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5 13:25:30瀏覽3269|回應3|推薦22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8IWhtqaGfU
【再轉貼】樂風 南管的「盤古開天第一曲」 慢著!大家看到這個標題,可別以為樂風要發表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發現,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一個未學過音樂的圈外人,有一天要來學南管,這南管對他而言完全陌生,就像天地混沌未開時一樣,而他就好比是盤古,要來開天闢地,因此他要學的第一首曲子就是「盤古開天第一曲」囉! 白話一點的講法,就是「入門曲」啦! 樂風過去曾經好奇,到底各個年代的入門曲有無不同呢?因此按照學藝時間先後,分別訪問了一些南管學習者,不過樣本數很少,還沒研究出個結果來,現在將部分成果和大家分享:
以目前現況而言,最普遍的其實還是〈棉撘絮〉,但由以上五個例子來看,並非人人如此,據說以前並不是以〈棉撘絮〉做入門曲,而樂風的小小調查也說明了這種情形,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棉撘絮〉的,還有待研究。 先來說說一首入門曲要有什麼條件吧! 第一、曲子宜短不宜長 第二、音域宜窄不宜寬;範圍在中音區為宜 第三、管門(調性、調式)宜簡不宜繁 第四、旋律好記 第五、樂句分明 第六、節奏變化少 第七、速度適中,不過快或過慢。 第八、越常用的曲子越好 以〈棉搭絮〉來說,長度在南管曲中算是很短的了,管門簡單,旋律也好記,節奏變化不多,樂句很分明,也還算蠻常使用的。不過音域太寬是一大敗筆,導致有線的樂器必須換把,對於初學者真是一大殺手,尤其是無品的二絃和三絃,其實在以前這個問題不大,因為以前的老師不讓學員隨便碰樂器的,所以等到接觸樂器的時候都已經有一定的實力了,換把的問題就小一些,起碼音能抓準些。 〈棉搭絮〉在速度上算是很快,對於只彈骨幹音的琵琶、三絃來說尚可應付,可苦了要兼顧裝飾音的洞簫和二絃,尤其二絃還邊換把,幸好,在速度快的曲子裡,比較沒有那麼多的裝飾音,但對於初學者而言依舊有負擔。 以〈昇平頌〉做為入門曲的缺點和〈棉搭絮〉相同,不過速度慢些,比較能從容應付。 〈望明月〉當入門曲倒是挺不錯的,因為【中滾】這個調相當普遍,四空管這個管門也不算困難,起碼沒有像倍思管改變定絃的問題。 〈直入花園〉當入門曲是樂風於參加某次傳統音樂研習營時所發現的,那回的研習共有五天,第一天是傳統音樂概論(第一天我沒參加),第二天是國樂(講師王正平,助教鄭曉玫等),第三天北管(講師邱婷,助教林永志等),第四天南管(講師王心心,助教忘記名字了),第五天崑曲(講師施德玉)。 所以,南管實際上只有一天,用一天的時間學南管,從無到有,所選的曲子想必是入門中的入門了。這首曲子就是〈直入花園〉,它是南管指套《弟子壇前》的第三齣,此乃一帶有宗教色彩的指套,樂風曾於澎湖的小法手抄本中看過一模一樣的唱詞。 以此曲做入門,有很多的優點,旋律好聽好記,節奏輕快活潑,能吸引年紀較小的學習者,曲詞內容也很適合小孩,音域窄,樂器較無換把問題,在樂風前面所提入門曲八要點中,大概只有七、八兩項沒符合而已。 這首的速度還是快了點,曲子因宗教色彩的關係也比較沒那麼常用,不過,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呢,您說是嗎? 【再轉貼】淺談台灣古調的唸歌、唱曲、吟詩‧廖錦棟 3. 伴奏樂器與唱腔的關係 南管曲是以洞簫作為主要扥腔樂器,在琵琶與三弦的骨幹音下,簫弦引腔伴字,配合唱腔的音韻繞行輔助與裝飾包裹。這彼此的搭配並不是以齊奏為理想,而是“和”的概念,〔異聲相從謂之和〕,彼此有分合的旋律線條,構成調和與互補的美感。 歌仔調的唱腔以月琴為主的彈唱模式,是古來台灣所發展的平易近人又具草根性的模式,不管個人彈唱,或江湖走唱,月琴或加入大廣弦是人生的最佳拍檔。 民國19年 2 月1日先父母結婚家庭照片↓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