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28 01:17:09瀏覽1867|回應4|推薦85 | |
希特勒生於1889年,地點在奧地利Linz地方。其父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個稅吏,在他十三歲那年去世。他對繪畫很有興趣,十八歲前往維也納,申請就讀藝術學院,但交驗的作品欠水準而失敗,其母亦因罹患乳癌而辭世。此時的希特勒生活潦倒,靠廣告畫及繪製卡片的微薄收入維生,努力自學同時對政治興趣濃厚,嚮往德國文化。認為年輕的德國比奧匈帝國有前途,在維也納期間,接觸猶太文物,使他產生極端仇視猶太人的心胸。 1913年希特勒移居他喜愛的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應徵入伍,官階伍長,因作戰勇敢,獲得一等鐵十字勳章。1918年10月受到英軍毒氣攻擊,幾乎弄瞎了雙眼。但更令他震驚的是,德國在數月後戰敗投降了。戰後的德國秩序盪然,威瑪(Weimar)政府的憲法,為憲法學者所稱道,但面臨共黨革命,及不承認戰敗如希特勒等這幫退伍軍人,在後扯後腿,而顯得無力治國。希特勒因為是復原軍人,被安排到陸軍部的政治單位工作,負責調查一個右翼團體"日耳曼工人黨"。這個黨成員只有20至25人,但引起了希特勒興趣,並加入了它,獲發7號黨證。他們主張愛國主義,代表巴伐利亞軍警的利益,希望爭取工人階級支持,希特勒被委以宣傳部門的工作。 在黨內、希特勒的兩項特質,使他快速竄升,第一他精於組織,第二他演講時很能抓住群眾心理,掌握群眾的希望與恐懼。掌握這個黨以後,將它改名為"日耳曼國家工人黨",簡稱納粹(NAZI)。組織私人軍隊,此時因戰敗賠款問題,造成民生凋蔽,幣值跌入谷底,全民破產。希特勒認為機會到來,於1923年11月8日,在慕尼黑的啤酒廳,利用巴伐利亞首長演講機會,希特勒率武裝黨員衝入綁架官員,高呼革命,宣稱獲得魯登道夫將軍支持,成立新政府。 次日希特勒及魯登道夫率眾2000人,遊行至巴伐利亞政府的國防部,認為已可接管政府,但警察設好路障,並開始武力鎮壓,納粹黨人當場死亡十六人,其餘四散逃跑,魯登道夫事前並不知情,所以被釋放,希特勒等核心分子則被捕入獄。希特勒利用服刑十三個月時間,努力閱讀增進知識,口述其理想、信念、目標,由同黨RUDOIF HESS紀錄,完成那本"我的奮鬥"MEIN KAMF( MY STRUGGLE)一書,為納粹奉為經典。1925年這本書出版,但並沒有引起人們注意,甚至加以嘲弄。 1924年12月希特勒獲釋,他知道不能與現政府直接對抗,必須透過合法途徑取得權力,他宣稱摧毀民主,必須以"民主方式"。納粹黨員逐漸成長,1928年獲取國會席次28席,1930年失業人口四百萬,經濟大恐慌給納粹帶來機會。這次大選獲得六百萬票、107席,僅次於社會民主黨,黨員人數達到八十萬。希特勒與84歲的興登堡爭逐總統寶座,希特勒雖失敗,但興登堡未達法定的0.2%的多數,而必須做第二次選舉。興登堡最後雖當選,但希特勒已利用競選活動四處演講造勢,奠定以後國會選舉的勝利基礎。此時失業人口達600萬,希特勒的極端意見,充斥德國社會各階層。他利用私人軍隊SA打擊對手,衝散他人集會,這次選舉納粹獲得608席中的230席,未達絕對多數。對手FRANZ VON PAPEN願意給他副首相位置,但希特勒拒絕。最後妥協由希特勒為正,原對手為副。 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獲知一名荷蘭共產黨員,在國會大廈縱火,乃利用此一藉口,宣布緊急情況,停止公民權利,大捕4000餘名共產黨人。要求國會特別授權,黨衛軍可特別行動,國會不敢不從(投反對票的94人中有24人被謀殺)。興登堡總統逝世後,希特勒變成總統兼首相,反對者被逮捕或遭謀殺,成為三軍統帥。要求全體官員、人民無條件服從向他效忠,利用橡皮圖章宣示九成民意支持他,然後大呼"我征服了德意志人民"。他的確征服了德國人,成千上萬的人成了他的工具,任他驅使。反對者被下獄或者謀殺,讓他領導這個國家走向毀滅的不歸路。 二次大戰並沒有因法西斯納粹黨的失敗而真正結束,各種極端主義仍然利用不同的外衣,滋生蔓延。時隔七十年的今天,我們看到了很多國家的右翼排外團體,打著民粹的旗號公然吶喊,一切以我為優先。英國脫歐,法國右翼團體也想跟進,歐體汲汲可危。俄羅斯要重振雄風,日本軍國主義想復活,中國要雪百年恥辱,美國偉大還想更偉大。核子擴散之外,核大國還想擴充核武。大大小小的民粹紛紛蠢動。以民主方式摧毀民主又要重演,人類生存再度面臨考驗,形勢比上次嚴峻! 附記:本文係參考1925-1950世界史資料及希特勒著"我之奮鬥"(MEIN KAMPF)。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