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媒體社論不指出核心問題...無法解決問題...
2009/12/15 08:19:41瀏覽722|回應0|推薦0

媒體社論不指出核心問題...無法解決問題...

引用文章沒錢也要當凱子的政府 vs 財團荷包滿滿 

收支嚴重失調:媒體籲「震怒章」 沒用, 因無人需負責及預算要花完(而且預算不花完,基層公務人員要受懲處)

政府高官卻活化國土、賣祖產給財團、再讓財團標工程、財團吃飽飽...
>>>>>>
重建財政需要吳揆的「震怒章」 
【聯合報╱社論】 2009.12.15 
 
二○○九年進入最後一個月,多項經濟指標都走出金融海嘯的低潮,但稅收是少數的例外。依前十一月統計,今年全年賦稅收入可能短徵二千五百億元,相當於中央政府一年的支出中,有百分之十四得另覓財源。政府今年要彌補這些短差,應非難事;但其凸顯的長期財政惡化問題,卻至今尚看不到解決的希望;而且在政治考量重於一切下,也很難得到行政院長吳敦義「震怒章」的正視。

政府稅收會與預算目標出現如此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去年編列預算時對景氣過度樂觀,結果經濟大環境遠遠低於預期,導致與景氣循環相關的稅目幾乎全面短徵。但除了客觀環境使然,這樣的結果更是政府自己造成的,明明成立了原應是「有增有減」全面租稅改革的賦改會,卻臣服於「舉債救經濟」的口號及利益團體的遊說,只做了一項又一項的減稅,諸如機動調降油氣與大宗物資關稅、貨物稅、調降遺產贈與稅、調高綜合所得稅扣除額、鼓勵購車減徵貨物稅等;而開徵能源稅等加稅方案卻多數胎死腹中。政府稅收不如預期,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一年的稅收短徵,要彌補起來並不是什麼大難題;在收入面,可以舉借短期的國庫券暫墊、移用以往年度的歲計剩餘、要各國營事業多繳點盈餘,或是賣一些公股事業股票、標售國有土地,再搭配支出面東減西扣的節約,大概也過得了這個財政難關。真正的問題在於,賦稅收入不足恐將成為長期的現象,除了今年通過的減稅方案將會一一發酵,財政部為健全財政所提出的擴大稅基、提高營業稅等加稅構想,也被吳揆以「時機不宜」一口駁了回去;而要達到吳揆設定的「社會認為可以加稅」時機,大概是永遠等不到了。

沒有穩定的賦稅收入,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穩定的所得一樣,既難預先做好生計、生活、生涯的規劃,達成一定的目標,更缺乏因應突發狀況的能力。就像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去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正是因為台灣擁有尚稱穩定的國家財政,才能及時動用國家資源,補足民間成長動力熄火的缺口,讓經濟景氣的波動不致過於劇烈,維持總體經濟的安定,減輕身處其間每一個人的痛苦。

尤有甚者,這次金融海嘯留給世人的一大教訓,就是沒有穩定可預期收入的國家,也會因金融危機而面臨亡國的生死關頭,像去年底的冰島,最近的杜拜、希臘,都是現成的實例。也因此,已有經濟學家預言,下一波金融風暴會倒閉的,將不只是信用過度膨脹的企業、沉溺金錢槓桿的金融機構,還有缺乏財政安全概念的國家。

當前財政失衡之勢有多嚴重,只看稅收這一項當然不夠。根據主計處統計,明年中央政府收支餘絀占歲出總額的比率(赤字比率)是百分之廿二,將創下歷年新高;為此,政府連同特別預算的舉債金額將逾五千億元,也將創下新高;加計以往年度尚未償還的債務,政府負債總額將逾四點六兆元,這自然是歷年新高,並因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不進反退,以致各級政府債務餘額占GDP比率已逾公債法規範的四成上限。因此,無論是從流量、存量來看,台灣的財政體質已屬岌岌可危,以致包括標準普爾等國際信評機構都調降台灣主權評等,理由即是認定台灣財政將持續惡化。

對於此一情勢,政府並非完全無知,但面對的態度卻是荏弱無力。財政部為健全財政,提出了十大方案,目標是八年內為國庫創造逾一兆元收入的效益;然而,先不說這一兆元的收入夠不夠讓國家財政撐過八年,由於其方案的非稅收入占了大多數,例如活化政府資產、提升財務效能等,以致最根本的稅制改革反成配角;這不只讓創造收入的不確定性更大,而且不具長期穩定性,更無助於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沒有人喜歡加稅,但大家更無法忍受國家陷入財政危機之中;吳揆的「震怒章」,應該要用在這裡。

【2009/12/15 聯合報】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358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