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酵母菌
2008/11/10 19:12:33瀏覽5702|回應1|推薦1


  酵母菌是一種微小的單細胞菌類,肉眼無法看到,必須使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到。比起一些大型的真菌類,例如洋菇、香菇等可食性蕈類,或造成食物腐敗的黴菌,例如麵包黴、麴黴等,似乎是較不易讓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但事實上,酵母菌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卻可遠朔自二千多年前的埃及。而時至今日,我們還是利用酵母菌來釀酒與烘製麵包,科學的進步似乎並沒有找到一種更好的東西來替代酵母菌,而酵母菌的功能卻還在持續的被發現中。

  酵母菌屬於真菌類,但與一般真菌類具有細長的菌絲不同,它只有單細胞。大小約僅有十μm左右,形狀有橢圓、柱形、長形,一般以橢圓形較常見。在釀酒的地區,橢圓酵母菌是最重要的種類。它可將葡萄糖轉變成酒精,雖然此種酵母菌無法以人工大量培養,不過它生存在土壤中,會自然附在果實上並隨之進入釀酒的大桶中。在某些生長條件下,酵母菌也可以形成一長串細胞連成的假菌絲。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二種,無性生殖包括出芽生殖與分裂生殖。而有性生殖則有三種情形:一種是形成子囊孢子,這種酵母菌被歸為子囊菌。另一種是形成擔孢子,類似菇類的擔孢子,這類酵母菌被歸入擔子菌。而最後一種酵母菌,因為它們的有性生殖至今尚不了解,所以被歸入不完全菌。如此可知,酵母菌的分類是依據其有性生殖的方式來分類。

  但是平常我們觀察酵母菌並不容易見到它們的有性生殖,而且它們的外觀也相當簡單,所以我們並無法只依酵母菌的外觀特徵就將酵母菌鑑定出來,必須再運用另外一種生理鑑定的方法─以酵母菌對營養需求的不同來分類。目前對酵母菌的分類主要依據下列幾項項目,包括:菌類外觀與產生的色素、形成子囊孢子或擔孢子、細胞的大小、發酵能力、澱粉產生的能力等。

  在自然界中酵母菌的分佈非常廣泛,從天寒地凍的極區經溫帶到熱帶的沙漠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因為酵母菌不具葉綠素不能自己行光合作用,所以必須利用分解有機質產生的能量來生活。

  通常酵母菌是生長在含糖分的物質上,譬如植物的果實、樹葉、樹幹、花蜜腺上是最常見的。曾有學者發現,在一顆葡萄的表面就生長了一百萬個酵母菌。而在昆蟲或高等動物的腸道、分泌物中,也能發現到酵母菌的蹤跡。甚至是在空氣、土壤中也有酵母菌存在。酵母菌在土壤中是靠什麼生活呢?即使是由植物根部滲出或者是動物體分解後產生的少量糖分也足夠賴以為生了。有人研究世界各地土壤中的酵母菌發現,它們的種類與數目會因不同的氣候、土壤類型、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

  酵母菌除了能在土壤、空氣中、植物體、動物體中生存外,還能生存在我們的食物上。例如,牛奶、乳酪、肉類等,使食物因而腐敗。但也能因它在分解食物的過程中產生芳香酯類,而具有特殊的香味。例如,豆腐乳、豆鼓、味增都是利用酵母菌發酵所製成的產品。另外還有一些酵母菌會寄生在動物體內造成病害。

  由於酵母菌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人類與動物來說甚具營養,所以製糖公司常將製糖產生的糖蜜用來培養酵母菌,做成酵母片或酵母粉,是大眾皆宜的營養產品。

  由於酵母菌可以行無氧呼吸將糖發酵成酒精與二氧化碳,所以自古就被拿來釀酒與製造麵包。除了酒精之外,酵母菌的其他代謝產物,像脂肪、維生素B2、解脂脢等,都可以應用在工業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小蜜蜂
想問那麼洋菇是為蕈類的什麼東西呢?
2009/12/03 15:51

那麼洋菇是為蕈類的什麼東西呢?我想了解一下,拜託盡快可告訴我嗎?

我想跟你說,你寫得真的很好也非常的輔和我們教的課程喔!

PRIESTESS~ISIS(gigi19840606) 於 2009-12-25 01:59 回覆:

洋菇

王伯徹

  洋菇學名Agaricus bisporus,俗稱蘑菇,英文名為Cultivated Mushroom,分類上隸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同擔子菌亞綱、傘菌目、傘菌科(Agaricaceae)、傘菌屬(Agaricus)。子實體菌蓋寬5-12公分,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蓋緣初期內卷。菌褶離生,不等長,粉色變為褐色。菌柄中生,4-9 x 1.5-3.5公分,白色近圓柱形,光滑,內部鬆軟,具菌環,白色膜質,易脫落。孢子印褐色,擔孢子橢圓形,厚壁,平滑褐色,6-8 x 5-6微米。洋菇原生產於中國北方草原及西歐草原,自古便是人類重要的食物,法國人於17世紀研發成功人工栽培技術,遂成為歐洲人極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春天野外草地上偶爾也會發現野生的洋菇(圖1),通常會較人工栽培的大些。而這種雪白顏色的菇菌類食物,一直以來也就是歐洲人日常的菇菌類食品,風行至今(王,2005)。

野生蘑菇

圖一、野生蘑菇。

  國外栽培洋菇習慣以馬糞作基質栽培,因臺灣馬匹少,就改用稻草,先將稻草作堆肥發酵後舖成菇床讓洋菇生長(圖2)。以稻草堆肥為基質栽培生長得的洋菇菇體白色,新鮮時可生吃,洋菇是少數可以生吃的食用菇之一。正常情況下切口受傷會變淡紅褐色,若擦傷或受傷不變色則可能是菇體有經過漂白。近年來歐美有喜歡食用成熟開傘者,開傘後洋菇菌褶會變黑褐色,看起來雖髒,但烹調後有種特殊的香味(陳,2002)。營養成份上洋菇含有大量植物性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質和礦物質鈣、磷、鐵與維生素B1、B2、C等。洋菇熱量低,性溫和,具有消暑、健胃、保肝的功能,並有清除膽固醇、降血壓的功效,因此食慾不振、經常應酬或高血壓的人,不妨多吃洋菇(王,1997)。此外,洋菇亦曾被報導說對慢性肝炎也有很好的功效。  

  洋菇是目前世界上最被普遍人工栽培的菇類了,最早由法國開始發展洋菇栽培的技術,二十世紀初先傳到美國,成為美國人的珍餚。到了1940年,上海開始試行栽培洋菇(大陸一般稱之為蘑菇),之後再傳到臺灣時大約已是20世紀中葉。台灣於1950年代從日本得到栽培洋菇的技術,當時因為是從西洋引進的菇菌類食物,所以就給了洋菇這個名字,從此開拓了本省洋菇產業的一番豐功偉業(王,2006)。洋菇在本省被稱為「松茸(台語)」,很受消費者歡迎,由於其很脆弱,採收時需用手一個一個摘取,非常花費人工,而臺灣的農民卻也非常刻苦耐勞,當省產洋菇的品質漸漸提高之後,配合製罐工業的開展,本省洋菇罐頭產業立刻蓬勃發展,因此從1960年代開始大量栽培洋菇至1970年初,臺灣就躍居世界外銷洋菇罐頭數量第一的國家。當時路邊農地裡常可看到一間間稻草蓋的菇寮,按照洋菇的習性,栽培洋菇的菇寮都是在比較冷涼的北部地區,隨後本省研發出高溫菇(又稱大肥菇,A. bitorquis)可在夏季生產,於是本省洋菇的產地立刻南移,現在是以台南縣為重心,且全年皆可供應。另外也有菇農為能一年四季都能生產洋菇,中部地區的業者也有人大筆投資溫控栽培。但可惜的是近年來由於我國經濟發達,人工成本工資提高,很快地洋菇製罐工業市場就被越南、大陸等地搶走了。

參考文獻 

  1. 王次男。1997。食用菇類的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蔗報月刊65(5):26-27。
  2. 王伯徹。2005。食藥用菇菌類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彙編(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工作報告94-2999,ISBN 986-00-2430-8,新竹,台灣。385頁。
  3. 王伯徹。2006。食藥用菇菌類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彙編(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工作報告第95-3244,ISBN 986-00-8336-3,新竹,台灣。450頁。
  4. 陳啟楨。2002。百菇宴(上)食藥用菇菌類大公開。元氣齋出版社。台北。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