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189371178201110844937933/
2.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6%8F%90%E7%90%B4
長雲樂集 2014/06/22 王玉瑩/小提琴-你是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