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31 21:48:22瀏覽2361|回應4|推薦3 | |
從「倒扁」到「反馬」,我親眼見證了兩個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總統,最後如何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遭踐踏於泥塗。無論陳水扁還是馬英九,其實都沒有想像中那麼爛。只是,大家對他們一開始寄望太高,故而最後失望的怨憤也就越深。在苦悶的生活中,在藍綠拼鬥的惡性循環裡,扁、馬從政治明星變成了鬥爭標靶,最後被萬箭穿心。 如今,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幾乎都臭名遠播,民眾於是轉而對學生領袖寄予厚望,重新熱中於「造神」。這些學生領袖形象清新,卻承擔了過度的期許。實在令人憂心,未來當民眾再度疑慮、失望,他們是否又會變成無情發洩的對象? 在這片島嶼,我親眼看到阿扁接受萬民擁待的容光煥發,以及他黯然入獄的蕭索背影。我見識過馬英九成為 My Angel 的眾星拱月,而數年後他竟成為了光怪陸離的毛怪--「馬卡茸」。
台灣解嚴後的社會,如嘉年華般捧紅了政治明星,彷彿他們就是救世主。然後在任期內,民眾失望、憤怒,開始凌遲他們的政治生命。政治明星們彷彿雨果小說《鐘樓怪人》裡的加西莫多,憑著全巴黎最醜陋的長相,被舉上王座並且全城遊行,但最後卻被霸凌嘲弄,生不如死。 台灣人似乎總以為將某個人批鬥下台後,這個島嶼就會充滿希望。殊不知台灣的問題從來都不會因為鬥爭結束而告終。鬥爭,只是對手取得政權的手段,是一張沾滿鮮血的空頭支票。很少人真正明白,這個國家的希望,並不在於一廂情願的針對某個人發洩、攻擊。 台灣要走出真正的民主道路,終究要回歸國家團結、凝聚民意、認清目標、上下信任,齊心達成每個階段的使命。只有當台灣民眾終有一天了解我們的未來不能奠基於純粹情緒發洩的批鬥上時,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成長茁壯,走出未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