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2013/07/15 02:35:32瀏覽1214|回應0|推薦4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Richard Linklater, USA/Austria/Switzerland, 1995)

1996年2月25日,《愛在黎明破曉時》上映首週六的早上,我爸和我搶先到了總統戲院看早場,狹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的氣勢,該片在前一年年底的金馬影展即被選映過,當時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都是青少年演員出身的青澀面孔,但結果不但一掃有得獎不實至名歸傳言的疑惑,我們在看完後都馬上對該片讚不絕口,甚至當下就認為它絕對是年度10大傑作之一,因為前一年才看過《麥迪遜之橋》的效應,該片就像是青年版的《麥迪遜之橋》。

事隔多年已重看過好幾次,《愛在黎明破曉時》還是每每都讓我深受感動,並且有更多隨著年齡增長後的新發現和領會,搭著Kate Bloom動聽的"Come Here",傑西和席琳在狹小試聽室中可愛地不斷渴望看著對方,卻又羞怯地每每都避開彼此的眼神,已是無庸置疑的經典畫面,當兩人談到神的概念時,席琳提到「如果真的有神,那一定是我們之間的這段距離,去了解彼此,雖然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但重點一定是有試著去做的意圖。」這席話已經永遠地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

2004年11月26日,在華納威秀(現信義威秀)看完金馬影展的《五道電影難題》後,我便迫不及待地想搶在第一天先睹睽違九年的續集《愛在日落巴黎時》,因為華納威秀僅排在小廳放映,我還很無謂地大老遠再跑到遠在台北市另一端的絕色影城,當然也是小廳,但感覺整場都是和我一樣已經期待九年的老影迷,觀影氣氛當然是大大加分,除了更加機智的對白和更緊湊的節奏,看到傑西和席琳的重逢已經令人興奮不已,而充滿想像空間結局的神來之筆,更是將整段故事提升到一個令人更加魂牽夢縈的境界。李察林克雷特、首集另一位女編劇金克里桑再度加入故事發想、霍克和蝶兒共同編劇所創作出的傑出劇本,也毫不意外地在隔年入圍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雖然會被歸類到這個項目還是很詭異)。

2013年6月17日,應該已經成為台灣電影圈一份子的我,很榮幸地被邀請參加《愛在午夜希臘時》在信義威秀的試片,這當然是我最期待的年度影片之一,如同甚至超過已經知悉國外一面倒好評,看完後當然也是心滿意足,而且真的令我不得不五體投地地佩服李察林克雷特、霍克和蝶兒這18年來毫不保留的成長蛻變,一如預期成為我年度最愛電影。

2013年6月29日,託台北電影節和片商的福,我得以一口氣從下午到午夜之前重溫所有這三部系列電影,這絕對是一個18年死忠影迷的膜拜儀式,當然也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新世代觀眾,無論如何,傑西和席琳的故事得以繼續下去,我們也得以繼續因而雀躍不已。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orgepchuang&aid=794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