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海報可以看出導演要以[拼圖]概念做為電影的主軸。
上次進電影院看電影,竟是去年暑假的父後七日了。
支持臺灣電影,唯有實際走進電影院觀賞。我看的是數位版,果真畫質相當好,可以凸顯星空這部片在動畫製作的高水準。片頭一開始,徐嬌坐在臺北火車站,頓時雪花片片,積滿了明亮的大廳和看板,一顆輕盈的雪花悄悄落在徐嬌的臉頰上,瞬間化成了淚水滴下,把喧嘩和孤獨做出強烈的對比,也襯托主角心境的落寞,似乎有強大的心事藏在心中,卻說不出口的無奈。可惜,這樣驚人與感人的電影語言,無法環環相扣下去。
其實不必看過幾米的繪本,也能欣賞這部電影。但導演林書宇似乎有意突破繪本限制,並發揮自己在九降風擅長的青少年心裡層面,並走出幾米的框框,於是劇情既想奠基在繪本之上,又加進了這部電影自己另外說的故事,更以繁複的動畫來呈現幻想與人物心裡底層的渴望。但繪本自有翻頁上的閱讀理解,往往一頁一頁連續看下去,電影則需要動態語言的因果詮釋,強調人物與畫 面的前後關聯,劇情若遷就於既有故事,就常變得綁手綁腳。例如,徐嬌爸爸媽媽離婚的原因,人物的動機都變得相當薄弱,常見徐嬌一人落寞的悲傷,而讓媽媽劉若英不斷耽溺在法國的憧憬,爸爸庾澄慶則更是行動不明,導演的「文藝腔」讓人不知其所以然。電影最後的結束也是在遙遠的法國,感覺有點距離和牽強。
接著徐嬌和林暉閔兩人兩小無猜的部份,雖然呈現兩人去文具店偷東西是因為缺乏關心的動機,以及辛苦做的班級壁報被惡作劇破壞,而與同學大打出手而受傷,都看出想在青少年心理多加著墨,但這種電影節奏卻好像也並無做出新的探討與詮釋。後來兩人去森林冒險,更是考驗大家的耐心,要不是徐嬌因受寒發燒,不然不知道兩人探險何時結束。
劇情雖然根據幾米的故事延伸,卻無法突破新的框架,這是國片星空可惜之處。但卻讓人不能忽略動畫的部份,除了前面片頭徐嬌在臺北火車站的獨處,片中徐嬌和林暉閔坐著小火車,火車在黎明之前行駛,隨著人物心境而開啟了火車飛翔之旅,而夜空就是梵谷星空的畫布,燦爛奪目,目不暇給;片末徐嬌發燒時夢見四周全是拼圖所構成,然而爸媽的圖像隨之崩落,一切的美好景象也隨之瓦解,畫面皆相當立體且震撼,人物的心境相信也深深傳進觀眾的心。
當下有個念頭,若整部片將以動畫和真人結合,一定相當吸引人,因為臺灣動畫的成績真的相當可觀,不必爆破、不必公式化,也能呈現感人肺腑的效果。最後演畢,可看到九成以上都是女生,但大家似乎沒人紅了眼眶。響起五月天的主題曲星空時,會呈現幾米繪本星空的原著,兩者挺有看頭的,大家可別急著匆匆踏出戲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