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若瑟樓靜居中心與中華聖母堂
2014/06/30 19:33:57瀏覽1852|回應0|推薦0

    話從台北教區退休神職人員的若瑟樓靜居中心說起!這座靜居中心位於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5號,它也是-----中華聖母堂,其興建緣起於于斌樞機主教任內鑑於當時退休神職人員無養憩之所,商請新店天主堂溫中祥神父覓一兼具神父養老靜居的聖堂;聖堂、若瑟樓靜居中心,再連結到緊臨對面的天主教耕莘醫院,清楚窺出新店中華聖母堂的創堂具有其獨特性及功能性。這段興建史是超過三十年以前的事了。

    多年來在這裡渡過退休晚年生活的神職人員已經多不可數。其中您或許認識,曾為他們付出的一切感動萬分;或許聽過,聽過他們多麼嚴格的陶成小修院的學生們,為的是培植更多的好牧者;您也或許親身聆聽過他們對教會及教友們,恨鐵不成鋼的殷殷期待;這份對老神父們的感激與懷念埋入台北教區及台灣所有教友的心中,因為他們來自台北教區不同的堂區及靈修中心、小修院等。當然,您或可能不曾認識、不曾聽過,更不曾聆聽過他們的話語,但為他們全心、全靈、全意奉獻的足跡,肯定仍有一絲感動。

    前台北教區賈彥文總主教、前小修院院長並從台北牧靈中心退休的宋之鈞蒙席、樹林天主堂第一任本堂神父陳銘之、華山天主堂退休的王伯尼蒙席、總修院神師王若石神父、三峽天主堂退休的黃國勝神父、待過八德天主堂的周秉顯神父、其餘還有段國禎神父、林嘉隆神父、施安堂神父…,還有更早,我們甚至已經忘了的劉德宗蒙席及孔學文神父等,這些可敬的神父們曾經或現在都落腳於中華聖母堂若瑟樓靜居中心,更多是這兒就是他們回到天父的家的最後一站;前後超過三十年,老神父們的一切雖顯得遙遠或陌生,卻是清晰可數,天主的愛在他們手中串成一線。

    讓老神父們打完一場好仗之後有個舒服的棲身之處正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很久以前中華聖母堂興建的緣起,加上緊鄰於旁的天主教耕莘醫院需求;有別於其他聖堂沒有的特殊角色,因著這個特殊,它真的重要極了,長久以來寫下中華聖母堂歷史的除了教友,自然是歷任本堂神父,他們是創堂神父溫中祥、之後的程若石、侯志恆、鄭德全、鄒正義、周繼源、江成庸到前任黃東昇及現在黃斯勝神父;多少個寒暑,懷著信、望、愛德,他們堅定不移的奔走於教友、耕莘醫院及若瑟樓之間。

    中華聖母堂在歷任主任司鐸帶領下展現蓬勃的發展,教友人數不斷往上竄升,它傳達的是這個團體的吸引力,動力來自各善會團體的付出,目前聖母軍有三團,分別為義德之鏡支團、病人之痊、象牙寶塔,他們不分日夜為需要的意向祈禱,更組成關懷組,耕莘醫院牧靈關懷志工群也非中華聖母堂的教友莫屬、青年會及其所成立的樂團為教會的傳承努力不懈,再者,龐大的聖詠團透過聖樂傳達天主無限的愛,為婚配、為更多的殯葬彌撒尤其不可或缺,另有祈禱會及讀經班,以及對外的電腦班、筋絡班、茶藝班等;這些團體的成軍透過靈修培養一批批更成熟的教友,體認到一個具吸引力的團體才是帶領更多慕道者進入教會的不二法門。很清楚的是,如果不是主耶穌的大能,如果不是聖神將滿滿的恩寵傾注在中華聖母堂,那有可能成就這一切。

    幾經風霜的老教堂,曾幾何時,進出中華聖母堂的人三不五時的挾雜著拿著梯子、搬著水管的工人,他們修了又漏,漏了又修,不斷重複著,一股濕氣及陰暗侵襲著教堂及若瑟樓的每個角落…,它老了,破了,舊了;儘管沒有因此打斷福傳的腳步,羊兒不斷增加,教友們福傳腳步的美妙深刻而不變,青年聖召更是全台之冠。只是聖堂空間已經擁擠不敷使用,走入樓上若瑟樓老神父們那光線不足的陰暗角落也讓人不禁嘆息,啊!這就是退休神父們的靜居中心?除了不忍,還是不忍……。終於,常來關懷的總主教洪山川說話了,如此對待終身奉獻的老神父怎麼可以?看到老神父的“最終下場〞,年青人誰敢放心的回應聖召?於是,幾經評估,主教宣佈二○一二年改建新店中華聖母堂。

    主內的弟兄姐妹們!打開我們的心吧!這是一份天主的邀請與召喚!為那終生奉獻教會的老神父們、為幾近枯竭的青年聖召、為更多人進入天主的羊棧,期待您慷慨奉獻。三年後,二○一四年,因著天主的大能及天主子民的努力,它勢將再起。讓我們不要忘記絕對且堅定不移的信賴,無論路途上的阻礙,這來自天主的價值終將因著祂的全能脫穎而出,自虛無中產生祂的工程。感謝天主,讚美天主。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mmtaiwan&aid=1466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