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否決異己 民主倒退嚕
2015/05/04 02:20:20瀏覽1099|回應1|推薦19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3000377-260109

    否決異己 民主倒退嚕      石之瑜、賴祥蔚

台灣這幾年的發展似乎陷入了某種停滯,尤其是朝野經常很難對於一些重大公共政策形成普遍共識,因而引起了許多知識分子的憂慮與討論。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教授日前在雜誌專欄中寫了一篇〈否決體制 癱瘓民主〉的文章,並且援引美國加州高速鐵路興建計畫為例指出,該計畫從1980年代開始倡議,2008年透過公投授權州政府舉債籌資,至今仍因為土地徵收、沿路設站、環境評估等因素而繼續一波三折、難以動工。朱院士認為台灣也是「否決體制」的受害者之一。

 「否決體制」(vetocracy)一詞,是由日裔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201111月的報紙專欄提出,意指在民主體制之中,由於抱持特定意識形態的團體、特殊利益團體等的杯葛,沒有任何領導者可以對政策拍板定案,因此沒有決策終點。福山認為美國的否決體制是相對於英國的民主獨裁,英國只要國會比過半數多一票,就可以通過任何決策,而美國卻賦予個別的國會議員許多阻止表決的權力,因此延宕了許多重要決策,他認為美國必須在立法體制上向英國學習。福山當年因為主張意識形態鬥爭已經進入「歷史的終結」而聲名大噪,如今卻認為意識形態團體仍可能僵化民主體制,可見意識形態難以真正終結。

 然而,在台灣這個總統與行政院長分工不明、立法院大老關說司法不能追究、少數派持續杯葛多數而習以為常的社會,連體制是什麼都談不上,豈有所謂否決體制的問題?當人人都引經據典來指控旁人,但輪到自己時卻總是不能身體力行;人人都如數家珍暢談自由,但碰到霸凌場合卻總忍不住上前踢一腳;此時,我們不是否決體制,而是否決別人有資格跟我一起參與體制。

 回顧來看,在若干重大公共政策的爭議中,造成難以決策的其實不是體制,而是立場的對立。一些投入抗議的政治人物或公民往往不是真的針對政策本身,而是針對特定的對象,儘管他們在訴求中經常說得完全對事不對人。華人的社會往往是孔子所不取的「以人廢言、以言廢人」的社會,這種社會,就是一種「否決異己」的體系,對於敵對立場者(也就是異己)所主張的政策,必然窮盡一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辦法來抵制或打擊,但是一旦剷除了異己之後,同樣的政策,在同樣的體制之下,其實還是可以推動的。類似案例,在不同政黨執政的時空下可以找到許多,不及備載。

 這麼說起來,即使否決體制真的存在,但是真正的深層問題其實是否決異己而不是否決體制。就此而論,即使台灣真的如同福山所建議的修改了體制,只怕在否決異己的心態之下,重大政策難以推動的情況依然還會存在。比過半數多一票不是問題,超過三分之二也許也不是問題,問題是這股不能容忍異己的心態。

 民主ABC講的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可是當社會開始習慣於否決異己,那就只剩下立場,不管多數,更遑論少數了。台灣許多重大政策無法通過,其實不是否決體制的問題,而是否決異己與否決民主的問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crane&aid=22765973

 回應文章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成王敗寇 古有明訓
2015/05/04 12:59
石之瑜/ 真可愛! 新鮮人嗎?

教博士生, 不知三百千千?

炒題材也要火候 :

否決異己 ,優勝劣敗,

何奇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