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成一片-----耕雲導師開示
2006/12/22 20:48:21瀏覽274|回應0|推薦0

 () 保任--照

  能溯本、尋覓到自己的命根,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當自己得本以後,要知護惜。所謂「保任」,保持它,信任它,從此不再由分別心當家作主。一個修行到家的人,他的心像一面鏡子一樣。莊子說:「至人用心如鏡」,對任何事物都是客觀的「照」。王陽明說:「虛靈不昧,物來順應」,無事時「寂然不動」,有事時「感而遂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不用去分別,也用不著去聯想,如經上所說的菩薩境界,永遠都是清清明明、空空朗朗的,只有這個才是真正自受用的境界。

 () 要有救人的能力和方便

  但是,這個還不夠,要做一個從容中道、瀟洒自在、無礙解脫的禪者,就要有能力和方便去幫助別人。

  真正的禪者是合乎時代潮流而日新又新的,也就是說他不受任何的限制和拘束。他有他自己的語言,不必拾古人的牙慧;他有一套自己的創新,不一定沿用過去的方法。

  談到這個,若是沒有突破的人,是很難表達出法的真精神的。所以談「心法」自救救人,必須先有自受用的境界,然後又有救人的方便。如果沒有救人的方便,就不要跟別人講道理,給別人製造理障,堵塞別人的悟門,不但沒有功德,而且是有罪過的。

 ()克念護心,行中道

  古人說:「克念作聖,妄念作狂」,修行人並不是沒有想念,沒有想念就沒有行為,那就成了枯木死灰了。修行人的想念是主動的,如壇經上說的:「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這種想念應該發動在一個時間、空間、事緣的交叉點上。發動在這個時點上,才不會是妄念。

  我們不必壓制心念不許它想,只要像一面鏡子就可以了。讓心如明鏡,絲毫無隱,秋毫不犯;克念護心,只有第一念,不產生聯想,這就是護心如城,可以增強心力;沒有了邪思妄想,黑暗念頭潛不進來,心便是光明的。

  修行人能否主宰心國,就在於每一念的生起是否都清楚、明白。如果一個人莫名其妙地起了煩惱,那一定有原因,一定有錯誤,別聽旁人說那是情緒週期的現象,因為錯誤永遠是煩惱的起因。如果自己沒有想錯、看錯、說錯、做錯,那是不會有煩惱的。所以當你煩惱生起的時候,就要反省「是說錯了?做錯了?抑或想錯了?」找出錯誤之根,馬上改正過來,這是對治煩惱最有效的辦法。

  能夠克服妄念、對治煩惱,然後才能主宰心國,行乎中道。中道就是中庸之道,做人處事,無過與不及,恰到好處。把這個方法做到了,就是圓成佛道了。

 (六)打成一片

  香林遠禪師說:「老僧四十年才打成一片!」

  「打成一片」是修行最紮實的功夫,任何修行人不把功夫打成一片,都到不了「實際理地」,領受不到「本地風光」。

  參禪,參到摩訶般若發露,固然可貴,更可貴的是要把它「打成一片」。

  對發露的安祥本心,確認肯定之後,要使它「生處變熟」,隨時「與它同在」,它就是你,你就是它;對過去所熟悉的一切外境,要「熟處變生」,用「照」而離分別,不與任何事物同在;進而行深般若,「了了見,無一物」,沒有任何的外在,只有一顆靈明不昧的本心。到此,不要執著它,也不要忘記它,「勿忘勿助」。「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如果你要用力保持它,那是「揠苗助長」,結果「苗則槁矣!」你若忘記它,那就會又迷失了。只有時時保任、管帶住它,行住坐臥--吃飯、睡覺、上廁所……,都與之同在,沒有丟掉它,如此朝朝暮暮、日日月月年年,就會有揮之不去的一天。當「趕也趕不走,丟也丟不掉」時,斯之謂「打成一片」。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6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