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悲天主時時希望,事事寬恕,祂永遠是愛
2014/04/29 02:19:50瀏覽127|回應0|推薦0


(圖片來源:天主教真理電台)


慈悲天主時時希望,事事寬恕,祂永遠是愛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方濟各4月27日天主慈悲主日主持封聖大典,宣布若望二十三世和若望保祿二世兩位教宗爲聖人。他在彌撒講道中强調:“在這兩位默觀基督創傷和爲祂的慈悲作見證的人身上,同時存在著‘充滿生命的希望’和‘充滿光榮的喜樂’(伯前一3,8)。祈願兩位新聖人教導我們不以基督的創傷爲耻,教導我們進入天主慈悲的奧秘中。”本台將這篇彌撒講道譯成中文,全文內容如下:

這個結束復活節八日慶期的主日,以復活耶穌的光榮創傷爲紀念的中心。聖若望保祿二世將這個主日訂定爲天主慈悲主日。

復活的耶穌首次顯現給宗徒們時已經向他們展示了祂的創傷。那是安息日隔天,也就是祂復活那天的晚上。但是,那天晚上——我們在福音中聽到——多默不在場。當其他宗徒告訴他,他們看見了主時,他回答說:如果他不親眼看見並且觸摸耶穌的創傷,他不相信。八天後,耶穌再次顯現在晚餐廳中、在門徒們中間,多默也在場;耶穌向多默講話並要他觸摸祂的創傷。於是,這個直率、慣於事事親自驗證的人,在耶穌面前跪下說:“我主!我天主!”(若廿28)

耶穌的創傷是信德的絆脚石,但同時也是信德的確證。爲了這個緣故,這些創傷沒有在復活的基督身上消失,反而繼續留在祂身上,因爲那些創傷是天主愛我們的永恒標記,是爲相信天主所不可或缺的。不是爲相信天主存在,而是爲相信天主是愛,是慈悲的、忠信的。聖伯多祿在寫給基督信徒的書信中,引用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說:“你們是因他的創傷而獲得了痊癒。”(伯前二24;參:依五三5)

聖若望二十三世和聖若望保祿二世都有勇氣注視耶穌的創傷,觸摸祂受創傷的雙手和被刺穿的肋旁。他們沒有以基督的肉身爲羞耻,沒有因祂和祂的十字架而跌倒,沒有因他們骨肉的身體而感到羞耻(參:依五八7),因爲他們在每一個受苦的人身上看見了耶穌。他們兩個是勇敢的人,充滿了聖神的坦率,他們都爲天主的仁愛和慈悲向教會和世界作了見證。

他們都是二十世紀的神父、主教、教宗。他們都經歷了20世紀的悲劇,但都沒有被壓倒。在他們身上,天主更强大,對人類救贖主和歷史之主的耶穌基督的信德更强大;在他們身上,耶穌五傷所展示的天主慈悲也更强大,聖母母愛的關懷也更强大。

在這兩位默觀基督的創傷和爲祂的慈悲作見證的人身上,同時存在著“充滿生命的希望”和“充滿光榮的喜樂”(伯前一3,8)。復活的基督賜給門徒們的希望與喜樂是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不能從他們那裏奪去的。復活的希望和喜樂,經過了空虛和掏空的熔爐,經過了與罪人同在直到最後一刻,直到喝下那噁心的苦杯。這便是兩位聖教宗從復活的主那裏得到的禮物,他們也將這禮物豐富地送給天主的子民,並因而受到永遠的感激。

這個希望與這個喜樂可以在宗徒大事錄(參:宗二42-47)所說的耶路撒冷的首個信友團體中感受到,一如我們在讀經二中聽到的那樣。在這個團體中,成員度的是福音實質的生活,也就是在簡樸和友愛中度充滿愛與慈悲的生活。

這便是梵蒂岡第二届大公會議作爲楷模的教會的形象。若望二十三世和若望保祿二世與聖神合作,依照教會原有的容貌來恢復並更新教會;這是歷代聖人所塑造的教會的容貌。我們不可忘記,正是這些聖人們在推動教會,使之不斷前進,不斷成長。聖若望二十三世在召開大公會議時,表現出對聖神小心翼翼的順從;他任由聖神帶領。對教會,他是一位牧人,一位由聖神帶領的引導人。這是他對教會的重大服務;因此,我樂意把他看作順從聖神的教宗。

在爲天主子民的服務上,聖若望保祿二世是家庭的教宗。正如他有一次說的,他希望人們記得他是家庭的教宗。我願意强調這一點,因爲我們正走在朝向討論家庭和與家庭同在的世界主教會議的路途上。可以肯定,他一定會從天上陪伴並支持我們走這條路。

祈願這兩位天主子民的新聖牧人爲教會轉禱,願教會在這兩年走向召開世界主教會議的路途上,順從聖神,努力爲家庭的牧靈服務。祈願兩位新聖人教導我們不因基督的創傷跌倒,教導我們進入天主慈悲的奧秘中。慈悲的天主時時希望,事事寬恕,因爲祂永遠是愛。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mmtaiwan&aid=128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