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位醫師的善惡果報
2012/09/22 09:17:04瀏覽227|回應0|推薦0

兩位醫師的善惡果報

醫師能夠治療人的疾病,減輕肉體及精神的痛苦,使人恢復身體的健康,重新獲得生命的活力和信心,因此富有醫德或同情心的醫師往往是病患的再造恩人,對於人類的貢獻簡直是功德無量,實在值得人們的崇敬。不過如果缺乏醫德和愛心,只是見錢眼開,不管病人死活的話,則可謂罪大惡極令人齒冷,因此不管為善或為惡,其報應也似乎顯得特別迅速。筆者發現許多開業的醫師其後來的果報幾乎無一不吻合因果報應的定則。

而其中最顯著的一個實例便是本省南部的一個城鎮,過去有一位頗具知名度的醫師,由於醫術十分高明,許多醫院醫療無效的病患經過四處打聽之後,大都紛紛前往求診,因此每天患者之多可謂人潮滾滾,戶限為穿。患者如想求診,則往往必須在上午六點便需挂號,否則在中午之前很難看到醫生(這是筆者親身經驗,親眼目睹的事實)。由於生意如此的興隆,照理說應該多多照顧貧困,收費也應該盡量合理才是,可惜事實剛好相反。

由於這位醫師知道前往求診的大部分是由其他醫院輾轉而來而且非來不可的嚴重病患,因此醫藥收費也就特別的貴。許多患者由於首次前往,不知收費的價碼,因此在取葯付款時,往往要大吃一驚,而且常常發生帶錢不夠無法取葯的尷尬場面。有些家境貧困的病患由於無力負擔這種高昂的費用,曾經向醫師好言懇求減價優待,或先繳一部份,他日再補繳不足的費用,可是這位醫師不僅不予考慮,反而冷嘲熱諷,有時甚至向人當場指責,沒錢也敢來看病。醫師的太太看到這種場合時便感到非常不耐,然後便將這些病患的藥水拿起,在眾目睽睽之下倒進垃圾桶中,以便有效地「教訓」這些沒錢也敢來看病的患者。

這類事件一再流傳之後,許多人都不禁感嘆再三,同時也異口同聲表示這種缺德的醫生將來一定沒有好下場。這位醫生由於求診日眾,收費奇昂,收入之豐,自然可以想像,據說在鼎盛期間,每天晚上都要雇請幾位銀行職員前來替某清點鈔票,幫助進帳。然而好景不長,這種盛況持續不到幾年便開始走下坡。不僅患者人數逐漸減少,而且歷年來所賺得的巨大財富也因為投資失誤,設置工廠缺乏經驗而虧損累累,後來這位醫師太太又染上賭博的惡習,經常遭受郎中的訛詐,因此就在短短的幾年中耗盡了億萬的財產。這時由於患者日少,醫院門可羅雀,所開的支票均無法兌現,因此違反了票據法,最後竟然被捕琅璫入獄。

這位醫師在短短的十幾年中,由極盛而衰敗,由億萬富豪變成負債纍纍,終至身系鐵窗,蒙受牢獄之災,實在足供「缺乏醫德」或「不知惜福」者戒。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一位醫師能夠慈悲為懷,以救人救世為己任,則不僅有口皆碑,聲名遠播,而且還往往會日益興隆,不斷發達。筆者認識本地幾位醫師,他們處處替病患着想,收費極為低廉,尤其是貧苦的民眾或出家的僧尼往往都給予打折優待,甚至完全免費加以醫療。此外,更由於醫師態度親切,藥效卓著,因此一年四季除了公休日之外,每天都有患者大排長龍登門就醫。據其中一位醫師表示,他每天必須診療一兩百人以上,這些患者很多都是來自鄰近的各縣市,其中還有一些甚至都是經人介紹特地從台北或高雄趕來就醫。

這些醫院的業務能夠長期保持興盛不衰,筆者認為一方面當然是醫師的醫術精湛,但是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由於仁心仁術,使病患產生信心和好感,因此也就大大提高了醫療的效果。據說許多一般很難治療的一些癥狀,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盲腸炎(不用開刀)等等也都在這些醫師的悉心診治下獲得相當滿意的效果,許多人認為這也可能是這些醫師仁心仁術的另一種善報。

文章來源:中國佛教故事網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lawala&aid=687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