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5 10:13:44瀏覽2178|回應1|推薦0 | |
引用文章總統、領部長級薪資的立委、政府官員及其他所有與公眾相關工作的人員,不應皆利益迴避嗎? 二次金改內幕: 民營小銀行舉債併購官股銀行!大家利益不迴避! 錢快要燒完了 靠借錢小吃大 財團現出原形 基層看不下去 ▲二次金改弊端叢生,最讓外界詬病的就是台新金與彰銀換股案,彰銀員工群情激忿不時在銀行外掛布條抗爭表達不滿。 投「錢」問路 ▲「二次金改」過程內幕重重,銀行之間搶著向當權者投「錢」問路,在信義區、仁愛路圓環附近,中信金、台新金、元大金等都在搶奪金融的地盤與擴充實力。
錢,快要燒完了!金融財團二次金改過程,靠舉債併購公股銀行,如今一一現出原形。元大集團購買復華一七%股權,七成資金來自舉債;台新三六六億元併購彰銀,其中二百七十億元來自新橋資本;中信集團加碼開發金的一百億元資金,幾乎全部向銀行貸款。 根據金管會資料,十四家金控當中,台新金、中信金、復華金與國票金董監事質押比最高,這四家剛好也是二次金改傳出弊案的幾家業者。金融主管機關在金融整併過程,縱容業者以高財務槓桿以小吃大,業者花小錢就能吃下上兆元的公股銀行,自然得「回饋」扁家。 台新金併購彰銀過程,最讓外界詬病的,是財政部修改遊戲規則,允許投標業者以發行特別股方式籌資。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財政部原本設定彰銀賣給外資,卻在投標前夕政策急轉彎。」 台新金用三百六十六億元價格,買下總資產一.三兆元的彰銀,其中二百七十億元,來自於美商新橋認購台新金特別股與公司債。殷乃平認為,從台新金當初的財務規劃可以看出,台新金資本水位根本吃不下彰銀,財政部卻仍同意讓台新金得標。 更妙的是,美商新橋二百七十億元資金,其中二百億,居然是從兆豐銀行借來的。新橋當初認購台新的股價是十八塊多,如今台新金股價連五元都不到,新橋質押在兆豐的台新股票,隨時有可能被斷頭。 元大集團併購復華金,一樣有過度槓桿的問題。立委潘維剛曾質疑,元大透過旗下的資本額只有十二億元的尊爵投資與裕陽投資,買進復華金一七%股權(市價約七十億元),其中七成資金來自於舉債,「等於用十二億元,取得復華金三千億元資產」,當時前金管會主委龔照勝,也要求元大須降借款比率。 中信金二年前違法插旗兆豐金,沒拿到經營權,卻因為兆豐金股價跌破十元,投資兆豐金帳面損失,高達三十億元。所幸最近國際會計準則變更,股票投資損失,可以不必列入損益,中信金獲得些許喘息機會。 然而,中信集團另一家金控開發金,就沒有這麼幸運。辜家二少辜仲?五年前走官邸後門,贏得開發金經營權,卻在入主開發後,被官邸逮到準備拿錢買國民黨中投,入主復華金。民進黨政府一方面圍堵國民黨出售黨產,一方面授意元大金買進復華金。辜家在政治上的背叛,導致民進黨政府以一五%的高標,要求中信集團加碼開發金。中信集團為了加碼開發金,以景冠投資與興文投資二家公司名義,向台灣工銀為首的銀行團借了近一百億元。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力挺辜仲?,個人股份質押張數也愈來愈高。 銀行團主管表示,景冠、興文當初買進開發金的成本,每股一二.五元,如今股價腰斬只剩六元,很多參貸銀行都在關切辜二少的還款能力,所幸,主要債權銀行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看在辜家世交關係份上,不會逼著辜仲?增提擔保品。 當然,玩槓桿最嫻熟的,莫過於耐斯集團負責人陳哲芳。陳哲芳利用淨值為負數的寶華銀行旗下的寶華租賃投資國票金,取得國票金經營權,等到政府接管寶華銀,寶華早已將旗下的寶華租賃,轉手給耐斯集團的寶田公司,政府接手的只有寶華銀的負債。 現在,民營金控過度槓桿問題正在浮現,政府在紓困的同時,是否該要求他們交出經營權,正考驗著劉內閣的智慧。 ************* 限時限量 二次金改一場騙局 扁政府第二個任期大力推動「二次金改」,從一開始就遭外界批評其「限時限量」的目標荒謬透頂。許多人不解,遭致巨大爭議的二次金改,為何扁仍一意孤行。如今隨著扁家海外密帳不斷曝光,老百姓終於了解,原來二次金改根本就是一場世紀大騙局。 扁下台後,海外密帳一一曝光,金額從海角七億暴增至十三億,究竟這麼多的錢從哪裡來?特偵組發現陳致中結婚前後,扁家有不少資金匯入,這些可疑資金來自多家金控海外子公司,於是搜索中信金、開發金與元大金等三大金控。這次大搜索,讓許多人恍然大悟,原來過去的傳言竟然是真的。 金融整併年 恰逢扁家之子大囍 陳致中在二○○五年六月間結婚,這一年正好是「金融整併年」。二○○四年十月廿日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後,扁對外宣布推動二次金改四大目標,即二○○五年底前促使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十%以上,公股金融機構家數減半,二○○六年底前金控家數減半,至少有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在海外上市。 當時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是林信義,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擔任二次金改小組召集人。行政院選定台銀、土銀、彰銀、台企銀等十二家公股行庫,限期達成減半的目標。 這一年金控老闆們積極找尋購併的目標,這是放手一搏擴張版圖的好時機。七月廿二日,彰銀公開標售特別股,由台新金以溢價四成得標。吳東亮攻下百年老店彰銀這塊版圖後,馬上躍升金控一軍。 二次金改決策 財金首長急撇清 十月初,立法院財委會炮聲隆隆。立委費鴻泰、劉憶如等人強烈質疑二次金改四大目標錯誤,並追查決策過程。荒謬的是,當時金管會主委龔照勝、財長林全等人均表示「不知情」,外界譁然。十月底,扁撂話「官股銀行年底前減半支票若無法如期完成,有人要負責。」 相關人士透露一段祕辛,為達成官股銀行減半的目標,吳榮義向行政院長謝長廷建議可由台銀與土銀「二合一」,不過,林全反對,並且不惜下台走人。當時林全的理念是,若要推動合併,一定要達成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不能為合併而合併。 弊端浮現 蔡英文緊急踩煞車 二次金改走了一年,弊端逐漸顯現。二○○六年底前要達成金控減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四月初,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察覺事態嚴重,必須趕快踩煞車,於是宣布「金控不再限期減半」,算是為這個錯誤政策畫上休止符。 二次金改最大敗筆是「限時限量」,這個目標究竟怎麼產生,迄今眾說紛紜。 一位財經界人士指出,當時許多企業界直通官邸,向扁編織這個金改美夢。有了金融改革這個冠冕堂皇的大帽子,企業界爭相卡位,官邸成了「金控配對中心」,扁家海外密帳金額不斷暴漲,這種「無本生意」何樂不為呢? 究竟誰從二次金改撈到最大好處,只要特偵組釐清扁家海外密帳與金控負責人之間的關係,自然水落石出。然而為了這場世紀大騙局,整個社會付出如此龐大的社會成本,值得嗎? ************* 為金改負責官員 一個也沒有 二次金改決策過程,背後政治力介入,鑿痕斑斑,政府官員消極不作為放水、包庇、縱容,甚至積極作為配合,打造「吳辜蔡花」金融王國。但二次金改出問題後,當時主管的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經建會主委胡勝正、金管會主委龔照勝、歷任財政部長等人府院高官與財金官員,無人負責,令人駭異。 中信集團在二○○四年四月挾中國人壽等保戶資金,進取開發金。辜仲?以持有開發金股權一○%多入主開發金,為最大勝利者。 當時財長是林全,要求辜家中信集團在三年內應提高開發金持有股權一五%以上,才能取得開發金經營權。但財政部委派林誠一擔任開發金公股董事長,「配合」辜仲?良好。 據悉,辜仲?拖到財長何志欽任內,透過股票質押,向台灣工銀等銀行借錢購買開發金股票,每月負擔利息高達六千萬元,壓力很大。 同樣的,台新金入主彰銀案,在二○○五年七月廿二日開標前夕晚上,當時財政部卻以常次陳樹名義發函同意得標者,可取得彰銀過半董監事及經營權。此一規定讓台新可以小搏大,此一突如其來的優勢,讓一開始未參與投標的其他銀行,大為跳腳。 擁有外商銀背景的呂桔誠,在陳水扁主政八年任內,歷任國營會副主委、土銀總經理、台銀董事長、財長、兆豐金董事長等職務,配合度高,引人爭議。 而二○○六年六月中信金插旗兆豐金時,當時財長呂桔誠消極不作為,以及金管會主委龔照勝積極啟動「自動核准制」,准許敵意購併,遭銀行工會與輿論批評是政策放水,逼使當時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出面介入兆豐金董監事改選案,終於官股過半,有驚無險保住顏面。 為此,呂桔誠黯然下台,是二次金改首位負責下台財長。但呂桔誠繞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後,今年元月初卻接掌鄭深池請辭的兆豐金董事長寶座,這也正是艾格盟查獲扁珍涉及洗錢案的敏感時刻。 扁家洗錢案牽扯出二次金改諸多弊端,不只是毀掉扁與民進黨所標榜的清廉,更傷害廣大公務員文官體系中立、守法角色,讓政府官員尊嚴、威信掃地,影響深遠。 ********************** 政府「二次金改」,民營小銀行可舉債借錢併購官股銀行,金控公司可減稅甚至退稅,金控公司若出問題,政府再紓困!(政府高官下台後,轉個旋轉門,又可至金控公司領高薪工作!) 官商走很近,大家利益不迴避,國家資源一起被掏!且沒有人需負責任! 是問題的主因。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