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6 20:31:05瀏覽1594|回應9|推薦51 | ||||||||||||||||||||||||||||||||||||
96/10/02(二)晨 情絲牽連萬丈長,編織美夢為理想, 纏綿悱惻分割難,一觸現實兩離散。 (情為何物類,解[961002b]: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J.Sternberg)1986年提出「愛的三元理論」,認為愛情的型態是由三塊不同的基石所組合而成的: 第一個成份是「親密」(intimacy),它包括熱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點; 第二個成份是「激情」(passion)是以身體的慾望激起為特徵,形式常常是對性的渴望,但是從伴侶處得到滿足的任何強烈的情感需要都屬於這一類別。如希望與對方形影不離、朝夕相處、談話和做愛的持續慾望,是三者中最不穩定和容易變化的成份; 第三個成份是「承諾」(commitment):包括將自己投身於一份感情的決定及維持感情的努力,是三者中最理性的成份。 斯騰伯格認為愛情由親密,激情,承諾三種成份組成,並依各成份所占高低的不同分為「無愛」、「喜歡」、「迷戀」、「空愛」、「浪漫的愛」、「友伴的愛」、「虛幻的愛」、「圓滿的愛」八種類型。(整理自維基百科)經由以下簡單的表格「計算」,就可以一目瞭然其中的奧妙。
若兩人的愛情世界是一個三角形,那這三個成份可以看成是它的三個邊。由於每個程度由淺到深各有不同,所以三角形就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大小和形狀。而每個成份的強弱形態的變化則構成了不同的八個愛情類型。(資料來源:關於“愛的三元理論”的思考)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浪漫的愛」是充滿親密與激情的感性要素,當情愫醱酵時,情絲牽連萬丈,兩人共織美夢,共譜理想,纏綿悱惻,難分難捨,但卻是缺乏理性或現實考量,導致愛情敗給麵包,佳偶成怨偶,最後兩離散。相反地,太過重視門當戶對、金錢萬能的實用主義,忽略了親密與激情所結合的愛情,就成了「空愛」。若只在意激情的肉體慾望,對親密與承諾較淡薄,那是有性無愛的「迷戀」,相反地,有愛無性,成了「友伴的愛」。如果親情、熱情都很強烈,但缺乏激情與維繫感情的努力,則稱不上愛情,只能算是「喜歡」;反之,雖有強烈的激情與承諾,但親密度低、缺乏熱情,則是「虛幻的愛」。最極端的情況是無論親密、激情或承諾的程度都非常低,那是「無愛」;另一個端則是「圓滿的愛」,這應是理想的愛情狀態,但是究竟能持續多久,就有待當事人的經營。 隨著時間的流失,人的認知不斷產生質變,原本相愛的關係也難保不走下坡,其中尤以激情成分下降的速度是最快的。當三角形中的一條邊——「激情」慢慢褪去,浪漫的愛情最後變成了親情。與其轟轟烈烈地愛一場,然後歸於死寂,倒不如相敬如賓的「友伴之愛」,至少它比浪漫的愛情更為穩定,而且在愛情的過程中,能得到一個長久和令人滿意的朋友關係,也是非常難得的。 由此看來,當我們在考慮愛情問題的時候,似乎可以不那麼鑽牛角尖,不要以為愛情就是愛情,愛情應該如何神聖,應該如何理想化。但也不必太偏重實用主義與社會功利化的價值取向,以至於滿腦子充斥「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偏執想法,或埋怨另一半的「孔方兄」太少了一點,或只用現實的角度去選擇合適的伴侶。 事實上,天底下沒有哪種愛情是不會歸於平淡的。在享受激情之時,不要將它作為維繫關係的唯一基礎,時時與愛人培養親情與友情,努力保持新鮮感,隨時與另一半享受新奇的探索,就會相信愛情確實是可以地久天長的。)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