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長祿園的小故事,一家人到墓園家族聚會
2005/08/23 00:42:00瀏覽1276|回應0|推薦2

一般人每年掃墓一次,墓地避之唯恐不及,老家台南縣歸仁鄉的台北市民陳芳枝號召散居各地六個弟妹,昨天回老家父母的墓園普渡,希望幫作古的父母作東、邀路過父母墓園的好兄弟作客。她說,家人同心,三年來大家輪流每週一次打掃整理父
母墓園,藉此連繫兄弟姊妹感情,也教育子孫切莫忘本。

陳家七個姊妹兄弟集資興建父母墓園,每週輪流至少一次探望已逝父母、打掃墓地,更常用週休長假除草蒔花,三年來不間斷,林間墓地成了碧草如茵的花園,毫無陰森氣息,開放參觀休閒,還為墓園架設網站,供旅居海外孫子女輩瞻仰先人、聯繫感情。

昨天雨勢不斷,仍有十五人返鄉參加普渡,陳芳枝與三妹芳玉更是三天前就返鄉打理普渡需要的上百樣祭品,她說,大家雖定期帶子孫返鄉打掃父母墓園,但畢竟是輪流,便想藉普渡讓全員聚首,讓父母看看大家,也讓父母作東,宴請往來路過的先人,讓墓園熱鬧一下。

昨天下午陳芳枝與珠花、慶年等弟妹冒雨張羅,帶著子女一起上香,場面溫馨。陳家有卅多人居住台灣,三年來家族聚會都選在墓地,國外子孫也來參加,家人感情日漸深厚,陳芳枝與弟妹以父親陳長祿將墓地命名為「長祿園」,周遭林木扶疏,她還號召弟妹節省殯葬費用,為父母出版佛書,改善墓園設施開放休憩,地方傳為美談。

陳芳枝說,她與四個弟妹及家人散居北部,另三人住南部,大家都不是有錢人,平日有空也都到墓園整理休憩,她即使人在台北市,至少每個月都會南下一趟探望父母,打理墓園,在樹蔭下休息,緬懷父母生前為拉拔子女含莘茹苦的過程,告訴下一代絕不能忘記。

她說,當初家人決定闢建墓園,只是希望實現父親遺願,且不願墓園像一般墳墓那樣常變成後代「陰森的負擔」,因而大家決定好好照顧打理,並請巧遇的廖師父協助規劃設計,受廖師父感召,節省殯葬費出版佛書。

廖姓師父說,陳芳枝嫁給知名醫師,四個兒子也都是醫生,部分家人篤信基督教,原難以接受建墓風水等信仰,但因陳家重孝道倫理,從不拿香的家人後來也認為慎終追遠,祭拜先人並不違反信仰,家族自辦普渡現代罕見,那是因為現代人怕麻煩,家族關係疏離,多個自委由寺廟辦理,古代普渡多家族自辦。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nco&aid=4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