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第二屆長笛藝術節 Peter-Lukas Graf
講座: Mozart 's Compositions for the Flute
I. Mozart v.s. Flute:
在音樂史上一直有這樣的傳聞, 而到今日彷彿這項論點也成為眾所相信的'' 事實'' ------
Mozart非常討厭長笛.
Graf認為:
這也只是後人的猜測.
Mozart的父親曾在信中責罵Moazart讓雇主 (文獻裡記載是一位荷蘭的業餘長笛家)等待太久, 而委託的作品卻遲遲沒有下文.
Mozart顯然是在拖延, 比較於單簧管 (Clarinet)Mozart馬上為他寫作品, 而長笛的委託, 顯然是被他逃避, 不接受的.
對此, Graf推測:
也許是Mozart逃避他的父親, 囉唆又嚴苛的父親. 他甚至表明內心所有的不願意!
但最終, 他還是為長笛完成了兩首協奏曲 (KV313 , KV314)及一首長笛與豎琴的協奏曲(KV299).
(* 但兩首長笛協奏曲手稿全都失佚 )
II. 版本選擇:
因為手稿已經散佚, 在版本選擇上就更為重要. 因為, 好的articulation會影響到整首音樂的詮釋以及色彩, 若有好的articulation, 音樂的風格就會比較正確.
在此, Graf 推薦三個版本:
A. Henle
B. 大熊版
C. Nevello (* 這個版本的鋼琴部分寫得最棒!)
但我們都知道~ 很多時候, 樂譜上寫的不一定是完全合理, 完全正確的, 因此, 理解和分析Articulation在全是莫札特音樂是很重要的功課!
III. Articulation:
我們可以觀察到, 打開Mozart的樂譜有很多Articulation是畫成虛線而非實線, 因此吹奏Mozart時, 學會分析和理解Articulation是重要的.
很多時候就和吹奏巴洛克音樂一樣, 是要自己過濾, 自己選擇的.
我們可以觀察樂譜 (Graf也提到了讀譜是每個音樂家一定要做的課題~)再相似處當然要有一致的Articulation. 而常理而言, 音階式的音型多是圓滑, 而大於四度的音型多是T舌.
但以下也有些例外與勘誤:
A. KV313 Mov. I
124小節 的兩組四度音下行就是Mozart故意的, 他要的是圓滑奏.
127小節 Graf支持Nevello版的articulation, 強調骨幹音: G, E , B, G, E
(*強調最後低音E要視為終點, 可以加tenuto)
B.KV313 Mov. II
a. articulation: 17, 18小節是 切分; 而19小節是圓滑, 這是Mozart的原意.
b.我們在這裡可以觀察一下第 24小節和第 22小節是一樣的音型 (兩者皆為音階上行), 但只有22小節的音階上行有記上圓滑奏. Graf認為這是Mozart忘記譜上, 這裡的音階上行沒有理由吹成T舌音.
(*我們可以對照Mozart其他作品, 倘若他真的要用T舌音就會一致都用T舌音)
IV. 樂曲的個性(Character):
a. 節奏(Tempo): 我們常常忽略速度術語後面有Mozart為我們而加的'' 表情 '' 術語.
ex: Allegro Aperto (清新, 有生命力的) KV314 Mov. I
Tempo di Menuetto
(這裡非指這是一首小步舞曲, 而是小步舞曲的精神) KV313 Mov. III
b,強弱(Dynamic):
Graf 特別提到: KV314 Mov.I 第81小節的a音, 應是演奏p (弱), 但因為是樂句的尾端又是低音長音(和前面符值比較下), 大約有9成9的人都會演奏成f(強)
** 樂譜更正: KV313 Mov. II 第36小節
這裡的8個16分音符應該演奏f (強), 而真正的漸弱應擺在後面的兩組附點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並且, 我們要強調那串16分音符的第一拍. 這裡試著用鋼琴彈出他的和弦進行, 你會發現那拍是一個驚喜, 一個特別色彩的和聲 . 也因此我們才有空間做後面附點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漸弱.
V.音樂的張力&想法:
A. KV313 Mov. I
長笛進來的第 1小節: 這裡有一個巧妙的附點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安插在其中, 我們可以想像這是有小號音色的. 宏亮又莊嚴的.
再觀察第 2小節: 這裡出現了一個很長的二分音符作為切分, Graf說這是一個看出自我風格的關鍵點, 細膩的人可以把這個二分音符充分發揮, 給他色彩和想法, 再平凡裡面給一點不一樣的顏色, 因為在這個長的二分音符後, 就是一串的炫技十六分音符了.
B. KV 313 Mov.II
a. articulation: 17, 18小節是 切分; 而19小節是圓滑, 這是Mozart的原意.
b. 我們可以試著思考這三個小節究竟有什麼不同-在音樂裡-變化性.
C. KV 314 Mov. I
第 50-52小節, Graf 認為這是一個對話, 高音與低音的角色扮演, 有男人和女人, 我們可以試著思考看看 : )
VI. Cadenza:
Graf說: 他小時候很不愛吹Mozart的協奏曲, 但他最愛 Taffanel版本 Cadenza, 甚至會單獨演奏它, 因為他很困難, 很炫, 最花俏! 但當他漸漸長大時, 他清楚意識到他不能再演奏這個版本, 因為他離Mozart原風格最遠.
而最好的版本: 大熊版 (By Adorijian) 最符合Mozart風格.
我們也可以創造自己的Cadenza, 根據 作曲家 Quantz 的說法, 最好的Cadenza就是”又短又炫, 最好能一口氣吹完 !“
Graf說, 創造自己的Cadenza並不難, 要把握兩個原則:
1.怎麼開始
2.怎麼結束… (笑)
Cadenza的開始多從I 六四和弦開始, 中間當然就是考驗每個人的創意囉! 最後要停在V7的triller結束, that’s that!
VII.Triller:
在Mozart作品中, triller應是沿用巴洛克的規則: 由上往下演奏.
Graf說, 大部分的長笛手都將triller演奏得像”牙醫在鑽牙齒”…!!
我們應該震得快些, 多唱些.
VIII. 技巧:
演奏樂器的我們, 常常會因為技巧的束縛而忽略了真正的音樂, 但, 在Mozart中要如何超越其中的技巧呢?
a.Triller(顫音): 真正難的不是顫音, 而是顫音的結束. 所以我們只需單獨把結尾挑出來練. 可以參考Graf Check-up Ch.20.
b.十六分音符的平均: 再這裡Graf提供了一套很棒的練習方法! 首先, 我們不可以重頭到尾一直練, 要確定每個音都有到位, 都有展現他應有的音色.
方法: 把所有的十六分音符用不同的articulation吹奏, 總共有11種, 請見日課大-因皆篇的11種articulation.
IX. 總結:
a.不要傻傻的重頭到尾練100次, 那是沒有太大用處的, 挑難的地方練 (VIIII.技巧).
b.不要把Mozart變成練習曲
c.Graf不建議太早接觸Mozart
(技巧純熟與否, 當時的樂器事實上和現今是不同的, 我們需要更強的思考能力去完成Mozart)
....................................................
後記: 這場大師講座辦在 Yamaha Artist Service Center , 在小巨蛋旁邊.
從學校去, 搭校車可以到大直捷運站, 從捷運站坐柵湖線就可以到南京東路站~!
小巨蛋就在南京東路站!
回來比較麻煩, 要趕在十點以前搭645, 南京東路站一號出口, 經過摩斯漢堡, 從大水果攤左轉, 在大直加油站搭645回學校, 出自強隧道後就可以按鈴, 那是雙溪站, 離宿舍比較近, 可是路比較暗.
小小長笛家 in Taipei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