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
2007/01/25 01:02:44瀏覽602|回應2|推薦8

禮敬善知識 云云 垂詢:

1.圓覺經

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

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

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是指法流之聲還是指心聲?

2.達摩悟性論

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云應身。

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

現修智慧時,即報身;

現覺無為,即法身。

是指身的變化

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

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

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

是指心的功能

身心合一::身有變化就知道心的功能

3.真正的證悟是:以心印心

這是怎麼說?

請善知識開示

【 明心 Give me 5  敬謹回覆 】

禮敬善知識 云云 大德:

末學尚來不及回神,怎麼一下子,天氣變化那末快,烏云太陽了?

善知識 云云 大德、還是 太陽 大德,您引用某經論中片段,值得商榷。

目前,末學麤解佛法,並無證悟。

末學慚愧,所學所知有限:

只知隨時觀照,自見己過,該作就作。

蒙天之幸,諸佛菩薩庇佑,資糧俱備,

末學感恩知足,願盡微薄之力,分享法喜。

謹此小小一端,每天雖盡力從:做中學、學中做。

貪、瞋、痴、慢、疑、仍然五毒熾盛!一犯再犯,慚愧!懺悔!

末學常反問自己:我有何德?何能?可以去談「證悟或證果」?

除了日常服務鄉梓工作外,在本部落格,

末學東抄西拉倂湊兩個文章分類:

分享修行真心話     打油詩戲論人生

目的在:真誠的祈望大善知識前來賜教:「試和心得詩偈,分享有緣!」

也歡迎:大善知識自己恭向「佛、菩薩、上師、」交心,分享後進行者。

《至於善知識 云云 大德垂詢》:

3.真正的證悟是:以心印心

這是怎麼說?

請善知識開示

【開示不敢當,參考經典解釋,末學愚昧的認知】:

其實大德提的三個題目,末學大膽陳述愚見:

嚴格說來,那都是斷章取義,未竟全經論真義,

【佛法是不二之法】,

解理:雖有「聖、俗」兩諦之分,

行事:卻是不偏空、亦不偏有。不落倆邊「允執厥中」的行中道。

且,

諸佛所自親證之境,不是言語文字所能描述。

並且如來所說之法,本來如是,

非佛創說或是說了之後才有,

如此說同未說。

但為有情眾生應機,豈能無方便解縛教化,

所以,

佛陀悟道後,還住世說法四十九年,

也有權宜,用言語開示萬千法門。

後世先賢多次集結三藏諸部,也另立有文字方便。

令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後世三寶子弟才得以續佛法身慧命。佛法廣傳。

「說」與「不說」?

端看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菩提資糧夠不夠?

有的人,聽一段四句偈就開悟。

有的人,咬文嚼字,翻破三藏十二部,終其一生,他還是一個諍論名相的未了漢!

老實說,對像末學這類凡夫俗子,就一定要「說」來開解,

佛法的真義,要是不能在生活上感受起用,

那也只是一本文字相、文字遊戲而已,無有大用。

上師、大德的開示、教導亦如是。

善知識 云云 大德、還是 太陽 大德,回應人家說,

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

綜上所述:這句也是斷章取義,偏於一邊,未竟佛陀開示真義!

憨山大師云: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閒。

誠如古德言:錯解經義,三世佛冤。

《不再予費時諍論。》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dnews&aid=682206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山迴路轉 總在山
2007/04/23 08:14
推薦一百次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看來這不是只有我才有的問題
2007/01/30 02:19

看來這不是只有我才有的問題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