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16 21:32:46瀏覽290|回應0|推薦0 | ||||||||||||||||||||||||
不力行,成何人?——不思而罔的讀經教育陳民峰 15 May, 2017
宜蘭國小慶祝母親節,幼兒「三跪九叩」,引發各界不同看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日宜蘭國小附設幼兒園舉辦「讀經孝親奉茶儀」。新聞一出,有人認為太封建、不合時宜,也有人認為崇禮古法,能知書達禮、學會感恩。這是否恰如其分,還是過分卑賤,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本文就不再討論。 然而我最在意的卻是「讀經」兩字。 身為教育者,談論讀經教育已經預期很多正面與反面的激論聲音。然而論資格,個人曾實踐讀經教育;論思想,個人則不贊成之。儘管我不偏好讀經教育,但是道理不只一種,教育哲學多元並蓄,我也尊重其他教育者的讀經推崇。然而,讀經要怎樣讀才能達到「教育目標」、「教學效果」,也是我們所需要關心的重點。 讀經教育的教育哲學分析 教育者的價值觀,進一步影響他的教學方法。我們討論教學時得先釐清對方的教育哲學,才能「不去脈絡化」的進行多元觀點討論。而讀經教育的哲理是什麼背景呢?——就是「永恆主義」為主的教育哲學。 永恆主義(Educational perennialism)在美國為起,和「精粹主義」同樣是對於「進步主義」的反對勢力,推崇回歸基本能力或者返古。有些人相信,儘管世界不斷變動、制度不斷修改、科技不斷更新,但總有些道理是恆久不變、歷久彌新的。 白話來講,有人覺得「教改越來越沒競爭力」就是屬於「精粹主義」;有人覺得「現在教育越改越沒道德、人心不古」就是屬於「永恆主義」;有人覺得「國語古文太多沒有用處、背書沒用不如培養賞析能力」就是屬於「進步主義」。雖然台灣師法美國教育,認為「以學生為本、以探究為主」,但也和美國教育一樣,有質疑基本能力不足的聲浪,也有懷疑道德淪喪的呼喊,這是對於「新興觀點」的「更新一代懷舊勢力」崛起。 以下表格就比較三大教育哲學派別的比較,並解釋各家派別可能怎麼看待讀經教育;若我們能先釐清讀經教育背後所隱含的教育哲學,我們也才能進一步討論讀經教育若有問題,那問題何在:
然而,綜觀現階段台灣的讀經教育,不論民間宗教團體,或者是縣市政府教育處局,大部分聲稱以下功效:「親近聖賢」、「品格提高」、「彌補『缺德』教育」、「增加記憶力」、「提高讀書興趣」、「增強作文能力」、「潛移默化」、「養成閱讀習慣」……族繁不及備載,功效齊全,彷彿能治社會百病。 實際上這些假設大多是奇異而有問題的。以下我將列舉這些假設的說法,與其奇異之處。 增加語文能力? 親近聖賢,這就是永恆主義所強調的精神重點。然而我們必須瞭解,假設「親近聖賢」是讀經的重點,那麼應該將議題聚焦於「人」,而非經文。 人是死的,書也是死的,唯有讀書才能讓古人的思想重新浮現我們腦海,前提是我們要能讀懂。低學齡的孩子讀經,搞不懂裡頭的意涵,親近的只是文字而不是聖賢。此外,也有論者提到,讀經對語文程度有幫助,事實上幫助語文程度最多的,並非讀經這件事,而是「陪孩子讀經」的大人。透過大人陪伴,溝通、獎勵、利誘,讓孩子願意讀經背經,這些互動與對話豐富了孩子的詞彙,也就是教育用詞中的「解決文化不利(culture deprivation)」。 那讀經能養成閱讀習慣嗎? 實然之,人們是不會主動去讀一本完全看不懂的書籍,因為沒有意義,自然沒有意願。若是為了養成閱讀習慣,那還不如親子共讀繪本、橋樑書,交換意見與想法,鼓勵發表和提問,這樣子才能累積閱讀習慣。 在這裡筆者試問各位讀者,請問你們會去主動讀很難懂的書/文章嗎(如本文)?若是有意願,你會去讀你看不懂的語言的書嗎?對尚未熟悉字形字音字義的中低年級學齡階段,注音拼音僅是達到能唸,卻不見得能懂得的念讀工具,而唸出一些無意義字詞是相當痛苦且沒意義的事情,宛如非佛教徒的成人念梵文佛經一樣。 人是死的,書也是死的,唯有讀書才能讓古人的思想重新浮現我們腦海,前提是我們要能讀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利誘還好,起碼孩子讀經背誦是快樂的。 然而孩子會不會變得有獎品才做事?這種「外在動機」是不是抑制「內在動機」值得討論。教育學討論學習動機,有一種現象稱為「動機偏移」(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原本會自發讀書的孩子,反而因為教師有物質獎品獎勵所以開始變得勢利、沒獎品不讀書;或者原本愛讀書的孩子會把讀書當工作,因此覺得讀書的本身是一件無趣的事。 若沒獎品利誘,由學校教師(應地方教育處)要求,或者由父母強制背誦,那麼恐怕不但不能增進閱讀習慣,反而造成了「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甚至懲罰,讓未來讀書都伴隨著不討喜的回憶與氣氛。 以筆者過去曾擔任讀經班志工的經驗來說,宗教團體的讀經班更容易偏向以小禮物積點換取獎勵。而目前筆者身為學校第一線教師,都苦於如何用社會性獎勵(言語鼓勵)來替代物質獎勵(獎品),讓學生願意向善,已屬不易。反過來說,物質鼓勵更是沒受過教育訓練志工常用的「懶惰法門」——讀背有成效,但不見得塑造人格健康。 而我去年教導的學生(目前國中生)也提到: 我覺得讀經沒啥用,讀的都是之後(課本)會教到的。而且他們說對於小孩的個性會有什麼又什麼的幫助和改變,真的不會有太大的作用。而且有些家長會強迫還很小的小孩去讀經,反而會讓小孩對讀書產生一種厭惡的感覺。 會希望小孩讀經的家長,多數是本身就是權威性質的家長,自然不太能夠使用同理孩子的策略去促使主動讀經。就如同前段學生的心情,小孩子心裡想的往往跟大人以為的不同,當大人以為小孩願意配合背經時,實際上小孩僅屈服於權威而妥協配合,接受度自然不高,甚至造就早期經驗的厭惡感。 一些佛教或一貫道宗教提倡讀經,所聲稱的各種好處。 圖/作者提供
讀經能陶冶性情、潛移默化? 人們相信潛移默化這檔事。不論中國西洋都認為讀書能陶冶性情,學習聖賢的精神。 西方宗教改革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就為了讓每個人念經讀經、接觸上帝,因此翻譯聖經為方言(德文),推廣方言教育,提高識字率,是為義務教育的濫觴。因為馬丁路德知道:潛移默化的大前提就是看得懂、讀得懂經文。 反過來說台灣民間推廣的讀經教育,強調從小扎根,卻扎到4-10歲,簡直偃苗助長。 而道德是可以當作學科教的嗎?道德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道德認知(知道什麼是良善的)與道德實踐(覺得自己應該做好事而且去做)。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知道怎樣做個好人,卻不見得是個好人。 有一派的人認為,自從九年一貫教改以來,撇除了「道德課」,使得人們開始沒道德。然而什麼是道德大家都會說,社會卻還是犯罪不斷。美國教育學者李克納(T. Lickona)認為,光是知道什麼是道德並沒有用,還要觸發願意實現道德的情感,而做了善事以後自己得到滿足、自我修正、並且下次再做。也就是說,道德課並不能僅透過課堂講述,還要引發情感共鳴,再來實踐。 讀經教育常出現的《弟子規》也解釋:
若是沒透過道德實踐,只會長出滿口仁義道德,卻是禮教吃人、言行不一的怪物。如同高喊一夫一妻、自古傳統同性不能婚姻,卻家庭不和、外遇劈腿的反同陣營大將。事實上綜觀許多假以傳統禮教的假道學充斥世間,就是因為有道德作為背書而受人們敬仰,卻忽略我們更該關心道德實踐的事實。 圖為中國學童讀《三字經》。 圖/新華社
人們相信有靈魂,而古希臘人認為靈魂是一種類似真實物體的東西,所以是可以「越訓練越強壯的」。所以「理性主義」的教育派別強調背頌、背頌再背誦,因為就算不會、不理解,只要訓練了自己的靈魂,就能讓未來的記憶力更強大。 而過去的英國教育哲學家洛克,也認為「心靈如白紙」。這些白紙上面會被成人世界影響而書寫,因此有家長認為「與其讓小孩亂學電視廣告或者卡通歌詞,還不如送去讀經」。然而,讀經真的比較好嗎?永恆主義認為經典中含有真理,這可不是說經典一定完全正確。例如《弟子規》中還有僕役思維、過分拘謹的禮教應對,而《千字文》、《三字經》中的歷史或者世界觀已經過時。 目前心理學這樣解釋:心靈並非是可以訓練的,因為心靈是神經訊號反應的集結現象。 然而,背誦經驗多寡,與記憶力沒有關係,記憶力是跟你的記憶策略有關係,取決於這記憶對自己有沒有意義、有沒有重要、有沒有深刻、有沒有辦法聯想。要訓練記憶力,反而應是練習速記法(記憶策略)比較實在。 我們的記憶需要透過感官吸收、腦袋消化整理,才能儲存。當短期記憶暫容物沒有意義時,僅會有少部分記憶進入長期記憶區中,而把這些記憶透過不斷覆誦,讓長期記憶的記憶形貌完整,才算是記得。然而記憶內容有意義,我們人腦能夠聯想、知道如何分析時,就更容易讓短期記憶被概念化、組織化,也因為易於聯想所以容易被人腦提取信息,而更容易進入長期記憶。 也就是說背誦一篇讀不懂的文章,是沒意義、又難記,又難想起來的苦力活。 有些文學創作者同意讀經會增進寫作,原因在於古文往往具有韻律性,所以學生在朗誦的同時可以得到文句的「節奏感」。然而若只是純粹背經讀經,不了解意義,那麼也就只有增加寫作韻律感、學到幾個不常用到的典故。 此時經文雖朗朗上口,卻是「空口說白話」,因為在國中小寫作常見的問題並非無法引經據典,而是文章不成文章、題材乏善可陳。與其拿著幾篇文章重複背頌,還不如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增廣見聞,才能言之有物。 號稱讀經增進作文能力,或許有其功效,卻也誇大了事實。 還是想要讀經教育,那要注意什麼? 儘管我反對讀經教育,也不認為低年級的學生能夠「讀懂」其含意、甚至提出批判性思考,但我還是尊重其他哲理的價值選擇。因為讀經確實能做到一件事情:教導學生「某些大人心目中的禮貌」且以經典做為根據。也確實有些人在了解意義後願意接受這種價值。 孩子不是我的,我管不著。若你想這樣教這樣管,還是希望孩子讀經,希望成為你期望的模樣,那麼,這篇文章或許不值得你參考,只希望下列幾條能提供一些建議:
最後,若是語文程度已經落後,請別執迷於讀經,這時家長與老師要加強的是白話文的水準。連話都說不好了,讀經又有甚麼意義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