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娑婆暗夜有明燈 ----- 想雲
2005/11/06 19:17:02瀏覽229|回應0|推薦1

 2005.6.20

 

師父在“學禪的四個基礎”的開示中,第一句話說到:「談到安祥禪,讓我覺得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口。」其實,作為安祥禪的修學者,在領受到安祥的真實與美好後,也會為安祥正法的不被認識、甚至誤解而感喟,不知從何說起。

有教書經驗的人都知道:一個高明的老師,可以把原本高深的事物,表達得淺白易懂,不論愚智,茅塞頓開,皆得通曉;相反的,若是尚未通達的老師,總是把原本簡單的東西,愈說愈艱深,運用一堆古董名相、專有名詞、學術用語,遮掩他的心虛,愈說愈玄,說得大家都聽不懂,只剩他一個人懂(其實似懂非懂),最後他成為所謂的專家、大師、泰斗。

確實令人無奈,真正的“明師”少人看重,大家懷疑他講的太簡單,又嫌它不夠味兒;而那些“盲師”追隨者眾,大夥兒一窩蜂地景仰、讚歎、自慚形穢!這凸顯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絕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在作什麼!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不知道什麼才是重要的,分不清正邪、認不清真假。無以名之,名之曰「無明」!其實,不是說別人,我自己長久以來,就是這樣一個糊塗蟲!

即使有朝一日終於認知到了談玄說妙非真理,真理只是生命,能轉化我們生命的、能使我們覺受變得正確而美好的才是正法,也才只是修行的開始。被譽為「了義之經」、「成佛的法華」之法華經指出:「二十年中,但令除糞!」故知在獲得了安祥的正確覺受後,並無餘事,只是把心中的垃圾丟掉、把邪見丟掉、把一切妨礙安祥的因素澈底拔除,如此而已。古老的阿含經中記載, 佛陀曾清楚說道:「我的法,以獲得安穩涅槃(安祥)為究竟。」 師父也開示:「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佛出世的目的,不是為了傳播知識,而是從事心靈救濟的事業。」故知真正的佛法凸顯生命、凸顯正受,重在實踐、力行,並不在求多知、追逐知識。是以  師父一生說法,以其不可思議的證量,傳導給眾生安祥的正受,並諄諄教誨保有這種生命狀態的方法而已。論其淺,有緣眾生只要具足誠敬信,皆得品嚐到安祥正受的美好;論其深,  師父曾言:「安祥,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佛陀的正法,乃至傳承正法的禪宗,向來都是“從宗出教”的,一切從胸中流出,一切依心作解,  六祖指出:「“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所謂「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外面學得的知見,與我的生命何干呢?!離開“心通”,豈有“說通”?離開“現量”,豈可“比量”?離開“正受”,豈名“正見”呢?!  師父於「耕雲書箋」中說得透徹:「識得自心真相,是為“全知”;復得心之原態姑名“成佛”;保任此心瞬瞬無間隙名曰“真如”,析說此心之昇沉名曰“說法”,你但精研、思自心之種切名曰“內學”;謬執心外有所謂真理,儼然外道矣!」可見得一切不離自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何須多求閒知解?何須入海算沙?重點只是“保持安祥、自覺自知、自悟自解”,只慮安祥之不深、不明,何憂正見之不生、不覺呢?!

明師只凸顯生命,凸顯正覺;盲師卻賣弄名相,談玄說妙。

明師提醒我們唯求心安,佛法在世間;盲師的法總是打成兩截,何曾能在生活中受用?

明師博通古今、天地,卻含蓄內蘊,只談必須的、足夠的,能讓眾生真實受益的;盲師無所不談,知一說十,強作通家,不管對聽法者是否確有助益。

明師提綱挈領、針針見血,沒有廢話,卻又深入淺出,極高明而道中庸;盲師東說西扯,抓不到重點,不知所云,眾人皆曰“玄”!

明師深明“無我”並非“無生命”,肯定禪乃佛心,而證實生命的永恆;盲師卻曲解無我,惡取空見,毀謗禪宗是外道。

明師藉假傳真,在方便的語言、文字中,色身的一舉一動中,傳導真實的生命──安祥正受;盲師以傳播冷冰冰的知識為樂趣,愚者爭相鑽研,增厚無明、提高我慢而已,何能抵得生死煩惱?

明師告訴我們學禪的基礎是存誠、行正、盡責、感謝;盲師可能告訴你學佛的基礎務必要吃齋、供佛、打坐,再加上拜懺。

 

慶幸我們遇到了明師、正法,終於不再盲修妄作;珍惜、把握這可貴的法緣,而不再淺嚐輒止、讓幸福從我們的身邊溜走;守護難得的共修機會,切莫使你我的慧命斷絕;弘傳這無上的安祥正法,好讓娑婆暗夜有明燈、昏迷的眾生有甦醒的希望!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9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