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04 15:09:13瀏覽223|回應0|推薦0 | |
一、生產環境: 水稻是台灣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台灣地處亞熱帶,北迴歸線橫過本島中部,全島氣候溫暖,平均日照及雨量充沛,適宜稻作生產。每年分兩期耕作,一期作約自一月至七月,生育期約120天,二期作約自7月至12月,生育期約100天,依地區及品種略有差異。西部地區為主要的生產地區,生育期氣溫較高,稻穀充實飽滿;東部地區溫度及日照較低,稻穀充實期長,稻穀品質優良。 水源是稻作生產的命脈,西部灌溉水源由北至南有淡水河、大安溪、後龍溪、大甲溪、烏溪、濁水溪、曾文溪、高屏溪;而東部有卑南溪、秀姑巒溪、花蓮溪及蘭陽溪等流域。各溪流提供潔淨且養分豐富之水源;另外,在積極建設水利設施下,各流域具有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統,加以多樣化的土壤質地,配合更新現代化動力機械設備,因而在各區域蘊育出多種具地方特色知名的優質稻米,使台灣成為世界上生產稉稻良質米,緯度最低的地區之ㄧ。 二、品種特色 稻米於台灣種植已久,根據台灣各區域的考古研究,台灣稻作栽培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明朝開始已有原住民種植陸稻之文獻記載,明末由漢人及荷蘭人引入多樣的稻種(大多數為秈稻)及栽培技術。至日據時代,日本人由日本引進稉稻並進行育種工作,選育出適合台灣亞熱帶氣候、對日照鈍感、產量增加之稉稻品種。由於官方大力推廣,稉稻種植面積很快超過秈稻,日本殖民地政府於1926年將台灣所生產之稉米命名為「蓬萊米」。目前台灣栽培之水稻品種多屬於稉型,在作物學家近百年來的努力下,無論品種及栽培技術皆已達優質水準,是世界上生產優質稉型稻米緯度最低的國家之一。 1980年代以後,提升優良米質已為重要的育種目標,各區域農業改良場持續依區域特性選育優良品種及提升栽培技術。農政單位推展良種繁殖制度維持稻種品質與純度,並積極輔導種苗產業生產優質秧苗,目前台灣主要良質米品種之特性與品質特色介紹如下: (一)台稉2號: (二)台稉9號: (三)台農71號: (四)高雄139號: (五)高雄145號: (六)台稉16號: (七)台南11號: (八)桃園3號: (九)台中秈10號: 在栽培技術方面,目前由育苗、插秧、病蟲管理、收穫、及乾燥等均已機械化,各品種具有其配套的栽培技術。近年來,透過辦理稻米品質競賽活動,獎勵農民追求優良品質,且積極發展健康、安全、節能、節源,以及與環境親合的栽培理念與技術,以生產農民、消費者、及生態環境兼顧的優質稻米。 三、台灣米生產及品質管理體系的特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提升台灣米品質與確保消費者之安全,設置並輔導成立「稻米產銷專業區」、「有機米產銷班」,並推動「TAP產銷履歷農產品」、「CAS台灣有機農產品」及「CAS台灣優良農產品」等標章制度,且導入各標章制度所依據的認、驗證制度,提供廣大消費者安全、優質、高品質的台灣米。 (一)稻米產銷專業區: 「稻米產銷專業區」係結合生產、加工及行銷等相關企業及團體,以產銷一元化為專業區之設置目的,其設置前須進行水質、土質的完整分析,並搭配生產階段的肥料、農藥管理,以及收穫後的農藥殘留檢測,以確保台灣米優質及安全的品質。因此產銷專業區生產出來的稻米,是具有高度信賴、高安全、高價值,「三高」的台灣模範米。 (二)有機米產銷班: 有機米產銷班是以有機栽種稻米為目標的農民所組成,其稻米之生產需在同一生產農地之土壤及水源未受污染之耕地內種植,栽培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生長調節劑等,與一般稻穀分開收割、乾燥、貯存、碾製及包裝,且通過有機驗證,所生產之純有機米。 (三)「TAP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 為提升台灣稻米的品質與安全,及維護國民健康及消費者之權益,農糧署將國家相關認驗證制度導入稻米產業,並依據其驗證標準發給各種標章,提供消費者更有保障的消費環境與產品。
3.「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在「良質米」品項下標示為『CAS台灣好米』,表示這包食米產品,係通過國家認證,且符合三大嚴格條件,(1)符合國家標準(CNS)之ㄧ等米;(2)通過農藥殘留檢驗;(3)工廠符合衛生安全要求!因此,符合國家衛生安全標準『CAS台灣好米』之產品,具有米粒飽滿、有光澤、口味佳等特性。 由於政府所輔導之各式稻米專業區、產銷班等之產品,具有優質之特性,深受其他國家喜愛,於現有台灣衛生與品質標準下,再依據外銷地需求之品質與衛生安全加強管理,成為台灣米外銷的最佳競爭力。 台灣積極落實國家認驗證制度,凡未達規定基準者,將予以取消標章使用權,因此台灣米生產品質有國家背書,絕對可以信賴! 四、結語 台灣稻米經歷多族群融合及時間演變,除仍做為傳統台灣人主食之外,現今更以多元化的方式發展。目前在米產品方面,以推動小包裝、伴手禮、結婚禮盒等方式,配合每年辦理之產品促銷活動,及研發稻米相關製品等米食加工品,創新傳統米食等,提昇食米消費量。 此外,也辦理學童種稻、民眾插秧體驗、企業認養稻田、稻田彩繪及稻田音樂會等活動,與教育、文化、企業結合,融合生活與教育,強化國人對稻米產業的認識,再次賦予台灣稻米產品新的形象地位。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