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6 23:55:47瀏覽1863|回應7|推薦141 | |
2009/8/19(三)晨: 心領神會,萬事皆敞,悟道之法,心眼放大。 莊子‧內篇‧《養生主》富有哲學涵義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庖丁為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枝經肯綮之未嘗微礙,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有一位善於殺牛的屠夫,因為他的技術太高超了,他殺牛倒像是為牛解開身上綑綁的繩索一般地神乎其技,所以人人譽其為「解牛的庖丁」。有一天,庖丁獻藝於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真正喜歡的是修道,因為我學道,所以會殺牛。怎麼說呢?剛開始宰牛的時候,滿眼所看到的無非都是整隻牛。三年以後,再也不去注視整隻牛的身形了,我注意的是牛身上的骨節筋脈。到了現在,我是用心眼的奏刀之路為主,而不再以肉眼來觀看,我的官能作用已停止,所運用的是心領神會的意境。我順著牛身結構裡天然的腠理,在骨節筋絡皮肉的間隙中,引刀遊走,那些經絡相連骨肉盤結的小地方都未曾有絲毫阻礙,何況是那大骨頭呢!」 庖丁繼續說道:「好的廚子一年要換一把刀,他們是用刀去割筋肉;一般的廚子一個月就得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硬碰硬、用刀去砍骨頭。現在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支解過的牛也有好幾千頭了,而刀刃還是像磨刀石上新磨出的一樣銳利。牛的骨節一定是有間隙的,而我的刀刃是沒有厚度的,以沒有厚度的刀刃進入有間隙的骨節,那麼可供我揮舞的空間就無限寬廣了,當然是遊刃還有餘地哩。所以十九年來刀刃還是像新磨的一般銳利。雖然如此,但每遇到筋骨交錯盤結處,我知道很難下刀,便謹慎小心,不以目視而以神行,動刀緩慢,忽然已過,牛身已解,如塊落地。這時我提刀站立著,向四方望一望,相當志得意滿,把刀子整理乾淨收藏起來。」 這位殺牛的庖丁是在 這也像青原惟信禪師的悟道境界雖迭有提昇,但最後還是順應天理,回歸原點:「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無論在任何複雜的環境或時代裡,我們都要永遠保持「初心」,就是永遠保持最初開始時的心理狀況,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或污染,「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也像庖丁不硬砍、不硬剁、不硬來,用了十九年的那把刀,「刀刃若新發於硎」,那麼生命就永遠健康、永遠青春。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