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3 11:47:52瀏覽651|回應3|推薦28 | |
看到新聞報導: 上週末晚間在國家音樂廳, 發生演奏時屋頂工程電鑽影響德籍指揮家心情的遺憾. 所幸我沒參加那場演奏會. 不過, 在專業的演出場所, 居然出現此等不專業的意外... 難免貽笑大方. 想起李歐梵教授在"音樂的往事追憶"一書中提到他在七十年代曾於芝加哥普林斯頓大學體育館現場聆聽蕭提爵士 (Sir Georg Solti, 附圖皆是)指揮芝加哥樂團的演奏, 一首"馬勒第五"才剛要進入狀況, 卻傳來轟隆隆的惱人聲音, 指揮蕭提爵士停下指揮棒, 怒吼: 趕快把那個天殺的什麼機器關掉! 原來是體育館屋頂的空調機器作怪! 可惜我們日前的問題卻是發生在"國家音樂廳". 也聽過老一輩樂迷提起七十年代初期, 鋼琴大師"魯賓斯坦"在中山堂登台演奏, 事前排演時對中山堂的鋼琴音質不是很滿意, 希望換一台... 當時還沒建造國家音樂廳, 而鋼琴家又不可能帶自己的樂器四處巡迴演出. 可見即使是在小地方演奏, 大師的敬業精神一點也不馬乎, 很值得敬佩! 通常我不大看專業的樂評如"留聲機"之類, 因為太專業的介紹不適合我這種業餘樂迷. 比較喜歡發燒友所介紹的音樂記事, 如李歐梵教授就曾出過三本古典音樂散文書籍: 音樂的往事追憶, 交響, 音樂的遐思. 都是介紹他深愛的古典交響樂版本以及關於音樂的雜記與往事. 很值得參考. 李教授近年長居香港, 去年開始也應電台邀請主持空中古典音樂節目, 實在是業餘樂迷的耳福. 因為愛好音樂, 曾經想過如果當年好好進修鋼琴, 是否今天所走的路會不一樣? 其實記得自己是很喜歡彈琴的, 當初因為升學壓力而斷斷續續的學習, 也有十年了. 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很可惜! 不知為何那時從沒想過要以音樂為終生職志? 可能是當時父母親並沒有鼓勵我朝這方面發展, 母親一直認為音樂是用來陶冶性情, 抒發情感的管道之一, 並不能當飯吃. 如果那時懂得欣賞古典音樂之美, 由欣賞入門, 努力學習進而說服父母, 或許今天就已從事音樂工作了. 但是有時又想: 作為一個懂得欣賞的樂迷並不容易! 在練琴時, 為顧及準確度與旋律節奏, 常常無法專心欣賞樂曲. 有一次鋼琴老師要驗收曲子, 我深深地被曲調旋律之美所吸引, 彈到渾然忘我, 一曲終了, 老師一聲: 好! 嚇得我差點由椅子上跳起來! 原來根本忘記老師在旁邊呢~ 也曾想過: 既然深愛蕭邦的夜曲, 不如就仔細練幾首自己喜愛的曲子, 可以彈這幾首就好?! 沒想到李歐梵教授剛好在"交響"一書中提到有個美國企業鉅子 Gilbert Kaplan, 因為酷愛馬勒第二號交響曲, 不但買下馬勒這首交響曲的原譜, 還四處拜師學指揮; 苦修數年之後, 自掏腰包僱請美國交響樂團在紐約公演 2場, 自己過過指揮癮. 不料居然大受歡迎! 四處受邀指揮, 曲目就只有馬勒第二號交響曲! 終於在 1988年灌錄唱片, 還指揮世界知名的維也納愛樂! 看到這個故事, 不禁感嘆: 業餘樂迷可以做到如此專業, 實在佩服之極!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