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樂器介紹-胡琴家族
2014/06/04 23:54:08瀏覽22496|回應1|推薦0

胡琴家族屬弓絃樂器(擦弦樂器),弓絃樂器顧名思義由弓與弦組成的樂器,是以弓擦奏琴弦而發音的弓奏弦鳴樂器。所以又稱為拉絃樂器。弓絃樂器一般多為竹木與絲弦的組合。








弓絃樂器的發聲原理是應用琴弓上的弓毛磨擦琴弦而發聲,演奏者將弓與弦放成直角,再以適當的速度和壓力拉動琴弦使琴弦振動。

【西方弓絃樂器】
西洋樂器中的弓絃樂器主要組成份子包括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低音提琴(Double Bass)、等提琴家族的四大成員。另外今天人們稱之為古提琴的維奧爾族提琴(這種古提琴興起於十五世紀,十八世紀後被提琴家族所取代),也屬於弓絃樂器。

【中國弓絃樂器】
中國民族古典樂器中的弓絃樂器主要有二胡(南胡)、高胡(高音二胡、粵胡)、中胡(中音二胡)、四胡、板胡、京胡(胡琴)、革胡、低革胡(低音二胡)、椰胡、墜胡以及少數民族的艾捷克、馬頭琴、牛腿琴、馬骨胡、玎嘎那、納西琴等。

中國弓絃樂器的發展
弓絃樂器在唐代(西元七世紀)開始出現,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對於具有八、九千年的舞陽賈湖骨笛和兩、三千年以上的古琴、古箏,以及各類編鐘、編磬、笙、管、笛、簫等樂器來說,弓絃樂器可謂相當年輕。弓絃樂器雖然比吹奏樂器及彈奏樂器出現的晚,但其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從唐宋至今,由其是明清以來,弓絃樂器隨著各地區的地方戲曲和梆子戲的發展,以及人們不斷的創造,逐步繁衍出了各種各樣的弓絃樂器,以適應戲曲的伴奏要求。如梆子戲的"板胡",京劇的"京胡、粵劇的"粵胡"及越劇、錫劇的二胡等等。
據統計,弓絃樂器的發展卻非常迅猛,百餘年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其成員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京二胡、以及各地流行的多種多樣的弓絃樂器,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音樂之中的胡琴家族。現今已有五十多種弓絃樂器。

【胡琴家族種類】

二胡:二胡又名胡琴、南胡、嗡子、胡胡。由唐宋以來的奚琴、桴琴、胡琴演變而來。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二胡由琴筒、琴杆、弦軸,千斤、弓子組成;琴筒由木或竹製成,一端蒙蛇皮,二根弦,竹弓,張弓尾夾於二弦之間拉奏。二胡定弦,音域約三個八度,音色剛柔多變,有精巧靈活的特性,發音可以持續不斷,強弱變化自然,還能奏出獨特的模擬效果。自從劉天華先生改革二胡,統一二胡定弦又寫了十大名曲之後,二胡逐漸成為獨奏樂器而登上舞臺,現在的二胡已發展到大型協奏曲(如:長城隨想曲),甚至演奏現代派的音樂,二胡在近五十年來發展相當迅速,二胡在現代國樂團裡的角色,相當於交響樂團裡的小提琴,
二胡現代著名的演奏家有閩惠芬、簫白鏞等等。二胡的主要作品《二泉映月》、《流波曲》、《賽馬》等。

板胡: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又稱梆胡、秦胡等,是梆子腔戲曲及其它若干北方戲曲、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它表面類似於二胡。和其他的胡琴有很大的不同,板胡沒有琴筒,板胡的音箱是椰殼或木制。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杆用較硬的烏木或紅木,二根弦,馬毛。它音色明亮、高亢、清脆,特別富有鄉土氣息。是民族管弦樂隊中弓絃樂器組的一種特性樂器。它最適合表現熱烈、奔放、歡快的情緒。板胡分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低音板胡,板胡的聲音尖而高,音量奇大,指距很小,拉的時候手指全都擠在一起,尤其到了高音部份,指距更小,音高便不容易抓准,板胡曲《大起板》、《翻身的日子》等就充分運用了板胡特有的那種剛健潑辣的演奏技巧和它那明亮的音色,增添了音樂的陽剛之氣和鄉土氣息。板胡的著名演奏家有劉明源,常聽到的獨奏曲有<花梆子><大起板>等。

京胡:最初也稱胡琴,京胡是在乾隆末年,隨著京戲的形成,是京戲的主要伴奏樂器。它是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它的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的,琴皮不是蟒蛇皮,而是由青蛇皮製成,青蛇皮比蟒蛇皮薄,聲音清脆響亮,既尖又高,不過京胡只限于京劇伴奏,除了京劇伴奏以外,並沒有什麼獨奏曲,琴杆置有千斤釣,筒口蒙蛇皮,用馬尾弓拉奏。據京劇界老藝人說,早期的京胡用軟弓子拉弦(就是弓毛鬆軟),十九世紀後才出現硬弓。而現在安徽、河南等省仍有人使用軟弓演奏。使用這種弓演奏,有一種特殊的碎弓效果,演奏技巧也是很高的,而硬弓的發音則剛勁、嘹亮。

高胡:是廣東特性樂器之一,也稱粵胡。他的形質類似二胡,因此也有地區稱為二胡。是為了為粵劇伴奏由二胡改造而成的高音胡琴,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叫它高胡。它的外弦用鋼絲弦,內弦則用銅絲纏弦。演奏時兩腿夾持琴筒,以控制音量,減少沙音。高胡的音色秀麗、明亮、華美、飄逸,適合演奏抒情、華麗的樂曲。《春天來了》這首樂曲中充分發揮了高胡的樂器性能,清澈、明亮、華麗、抒情,生動地表現了山泉淙淙、鳥語花香的明媚春光,使人感受到了春的氣息。高胡的聲音高亢清亮,傳統的高胡在琴馬底下沒有墊布,也沒有琴托,演奏的時候必須夾在兩腿的中間,由兩腿夾的鬆緊度和左腿蓋住琴窗的百分比來控制琴的音色,通常琴和腿之間必須墊布,這布的質料和厚度也和音色有很大的關係,現代的高胡經過改良之後,已經有了琴托,演奏的方法也和二胡一樣。在大型民族樂隊中也用作高音絃樂器。也是廣東音樂中的主奏樂器。其樂曲有:《彩雲追月》、《步步高》、《雨打芭蕉》等。

中胡:是在二胡的基礎上創制的,中胡比二胡低四度到五度,琴筒比二胡大些,音色渾厚低沈,它主要為了加強樂隊中聲部表現力,是樂隊裡中音聲部的弓絃樂器,也可用來獨奏,所以也稱中音二胡。中胡的琴筒比二胡大,琴杆比二胡長,弦也比二胡弦粗,演奏時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對也比二胡要大,由於琴筒也用蟒皮蒙制,所以發出的聲音既渾厚又圓潤。此樂器多用於合奏、伴奏,也用於獨奏。它是民族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之一。它的音色較渾厚、廣闊飽滿,音色比較別致。《草原上》這首樂曲中就充分展示和發揮了中胡獨特的音色和技巧。

革胡:革胡是一種音量較大,音域較廣的低音弓絃樂器,它張有四條弦,設有指板,琴筒橫置,由於有指板,按弦極為方便,不僅能拉奏,還能撥弦彈奏。革胡是為了國樂團裡沒有低音樂器而模仿大提琴造出來的樂器,可以說是大提琴的中國板,指板,琴橋,弓子,定弦等等,都和大提琴一模一樣,革胡曾經是國樂團裡唯一的低音樂器,但是現在已經漸漸被淘汰,大部分的樂團都已經放棄革胡而直接用大提琴作為樂團的低音樂器,原因是革胡畢竟不如大提琴,革胡的琴橋在共鳴箱的側面而不是正面,很明顯的共鳴效果不會很好,而且革胡的琴皮是由蟒蛇皮蒙成,琴皮的面積又太大,要找到這樣的千年大蟒蛇實在不是很容易,也許再過幾年革胡便要絕種了。

墜胡:是由小三弦改制的,又名墜琴或墜子,又叫二弦。這種樂器既能獨奏又能合奏,它的音域非常寬,聲音柔和,音量也比較大,與別的樂器有所不同的是它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人聲、唱歌、講話,甚至鳥獸的叫聲等等。流行於中國中部,是河南墜子、深澤墜子、山東琴書、呂劇、曲藝的主要伴奏樂器。

四胡:是弓絃樂器的一種。蒙古族稱之為胡爾或四弦,它起源於古代奚琴。在清代《律呂正義後編》中還稱之為提琴,主要用於清代宮廷樂隊。在十八世紀以前已經流行於中國內蒙華北地區,是蒙 漢兩族人民常用的樂器。它主要用於京韻大鼓、西河大鼓、 天津時調、 湖北小曲、 紹興蓮花落、 二人臺、 皮影、 戲曲等伴奏和民間器樂合奏。它的琴筒是木制的,蒙蟒皮,琴杆用烏木或紅木製成。兩組弦(即四根),1 3弦為內弦,2 4弦為外弦,每組的音高相同。竹弓 馬尾分成兩股,分別夾在1 2弦和3 4弦之間,同時拉響兩根弦。四胡有大 小兩種之分,即大四胡和小四胡。大四胡多用於說唱音樂的伴奏,而小四胡多用於獨奏和民間器樂合奏,它的演奏方法與二胡大致相同,這種樂器由於結構特殊,音色特徵也別具一格。

椰胡:是黎族、漢族弓拉弦鳴樂器。史稱潮提,又稱小胡。形似板胡,音色渾厚,用以合奏或伴奏。流行於海南、廣東、福建等省。
艾捷克:又名哈爾紮克是新疆維吾爾族擦奏(拉弦)弦鳴樂器。流行於中國新疆維吾爾族地區。有古老的多朗艾捷克、新型艾捷克和低音艾捷克等數種。艾捷克音箱呈半球形,用木頭製成,一面蒙羊皮。解放後,對艾捷克經過改進,琴弦改用四根金屬弦,音量增大。此外,在音箱底部的鐵柱上安一月牙形琴座,便於固定在膝上演奏。艾捷克的音色柔和、優美,富有民族特色,是維吾爾族民族樂隊重要的拉奏樂器,可用于獨奏、伴奏及合奏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下面茲就二胡介紹:

【二胡歷史沿革】

二胡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隻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瞭胡琴的制作原理。
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瞭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瞭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瞭表現力,確立瞭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瞭基礎。
1920
年代,周少梅、周榮根、陶洪茂合作改良二胡:加長琴桿至90公分、加大琴筒、改用莾蛇皮、改用軟弓、改用更粗的琴弦,使音量、音色有所改善。
1930
年代,蔣風之設計出「六角啞鈴式」二胡,又被稱為「蔣氏南胡」。周榮庭與蔣風之、陸修堂等共同設計出「洋山柄頭」二胡和「迴紋頭」二胡。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瞭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
1950
年代至1960年代間,上海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央民族樂團等模仿交響樂團的職業「民族樂團」出現,增加對二胡專業的需求。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湧現瞭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傢和演奏傢,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瞭新的二胡演奏傢閔惠芬、王國潼等。二胡作曲傢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二胡構造與功能】
二胡定弦內外弦相隔純五度,一般為內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豐富,左手有揉弦(吟音)、泛音、顫音、滑音、撥弦等;右手有連弓、分弓、頓弓、跳弓、顫弓、飛弓、撥奏等。二胡一般定弦為d1a1,有效音域達三至四個八度。

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

1.琴筒: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制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 厘米。有些地區則制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為二胡的共鳴體,由多塊木片以花膠合而成,有多種外形,其外形通常與內腔相同或相似,可影響音色及音量,琴筒有: 圓形、六角形、八角形、前八角後圓(皮膜為八角形,出音口為圓形,又稱方圓)、扁圓形、扁前八角後圓(又稱扁八)等。

2 琴皮: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普及式二胡為蛇皮,中高檔二胡多為蟒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育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

3.
琴桿:也叫琴柱,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 厘米,直徑約為0.55寸。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凈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系,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瞭。選擇時除瞭要仔細辨別琴桿的制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4琴軸:主要功能為調節二胡的音高,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軸來調節。琴軸的類型有銅軫和木軫。琴軸就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後端最大。軸後段外表刻有若幹直條瓣紋,軸須加飾,用多層骨質與木質片粘合。它們與琴筒相對,上面的一個叫內琴軸,拴內弦,朝下的一個叫外琴軸,拴外弦。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這是二胡區別於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樂器的顯著標志之一。

5.
千金:用於扣住琴弦,琴桿上扣住琴弦的裝置叫千金,千金一般是用銅絲或鉛絲制成:"S"形的鉤,再用絲弦或其它線繩套住這鉤的一端並系在琴桿上,也有用絲弦、尼龍線或佈條、皮條等直接把琴弦拴在琴桿上的。後面這種形式的千金其音質不夠十分理想,因為內外弦被擠壓得太近,使琴弦的充分很動受到瞭一定程度的牽制,不注意還易發生"碰弦"的現象。
千金不可系得太長,也不可系得太短,合適程度要看演奏者指頭的長短和琴桿的粗細。也就是說,指頭長,琴桿細可將千金適當的放松一點;指頭短、琴桿粗就酌情系緊一點。一般來說,琴弦距琴桿的寬度掌握到0.7寸左右較為適宜。千金在琴桿上的位置應求得大體固定,不可經常的移上移下。一般來說,千金應固定在距琴馬13尺左右的位置上較為適宜。

6.
琴馬: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琴馬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馬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瞭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采用紙馬(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卷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馬,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采用金屬彈簧馬,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此外,象高粱秸稈、火柴簽、鉛筆(最好將筆芯抽掉)等材料制作的琴馬也能改善一些二胡的音質,但中高檔二胡還是宜用特制的木馬,木馬是用松節木做的,音色淳厚柔美,失真度小。另外還有鋼絲馬,但使用很少。
如果是自己制作琴馬,要注意到它的特有形狀.不宜過長、過短、過高、過矮,因為這樣都不利於琴皮振動的性能發揮。雖說一些發音沙啞的二胡,適當增長琴馬,音質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音量卻大為削弱瞭。一般來說,琴馬長約0.4寸,高約0.25寸較為適宜。如果是竹制或木制琴馬,當中最好挖空成拱橋形。

7.
弓子:用於拉奏二胡,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全長76 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制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系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
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制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
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選擇弓桿要注意長度符合標準,還要兼顧到質地堅實、老化、粗細協調、勻稱、中段不呈弧形,與弓毛相互平行等情況。這樣的弓子彈性適中,操縱順手,易於控制。
有的初學者把京胡的弓子拿來換在二胡上,這是不合適的。京胡弓子一般都較短,在二胡上拉奏沒有回旋餘地,是不符合二胡演奏需要的。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的弓子多為松緊調節弓,它是在持弓一端裝有機械螺旋裝置,可根據演奏需要把弓毛調節到合適的松緊程度。但不可調得過松過緊,過松使弓子失去瞭應有的彈性,不易於操作;過緊則發音生硬,缺乏含蓄內在的成份,同時還容易使弓桿變形。

8.
琴弦:二胡的聲源來自於琴弦的振動。過去二胡大多用絲弦,由於絲弦具有伸縮性大、壽命短、發音不夠清越細膩等缺點,它已逐漸被鋼弦所淘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鋼絲弦使用日益普遍。配套的二胡鋼弦應是一粗一細,粗的一根稱作內弦(也叫老弦),細的一根稱作外弦(也叫子弦)。內外弦分別系在相應的琴軸上,一般是先上內弦,再上外弦。

9.
松香:松香的作用是增大弓毛對琴弦的摩擦。以經過提煉的透明色塊狀松香為最好,油松上分泌凝固成的天然結晶松脂也可代用。   
民間流行的打松香方法是:事先將一竹片劈一裂縫,接著把松香夾於當中。然後用火點燃竹片,使松香燙化後滴在琴筒上。這種方法稱為"燙香"。燙香對於拉奏雖然較為方便、省事,但有礙於某些運弓技法的性能發揮,同時琴筒琴皮也顯得不夠清潔。   
現在較為普遍流行的是"擦香",擦香即用松香直接在弓毛上來回的反復擦拭。這樣擦一次松香後至少能拉一個鐘頭。實踐證明,剛"擦香"後奏出的琴聲並不十分理想,要在拉奏兩三分鐘後琴聲才逐漸轉為常態,擦香時,用力不可太重,以免擦斷弓毛。

【二胡的保養維護 】
二胡琴皮如果在保養得體的情況下會有很長的壽命,前提是要經常使用,通常見到的二胡大多都是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損壞的。經常使用會使琴皮保持彈性,這也是它的生命力。樂器的音色是不斷使用,是拉出來的,不用不拉是不會好的,在平時使用的情況下,本身也是對樂器是一種維護和保養。正確的使用也是正確的保養。有很多理論書籍或網絡上的知識對琴皮提出瞭一些保養和處理的方法,但理論和實踐畢竟有差距,有時候表現出來的差距並不小。
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油,上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臘,有鱗片翹起也很正常,卷起的鱗片是隨琴皮一起振動的。且不可用膠水粘,琴皮要保持它的透氣性,自然性,它會自然的適應使用環境,因此二胡確實有它的靈氣所在。如果在琴皮內外都給封住就會影響琴皮振動瞭。琴皮鞔好後不可在對琴皮背面進行再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刮或打磨處理,會導致琴皮厚薄不均,嚴重會使琴皮破裂,因此我建議大傢不要嘗試。對音色的改變應該從弦,琴碼,千金和音墊著手,知道它們的作用和原理就可以反復調試,調節出自己滿意理想的音色。
二胡在不用的時候要放些防蛀片,濕度到的地區再放些幹燥劑,經常也要拿出二胡讓透透氣。

音色的調整及修理
一般來講,一把發音有這樣那樣問題的二胡,通過合理的調整,可使音質有所改善。一把二胡如果出現開膠、裂縫、變形等毛病,有專業人員修理自然最好,若無此條件,自己試著動手修復也並非絕對不可行,不過需要事先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下面簡介幾種調整音質及常見毛病的修理方法。
音質的調整
新購置的二胡,一般發音比較響亮,但音質大多毛糙。如果采用油煎色木琴馬,並將高度適當增加、底盤適當放大,發音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趨於純凈與柔和。
一把二胡用久瞭,皮膜會塌落,使發音變悶。如果塌落不嚴重,可改用稍矮一些的底盤長腰形松節琴馬,能使發音趨向明亮,音量有所增大。
一般的普級、中級二胡,大多皮膜偏薄,聲音響而空,缺乏美感。要想獲取悅耳的音色,可采取在皮膜背面貼小皮的辦法。小皮,圓形,直徑3毫米左右,像紙一樣薄。如果找不到薄皮,也可用的綸佈。貼皮大小,根據二胡皮膜的厚薄而定,厚的貼小些的,薄的貼大些的。關鍵是要貼實,膠液不能外溢,否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毛病的修理
由於碰撞或氣候原因,二胡會出現開裂。如果是接縫脫膠,須將原有舊膠除凈,再塗進新膠,用繩紮緊即可。如果是裂損,可在縫隙處填些細木屑,再塗上502膠。倘裂縫較大,可用嵌粘木片的方法修理。
由於材料及氣候的原因,有的二胡琴杜會變彎,影響使用。修復的方法是,在火爐上烘烤,不得烤糊,要烘透,然後借助工具撬直,再塗些冷水使之形位固定。
皮膜脫落瞭,倘若不破損,可以重新蒙上。蒙皮前需做一個鐵皮(厚約1毫米)套圈。其形狀及圍徑要與琴筒的前斜面一致,並寬出筒口前沿2毫米。套圈繞上紗帶。蒙時,在皮膜背面塗上清水、浸軟,將筒口舊膠清除幹凈並用1#砂紙輕輕打磨一下,在筒口外圍及端面的外半邊塗上膠,把皮膜順向放在筒口上,套上鐵皮套圈,置入如下圖的夾具間。旋轉夾具兩邊的螺帽,下壓套圈,直至達到適宜的皮膜張力為止(皮膜張力可通過手指彈擊聽音判斷)。

二胡演奏技法】

演奏時多采坐姿,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拉弓。將弓毛置於雙弦之中拉奏,有別於世界其他地區的擦弦樂器。

弓法
弓弦樂器運用琴弓以表達樂曲的表情。以用弓的長度區分為全弓、長弓、短弓等,以使用部位區分為弓尖、弓根、前弓、中弓、後弓等,以運弓速度區分為快弓、慢弓、顫弓等,以弓序分為推弓、拉弓、分弓、連弓、斷弓、頓弓等。基本上分為圓滑演奏效果的連奏弓跟頓弓、跳弓、飛弓、拋弓、擊弓等斷奏弓。

指法
以按弦手指的動作創造不同音色,如揉弦、顫音、打音、泛音、滑音、撥弦等。

料引用:
1.
306百科 http://baike.so.com/doc/1718477.html
2.
http://www.concerthall.com.cn/page.php?id=4314
3.WIKI百科知識分享http://wikipps.hk/%E4%BA%8C%E8%83%A1/
4.
圖片引用:http://yueqi.baike.com/article-290502.html
5.
圖片引用
: http://company.chinayq.com/UploadImg/Supply/200906/221739407610.jpg


長雲樂集 2014/06/01 許子騏/二胡-瑤族舞曲


長雲樂集 2014/01/05 許子騏/中胡-揚州小調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go7637&aid=13886620

 回應文章

Kay
2023/11/14 11:12
請問二胡的音箱配上中胡用的弦,會有問題嗎?(Linkay.networ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