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能承受限電代價?
2013/06/30 11:05:14瀏覽202|回應0|推薦2

我國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基本上是要穩健減核,因為福島核災後大家都擔心核能安全的問題,但如果立即廢核,加上不讓現有核電廠延役,目前已知核一廠將自2018年開始除役,到核三廠完全除役約到2025年,從今年起算,只有12年時間可以來調整,這個時間太短,調整成本勢必更高。

以德國為例,德國是在2000年對終止核電朝野達成協議,但仍預計到2022年才完全非核,花費22年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情。觀察德國以再生能源替代核電的過程中,首先是電價大漲,從2005年至今上漲了47%,其中一半因素來自替代能源比重的提高。德國的目標是再生能源比重要達到80%,現在只達到22%,民眾已經開始受不了。

其次是停、限電情況嚴重。德國在2011年各地停電超過3分鐘的合計數高達20萬次,受不了的製造業開始外移,轉型所付出的代價相當大。

還有,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也成了大問題。德國非核進程中,核能的退出造成基載電力不足,改以燃煤替代,若未來考量地球暖化問題而要進行減碳,屆時將成為很大的挑戰。

另外一個可借鏡的國家是日本。在福島事故前,日本的電源結構有三成是核能發電,福島事故後,全面停止核電廠運作,現在這缺口靠火力發電來彌補,必須進口大量的原油和天然氣。

不但電價面臨調高;也使日本從原來的貿易黑字變成貿易赤字;擁有核能發電的電力公司經營變為大幅赤字。因此在2012年9月,東京電力申請調高電價後,關西、九州、東北、四國等四家電力公司今年也申請調漲電價上漲,平均住宅用電漲幅約10%,產業用電達20%。

這對日本可說從來沒有過,除了發電成本的增加導致赤字,日圓貶值後赤字變得更嚴重,成為日本政府現在頭疼的大問題。其次,在日本也發生停、限電的問題。

日本電力的備用容量率約8.5%左右。這邊要說明的是,日本的備用容量率定義和台灣不大相同,大機組的年度歲修並不納入備用容量,但台灣是納入計算。若根據與台灣相同的定義計算,日本的備用容量率高達40%,也因此近三成核電停止後,還有辦法撐下去。

回到台灣,如果現在就不要核四,12年就面臨廢核,調整成本勢必更高,而核四若保住完工,一邊等待新技術的上來,才會有比較長的時間來進行調整,可能性比較高,調整成本也會比較低。

一座電廠從計畫申請、通過預算、通過環評到施工、完工,至少需要十年以上,若是沒有核四,假設未來十年每年電力以2.2%成長,加上其他機組陸續退役,未來缺電機率會非常高,就台電估算,到2018年左右備用容量率將只有5.4%,屆時停電機率會滿高的。

很多人似乎都忘了1990年代台灣經常停、限電,當時備用容量率就低於8%。大家不要認為不會發生,特別是大台北地區,核一、核二到2022年就完全除役,協和火力電廠也在期間除役,深澳火力電廠至今無法完成更新,有了核四至少有一個緩衝。

大台北地區等於過十年就沒有電廠,必須靠輸配電路從南部送上來,但輸配電路現在已經不夠,大台北地區停、限電情況鐵定很嚴重,有捷運不能開,高樓電梯關人且會缺水、不能上網,電話不通,產品良率下跌,產業外移,失業率上升,這些真的會發生。(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口述,記者葉小慧採訪整理)

轉載自【2013/06/28 經濟日報】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lix88&aid=784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