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密宗(中國密宗)淺介
2011/04/25 16:58:12瀏覽886|回應0|推薦0
密宗淺介

密宗淺介 宏昭 (摘自:<<生活禪小品>>徐翠昭著)
緣起
一個機緣,到某學院佛學社講課,課堂上,有學生發問:「校園裡某位師長分發有關密宗修行的書籍給我們社員,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密宗,應該如何了解密宗?應該如何抉擇?
自從七十三年皈依普力宏金剛上師以來,努力修持密法,並於七十八年開始參加大乘講堂的佛教經典研究會。十二年來,對於顯密各宗的教理多少有點認識,今將我對密宗粗淺的概念提出來,供大家參考抉擇。今普力宏文教基金會出版了大乘講堂經典研究會的成果,由普力宏上師指導,弟子宏士筆記的<<中國密宗概要>>一書。如果有心想對中密有更進一步了解者,不妨來講堂索取。
密宗的「密」含蘊的意義

一、密是指「深密」
佛具五眼,無所不知,無所不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豈有「密」可言?
密宗的「密」字是在眾生邊來說,凡愚眾生對佛果的廣大圓滿,智慧的深遂幽邈,行願的難思難議,實在深密難測,故說「密」。

二、密是指「神秘」
古代密宗祖師,不將密法公開,一輩子只尋覓適當根器的弟子,一代只傳一人,絕不濫傳。密教的儀軌,咒語法本,都註明「非經上師灌頂的金剛乘弟子,不得閱讀。」
如果硬是開卷閱讀,是盜法的行為,也和本尊不能相應,不能得到成就。修密行者的道場(壇城),擺設著許多法器,修密的儀軌,更不讓外人參觀。密宗的規矩裡,行者自己修密的境界,不隨便告訴別人,否則就失去了那份莊嚴神秘的宗教情愫,也得不到感應或成就。所以在顯教或外人看來,密宗的確帶有許多神秘的色彩。

三、密是指「周密」、「嚴密」的修養
密宗講究「三密相應,即身成佛」,所以在古代祖師挑選傳承弟子非常謹慎,弟子對顯教的教理沒有殊勝的體驗,沒有資格修密;對於禪定與智慧修養的功夫沒有達到一個水準,也是沒有資格學密。

諸佛菩薩的「三密」與凡夫眾生的「三業」有何差別?

○一什麼是身密?
在眾生邊,身體的動作叫做「身業」,因為眾生的一切動作,都是為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私慾;眾生的身業多是「殺生業」、「偷盜業」、「邪淫業」沒有絲毫「密」可言,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但在佛菩薩邊,諸佛菩薩身體的動作叫「身密」,叫「羯摩」。因為佛菩薩的一舉手,一投足,無非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一一行中具足一切慈悲,具足一切智慧,具足一切方便,攝受度化一切眾生。

○二什麼是口密?
口密是諸佛菩薩證悟(悉地成就)時,所說的真言密咒。行者口念真言就和佛菩薩的口密相應。在眾生邊,眾生的口業多是「惡口業」、「兩舌業」、「妄語業」、「綺語業」,沒有絲毫「密」可言,是循環不已的惑業苦。 
在佛菩薩邊,諸佛菩薩的真言密咒能成就一切清淨功德,能利益一切眾生,使令眾生脫離一切苦厄,廣度一切有情眾生。諸佛出廣長舌相,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一開口便是慰喻眾生,一開口便能使令眾生離苦得樂,解脫人生的生死大夢。

○三什麼是意密?
意密是諸佛菩薩心中的意念觀想。行者能和諸佛菩薩的意密相應就能分證諸佛法身。在眾生邊,眾生的意業是貪婪、是瞋怒、是愚癡,是煩惱熾盛,也沒有絲毫「密」可言,是一切苦的大本營。

在佛菩薩這邊,諸佛菩薩的意密裡,念念都是利益一切眾生,念念都是大慈大悲,念念都和空性真理相應,「能坐不動道場,於十方界轉大法輪」。能如千江有水千江月,隨眾生之機所感,而赴眾生之應,尋聲救度。密教行者如果能和諸佛菩薩本尊的意密相應,就能興起大悲心,利益眾生,救度眾生。例如上師授「種子字觀」就是密教的諸佛法身觀。一個種子字,即總持萬法│「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能成就一切功德。

今日為什麼很容易修學得到密法呢?
一、 因為二十世紀以來,知識爆炸,各種媒體發達,思想開放。
二、 許多顯教宗派對密教提出許多諍議:學密以後仍然凡夫相具足,密在何處?
三、 未得成就的行者,貪著名聞利養,自封金剛上師(阿闍梨),紛設道場,也在傳法灌頂,接受弟子禮拜、供敬、供養。

四、 已成就的金剛上師(阿闍梨),對眾生發大慈悲故。悲愍眾生對佛法熱衷,卻得不到真正的密法。悲愍眾生皈依邪師,學佛不成,反成魔。於是將密教公開,讓有心修學密法的眾生,得到密法的受益。滿足眾生「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宏願

修學到密法以後的心態
一、 生起難遭難遇殊勝因緣想。

如佛經的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中國密宗曾盛行於唐初,佛教經三武滅佛運動後,密宗就式微了,且代代單傳或少傳。所以一般人多以為今日的密法只有藏密、東密,而中國本土已經沒有密宗了,其實不然。今大乘講堂普力宏金剛阿闍梨,就有雪峰義存真覺大師法脈的密法傳承。今承蒙上師慈悲方便公開,讓大家修學灌頂密法,真是因緣殊勝,難遭難遇。

二、 依照根本金剛上師所傳身口意密法,切實用功。

我們凡夫的習氣毛病多,身口意三業都不清淨,要依照上師傳授的法門,老老實實每天用功,洗鍊自己的身口意。學法以後,找個適合用功的地方,按照用功程序,依規定每天用功七百 (如準提法) 以上。(如果是簡短的觀音六字大明咒,應當用功3000遍以上)不可一日間斷。(具足等無間緣)

三、 對顯教的教理要有深入正確的研究,以開啟正知正見。

佛教緣生性空的道理,是三乘所共學,也是中國顯密八宗所共修,如果沒有正知正見,人生就失去正確的指南。更何況學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鍛鍊,如果不求開悟不求解脫,那麼勤苦修學佛法,所為何事?

四、 學密法不是求神通,般若才是諸佛之母。

一切的學佛之行,都是以般若為先導,才不會盲修瞎鍊,走火入魔。學佛是修定、修慧,並不講求神通。神通很容易讓人迷惑,自以為是開悟的聖者,生起大我慢,反而成為障道因緣。只有具足大智慧的菩薩行者,才能歷大劫,發大願,行大行,證大果。

五、 密宗是佛菩薩果地上的事,凡夫難以信受。若以自私自利、我執法執的心來受持密法,當然得不到相應,久而久之,定生退悔之心。所以皈依灌頂後,對佛教要保持高度的熱誠,虔敬的信仰,對密教典籍潛心研究,才能產生堅固不退轉的信念。才不致讓人批評密教行者像惑人耳目的驅魔道士。

六、 發菩提心,是學佛,尤其是學密行者最重要的課題。三密相應入三昧耶,就能具足定與慧,就能「即戒、即定、即慧」。密教講的是三昧耶戒,是菩薩戒,以饒益有情戒為第一,是成佛根本大戒。

七、 常起觀想:我已學得本尊果地上大法,我的身口意,是否和本尊的身口意相應?
學顯或學密,貴在能夠起觀照覺察,時時檢束自己的身口意,讓身口意轉染成淨,轉迷成覺,轉識成智。讓我等薄地凡夫的「三業」,轉成諸佛菩薩本尊的清淨「三密」。

八、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用理智來學佛,對佛教的信仰最堅固,最長久。在末法時代,學佛最重要的態度是「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開悟成道是長久的事,不可能速成!所以,不要著急!佛教要大家破除迷信,然而宗教本身很容易就染上「迷信」的色彩。在學佛過程中,要常研究經典,或禪坐、念佛、修觀,解行並重,時時處處以真理為師,才不致於染上迷信的色彩。

佛教講究「信」、「解」、「行」、「證」,信多少,解多少;解多少,行多少;行多少,證多少。佛教的信仰是由「疑信」,而「淺信」,而「深信」,而「堅信」。如來,是佛的十種尊號之一,佛教的道理一定會讓你體悟「真是如此」,你才會信受奉行,不是嗎?。

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生活中待人接物,處處都是訓練我們覺悟的道場。雖然我們懂得很多佛教的道理,好像悟了,但真正煩惱的事物來到我們面前時,就看我們的智慧是否能夠派得上用場?能否將煩惱轉為菩提?如果能,我們的生活處處都自在!時時都解脫!學顯、學密都殊勝

註:摘自 "生活禪小品"
作者:徐翠昭師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samia&aid=513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