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6 01:09:42瀏覽984|回應2|推薦78 | |
昨晚到很久沒逛的師大商圈走走,也許是因為假日,感覺人潮比以往更多、更擁擠,而因為附近開了許多新的店家,讓此地更是商機無限。 雖然在房仲的行銷廣告經常強調此地是人文薈萃的文教區,但這緊鄰大學的商圈卻只是因為「人」的因素建構了此地的特性,至於整體環境的營造卻是非常貧乏。 以台北市來說,無論是台大周邊的公館商圈,或是台師大周邊的社區,除了新生南路、溫州街或青田街、麗水街一帶的巷弄裡,偶遇幾棟老舊屋宅或幾棵滄桑的老樹,猶有幾許思古幽情的氣息之外,我也著實無法感受此地社區的特色。 其實,不單是在台北市,到了外縣市,也常常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社區的生命活力似乎只能依附在路邊攤、餐廳、商品、和活絡的買賣交易上。 凌亂的路邊停車、窄小的人行道、攤販、垃圾、髒亂,建構出一幅欠缺美感的社區形象。即便是有許多的社區改造計畫,但空間的美化和綠化也顯不足。 近年來,無論是拜訪山城九份,或水城淡水,更常感覺人群雜沓、市聲喧鬧,不說聽不見蟲鳴鳥叫乃至流水漴漴的天然音域,擠進人群跟隨著觀光客的腳步遊走,往往只能匆促行過,卻難感受到而當地的文化內涵;猛然抬頭卻見那山似乎不是山,水似乎不是水,舊日的風華特色只剩下印著當地名稱的商品,和一個個鑰匙圈或一件件T恤。 當一個社會的風氣經年瀰漫著浮動和焦躁不安的氣息時,我們更需要營造出社區的人文情境,融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尋回社區最深層的核心價值,讓大家能在更精緻優質的環境裡生活。 而創造一個有豐富人文情境的社區,不只是開設一家家具有人文氣息的咖啡館,或只是聚集著許多文創構想的人才,而是能豐富社區民眾的人文教育,且能營造出屬於一地的人文氛圍。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培養具有人文素養的下一代?讓他們能在懂得尊重與關懷的友善環境裡成長?我相信一個重視孩子人文教育的社會,未來也將會影響社區展現出更具有文化內涵的人文風貌。 ~~蘋果蘇打2011‧9‧5~~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