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里--十三行遺址
2008/05/21 03:59:44瀏覽3149|回應0|推薦9

 午餐陳老師安排左岸公園旁的海堤竹筍餐廳。品嚐八里特產綠竹筍。 

 

十三行遺址位於台北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一側臨台灣海峽,一側臨觀音山以及淡水河天然瀉湖及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東北側緊鄰八里污水廠,西南側台北商港.十三行面山濱海為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當天適逢十三行博物館,五週年慶免費入場老師申請導覽介紹十三行博物館另外入門口掛的人面陶罐有三種變化。

                 

                      

在民國44年秋天空軍少校潘克永隨機飛越經過,當時發現羅盤有異常現象,測此地可能蘊藏大量鐵礦,經地質學者確認為史前人類煉鐵的鐵渣,先後在此進行發掘出土陶磁鐵器,緣於民國79年搶救發掘事件.當時台灣省住都局計劃在遺址上興建污水處理場廠,考古學者呼籲搶救遺址,終於獲得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的二級古蹟.民國81年奉行政院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以保存展示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民國92年開館轉型為八里左岸生態博物館核心. 

十三行外圍陽光廣場,設有自行車道.人行道.火舞劇場.高腳亭.戶外裝置藝術展示.夜晚有景觀照明增添浪漫氣氛,在此海風徐徐,綠地如茵,享受燦爛陽光居民與遊客最佳休憩場所.

   

十三行博物館陷於地下1.5公尺,遊客須伸入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其象徵毀壞的遺址無法還原歷史真相.建築物外觀尤如一艘船,八角塔就像船上煙囪全館設計如船艙象徵意義非凡.

         

鯨背沙丘瞭望台象徵當時鯨背與十三行人生存的沙丘鯨背上,可觀賞夕陽淡水河和觀音山的美景,海天無際風光.

側邊兩道高牆--時光隧道,指觀音山大岔坑遺址影射十三行人與大岔坑兩個文化的時間連結

十三行博物館為建築師孫德鴻先生的作品,以考古發掘及先民渡船來台的意念而表達.此建築物在2002年榮獲〔台灣建築〕首獎,2003年榮獲〔遠東建築獎〕國內傑出〔建築師設計〕首獎.

當天陳老師預約申請導覽解說讓學員更深入瞭解十三行遺址

十三行遺址最具特色的出土文物之一是人面陶罐--紅褐色夾砂陶表面均勻,佈滿圈印.櫛點裝飾圖樣,顯示史前居民精湛的製陶技巧和創造想像力,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物,推測可能為宗教用

十三行遺址地層

考古探坑工作區

探索南島語族及不同族群文化特展

   

十三行遺址發現煉鐵爐遺跡,證實十三行人會煉鐵也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们當時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聚落的面貌

       

   

十三行遺址出土珠飾.青銅器及中國漢代至唐代的銅錢.說明了十三行人當時不僅和島內族群有聯絡可能與中國.南洋一帶的族群有密切往來.

凹石.石片.石刀.刀柄

     

拍印陶器.帶紋飾陶瓶.雕花陶器

    

完成十三行博物館深度之旅,接著下一站將前往挖仔尾生態保留區.<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yujen&aid=186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