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2 00:45:11瀏覽6196|回應0|推薦1 | |
《音樂劇鐘樓怪人心得分享》 管振輝講解(T2淑珍整理) 欣賞鐘樓怪人音樂劇影片,再搭配著巴黎聖母院的建築圖像,一下子就把我拉回當年參觀巴黎聖母院及塞納河沿岸驚豔的記憶,至今印象仍非常鮮明,1999年我與淑珍至南法旅遊,其中有三天的時程都是搭乘地鐵或走路,在巴黎附近的街道或教堂閒逛,聖母院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如果說史特拉斯堡大教堂是宏偉,聖心堂莊嚴,那麼,聖母院應該就如穿著禮服的新嫁娘,裙翼優雅的座落於西堤島上,伴著蕩漾的河水,莊嚴肅穆,而又不失婀娜多姿;神態從容,而又不失風情萬種,巴黎那種理性與感性交融的印象,十幾年來仍難以忘懷。因此,對這齣戲劇有較多心得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哥德式建築/雨果的小說/音樂劇 首先說到巴黎聖母院的建築,聖母院位於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建於西元1163年~1250年,為中世紀哥德式教堂,聖母院蓋好後歷經幾百年的政治、宗教、戰爭之破壞、建築師的篡改及歲月時光的侵蝕,1789年,法國大革命再遭燒毀的命運,然而由於其獨特的形式與歷史背景,1802年,拿破崙時代重新修復並附予宗教之職。1830年,法國大文豪雨果就以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巴黎聖母院為時空背景,撰寫「鐘樓怪人」,小說的敘述除了重現當年科學、宗教、藝術衝突外,更活化了巴黎城的庶民生活,尤其特別的是雨果用了專章,幾近歷史考據的方式,描繪當代的巴黎街道,再用整章篇幅,敘述聖母院哥德式建築的歷史演進。巴黎聖母院經過小說的描述後,似乎添加了一顆靈魂,附與了她新的生命。小說之後,衍生出電影、舞台劇、音樂劇、卡通等等。 法國大教堂幾十座,各有其風采,可是就以她最有名,今天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不能不說是拜小說之賜。雨果當年過逝時,法國政府為他舉行國葬,送葬隊伍經過巴黎聖母院時,聖母院特地為他敲起喪鐘,這是一個國家對待一代文人高規格的尊敬態度。我常常再想,一個國家的富裕,豈只是一定要「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破壞與開發?今天在台灣古蹟的保存喊的再響,然而謹慎、落實的態度幾乎蕩然無存。 ※ ※ ※ 欣賞鐘樓怪人,應先了解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再看雨果如何從建築形塑小說人物及鋪陳文藝復興時期動盪社會下的故事,最後再看法國人所編的音樂劇(編劇:普拉蒙敦Luc Plamondon,加拿大魁北克省人,作曲:柯西安特Richard Cocciante,法義混血作曲家)如何將建築、小說使用的語彙轉化到音樂劇。 ※ ※ ※ 哥德式建築: 巴黎聖母院,為中世紀哥德式教堂形式,建築風格一反羅馬式方正、穩重、莊嚴、質樸的樣式而走輕薄、高聳、繁複、華麗飛揚的風格,從正面看,「三座並排尖頂拱門,往上一排锯齒狀雕花飛簷,飛簷中央為薔薇花形圓窗,再往上為三葉形拱廊,最上面則為兩個墨黑形鐘樓,縱觀整個門面,五個雄偉的層次上下重疊,….那難以計數的細節:雕塑、浮雕、鏤刻,無不強有力的凝聚在寧靜而偉大的形體上,可說是由石頭譜成、波瀾壯闊的交響曲」(鐘樓怪人譯本),從平面圖及全景看,可看出,整體空間拉長,屋脊挑高,在長長的走道上伴著教堂後端管風琴響起莊嚴的聖樂,神職人員慢慢的走向主祭壇,所有參與聖典的信徒如同沐浴在聖潔而寧靜的氛圍中。這是哥德式教堂與羅馬教堂最大的差別。從空間鳥瞰,是縱深長,側翼短的十字形格式,稱之為拉丁十字(有別於蒙馬特山丘上聖心堂長短一致的希臘十字格局)。為了擴充其內部空間並造成空靈與崇高效果,將兩旁石壁削薄,將內部圓柱間距縮小作細,一根根纖細的圓柱支撐沉重的載體,外牆再以飛弧拱支撐補強,考慮過於深長的屋頂承載重,屋頂內以十字交叉的筋架卷作支撐,採光部分以鑲嵌彩色玻璃引進五彩繽紛的聖光。建築外牆,牆簷為了緩和建築體過於尖峭,水槽出口作成怪獸狀態,名為「滴水獸」,雨果將它援引型塑成鐘樓怪人「加西莫多」的模型。繁複的線性結構形成的律動感與大型彩繪玻璃引進的光線交相輝映,造成空靈與聖光的效果-「滴水獸」、「石牆」、「薔薇形花窗」、「大口圓鐘」,這些元素就構成音樂劇舞台的主要背景。 小說鐘樓怪人: 小說原名巴黎聖母院,副標題1482,之所以用1482為副標題,主要是將中世紀邁入文藝復興這段轉變過程搬上舞台:中世紀是一個宗教思想統治歐洲的封閉性世界,15世紀海權發展,打開人們的眼界後造成經濟、政治、思想多方面的衝擊,其中包括都市的興起,人口大量移動,人文主義抬頭,科學對宗教的質疑等等….。 小說架構:分成三部分 一、 建築物的描述與從建築物鳥瞰巴黎街景。 二、 故事情節: 1482年在巴黎城聖母院附近,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在街頭賣藝,聖母院的副主教弗羅洛對她心存邪念,指使聖母院裏奇醜無比的撞鐘人卡西莫多劫持她,結果被弓箭隊隊長費比斯救出,弗羅洛心生嫉妒,乘他們幽會時刺傷費比斯,並且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使她被判處死刑。卡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懷著愛慕之情,在行刑時將她搶救到聖母院藏在鐘樓裡。 從上的敘述就可約略了解浪漫主義的小說具有鮮明的對比性與強烈的戲劇張力(其實在浪漫派古典音樂與浪漫主義藝術都有類似的表現)。 三、 人物造型: 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徵強調崇高:神聖/低下、卑賤/高貴、坦誠/虛偽、光明/黑暗,公正/私欲之對比與並存。如加西莫多的愛慕感恩與乖戾兇暴,弗羅洛副主教禁欲與愛欲衝突,愛絲美拉達與加西莫多的美與醜,非比斯警衛隊長與富家女功德月桂的機伶與無知。 雨果表面上把全部的愛,集中在來自生活底層的小人物上,而所有的邪惡、私欲、愚癡,集中在上層社會身上,這種道德的翻轉,只是表象情節,實則他要探討的是中世紀封閉性社會,文藝復興從信仰的時代到懷疑時代所造成的衝擊。 音樂劇架構: 法語版的鐘樓怪人音樂劇不像英美版的「悲慘世界」:有一個精簡而邏輯嚴密的故事架構,而是從原作中萃取幾個概念予以詩化,用詩人的唱腔與舞者的動作一幕一幕的串連起來,它與英美式的歌劇的差別大略如下: 一、 推翻百老匯歌劇形式以大樂團與舞台並置,將歌唱、戲劇、舞蹈融為一體,撤離大型樂團,以預錄音樂與和聲作配樂,擴大舞台空間,採演唱分離,演者唱者盡情發揮,舞者將原本侷限的舞台動作做無限延伸,以動作詮釋唱者的情緒,將抽象的感情具象化。 二、 所有歌曲均由七位專業歌手通力完成。 三、 舞台與燈光設計:將歌德式建築的特徵,利用道具與燈光在舞台上呈現。 四、 場次的銜接、道具的運用,如鐘與人的結合,鐵欄杆、滴水獸均具象徵意義。 結語: 13世紀巴黎人蓋了聖母院,13~19世紀歷經破壞與重建屹立至今,19世紀雨果以聖母院背景寫下流傳千古的小說,20世紀電影、卡通、音樂劇再以小說為藍本進行改寫:建築物只是小說的載體,雨果以小說表達思想,小說也只是音樂劇的參照點,音樂劇以歌唱、音樂、舞蹈方式詮釋小說內容,經由不同的媒介擴張延伸原有概念,一個地區性的建築就這樣在建築實體、小說、音樂相互參照之下烙印在巴黎人的潛意識,甚至傳之後世,傳之全球,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淑珍紀錄于2011.03.19爵士派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