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為何不能笑看死亡?漫談台灣人的喪禮
2010/01/23 11:36:31瀏覽2812|回應1|推薦1

歷史上專門研究死人的學者專家也不少,生活中必須與死人為伍的行業也很多,
比如喜歡挖死人骨頭的考古學家、盜墓者、人類學家、科學家、醫生(尤其是法
醫)、救難人員、殯葬業者。

而一般人雖然比較少感覺到「死亡」的存在,但也總在某個階段某個年紀身邊
的長輩突然一個接著一個向死神報到,甚至是兒時的同伴一夕之間就離你遠去,
才發覺死亡真是一個無所不在的問題。

除了自然的病死以外,意外也是人類最大的死亡原因。一部份跟科技的進步有
關,如車禍、戰爭、工程事故。一部份無關科技,如地震、颱風火災、犯罪式
的他殺。

還有一種很荒謬,就是衰的要死。如走在路上被跳樓自殺者壓死、吃豆花被噎
死、接吻過於火熱窒息而死、潛水時被蝦子啄死、得到文學獎興奮過度而死…
…,不過我想最誇張的要算是美國九一一事件了,當兩架飛機撞上世貿雙子
星的那一刻,我想一定有人正在廁所大便,或有晨起做愛的習慣,他們絕對想
不到有一天在這種慣例的事件中(也就是做到一半),遭到一架飛機插入而死。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我沒有同情心,而是說死亡根本防不甚防,沒人知道自己什
麼時候要死。於是死者已矣,生者嘆人世無常,死亡也早以是可以公開的話題
,也越來越沒有什麼避諱了。

所以在這裡我要討論的是與「死亡」有關的「實際」問題,用的也是十分「實
用」的角度。

還記得多年前日本的《完全自殺手冊》轟動的事件吧!當時引進國內也是一陣
搶購,但沒多久就遭禁了(但我想後來在網路上教人自殺的網站可能更多)。這
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想自殺的人何其多啊!自殺只是一種行動與意念的問題,
當意念大到足以支使行動時,自殺就此發生。

因此若就意念而言(一閃而過的念頭也算),不分貧富貴賤、士農工商、男女老
少(別懷疑,現在自殺的年齡層已經降到幼稚園了),我敢說凡是生活在地球上
的人類皆曾有過自殺的欲望,由此可見這是多大的一個市場了。

當然自殺是一種逃避,認為死了一了百了,而且很對不起活著的人。但我卻覺
得純就行動而言,自殺倒是一種絕美與幸福的方式。尤其是情侶的殉情,同年
同月同日死(那種孬種男先殺了女的然後自己再慢慢解決的不算,因為女的太笨
,男的有可能死裡逃生)多美啊!

還有自己孤家寡人的老榮民,也沒有親人的負擔,死了根本不用擔心對不起別
人(相反的,別人才應該對不起他,比如政府),朱天心寫過一篇《預知死亡記
事》,說的也是一種無關厭世、懦弱、畏罪、了此殘生而只是想能夠自己安排
何時死亡的老靈魂,畢竟這世界上能有多少人能夠自由的選擇死亡的時間與方
式呢?

也就是說自殺是可以安排與計劃的,那麼死亡也是可以的,比如現在有人在大
力提倡的「生前預立遺囑」就是。預立遺囑大致上有兩種實際的作用,一是遺
產的分配,一是葬禮的安排。我現在要說的是第二種,傳統上葬禮是比婚禮還
要麻煩的,而且常常令人手足無措,民間習俗也一大堆。

比如:徹夜守靈、不能剪髮刮鬍、做頭七、披麻戴孝、死者的穿著……等等,
也沒有誰是真正弄得懂(通常是傻傻照著做比真正了解意義者多)。雖然說有葬
儀社可以一切包辦,但對於台灣一般葬儀社藉著民眾對葬儀的懵懂無知而超收
斂財大賺死人錢早已人人詬病。

但台灣人又習慣處處受人安排,如出國找旅行社、結婚找婚紗攝影、挑老婆找婚
友社、抓姦找徵信社、聽明牌找股友社……等,死了找葬儀社好像是理所當然。

可是一定非得這樣嗎?當然不是的。於是我想起了近年來越來越生活功能取向的
台灣出版界,有教人美容瘦身、做菜煲湯的、園藝、養生、醫藥、賺錢、理財、
算命、做愛、一夜情、各式DIY……,真可說是食衣住行育樂淫亂樣樣都有。

比如就有一家是以《第一次當小偷就上手》、《第一次當情婦就上手》這種書名
來做標榜。可是我就在想,為什麼台灣的出版市場裡都沒有教人家如何辦理後事
(以田野民俗方式來介紹的書可能有,不過大概要去圖書館才找得到)的書呢?

比如《第一次辦理後事就上手》或《辦後事其實很容易》還是《完全喪禮秘笈》
、《DIY後事Easy Go》,光是想到這種書名我就已經想到會有多大的市場與推出
後會有多轟動了。而且出版社一窩蜂在擠破頭,出版一些類似或根本不須要指導
的書,後事可教的才多呢!

而且通常婚禮只能辦一次(當然這種人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人有第二次、第三次
……,但是場面一定是越來越小,甚至不辦,所以也等於只有一次),喪禮卻可能
有很多次須要你來辦(除非你早死),而且是活的越久辦得越多。

從上到父母,下到子女,還有另一半(這也是跟婚禮的差異,婚禮是兩個人的結合
只要辦一次,葬禮卻是分開死分開辦),由此可知指導人家辦喪家的書有多重要了
吧。

我想像這種有著指導手冊功能的書應該有兩大主軸,一是傳統民間喪禮習俗的
認知與介紹,寫得越詳盡越好。比如病死的,就可以從他彌留之前開始介紹,
要留在醫院呢還是要接回家中?

如何取得死亡證明,遺體的運送到初喪→治喪→入殮→出殯→安葬→祭拜→完
事。如何與葬儀社接恰,要請他們介入到什麼程度,哪些錢要花?哪些錢可以
不花?葬儀社又有哪些騙術?主要是在安葬的方式看是要金木水火土任君選擇
(金大概不行,因為那是得道高僧圓寂坐缸之後信徒加以肉體金身),還有告別
式的排場。

意外死的就還要考慮到一些細節,比如最常見的車禍死亡該如何處理,有沒有
器官捐贈的意願?又要如何雙方你情我願的去完成(我想一定有人記得台北曾有
捐贈者家屬因為救護車拒送,而親自坐捷運送遺體的恐怖事件吧)。

而且意外就是很突然才叫意外,更是須要在平日就有所準備才不會忙亂,像如
何面對檢、警、法律問題(有人葬太快──全屍觀念,怕被解剖。有人遲遲不葬
──死不瞑目,還有沒錢),這一部份解決了,後來的程序就可以接續到習俗的
一般步驟,因為沒什麼不一樣。也可以附錄優良葬儀商家名錄,從葬儀社、花
圈果籃、墓地納骨塔,可以的話在給它不同星級的評價就更完美了。

另一個主軸可以談喪禮的改革,這也是出版這種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跟旅行
手冊一般說來總是教你如何用最少的錢玩得最愉快,這事也一樣。若有人要像
元首去逝那樣舉辦豪華盛大的國殤,也就不用看這種書了,只管把錢砸下去就
是了 (事實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官商巨富的葬禮反而要求簡約) 。

台灣的喪禮一向就讓人詬病,「喪禮改革」也喊了很多年了,但真正做到的人
卻很少(有一部份是子女怕揹負不孝的罪名),因此可以由各種習俗背後的意義
開始談起,還有為什麼大家都要一樣?不一樣不行嗎?有沒有替代方法?如何
辦一個簡單又不失莊重的喪禮(最先進的大概是網路喪禮),如果還可以舉實例說
明就更好了。

這兩大主軸可以並存,也可以分開成單一指導手冊。我相信只要有良好的企劃,
並且找對作者,寫得好的話賣個一百萬本不是問題。

除了專書以外,還可以考慮辦雜誌,但是要分清楚這兩種出版品的特性。專書
要講求「鉅細靡遺、一網打盡」,雜誌就要「細水長流」了。所以不能只談葬
禮,題目要大一點,要談論與死亡有關的一切事情。宗教雜誌裡雖然有很多都
在談論死後的世界,可是它也不是宗教雜誌,它是「死亡雜誌」。一本含概各
層面全方位的死亡雜誌,我想像它至少也有以下幾個欄目可以發揮:

一.從文學的角度來論述死亡
二.從哲學、醫學來對死亡加以解析
三.從宗教的觀點談論死後的世界
四.古往今來藝術家、名人偉人自殺、他殺的始末
五.死亡與靈異鬼魂之說
六.死亡的尊嚴學
七.藝術作品中透出死亡議題的研究
八.台灣喪禮的制度與改革
九.止痛與療傷
十.要死不死、死去活來、借屍還魂的奇遇

不能再講下去了,講得太詳盡會被出版社抄去,我卻什麼好處都沒有。總之這
樣一本雜誌絕對有市場需求與價值,只是它可能不比專書那麼好賺,但這是形
態的問題而不是內容的問題(也就是在台灣要害一個人界叫他去辦雜誌這句老話
啦)。

還有就是看你如何去包裝,像不斷挖掘社會陰暗破敗整本雜誌弄得很黑的人間
雜誌,沒多久就停刊了。所以談論死亡的雜誌不一定就要弄得很黑很恐怖,比
如最近常常看到的某企業化經營的葬儀公司,推出很多的電視廣告,卻傳達出
寧靜詳和豁達的氣息,反倒是某保險公司的死神廣告才會嚇死人。

寫到這裡乾脆再奉獻一招,專書有了,雜誌有了,那為什麼台灣不能有專門出
版「死亡」有關的出版社呢?其實仔細到書店去看一看,有關「死亡」的出版
品還真不少,而且《西藏渡亡經》、《前世今生》還曾經大賣。

雖然台灣已有專出性愛、同性戀、女性主義……等專門的出版社,但更多的是
出版類別不分差距越來越小的出版社一窩蜂的在擠破頭(如有人分得出城邦集團
除了麥田、商周以外那些出生活雜項小出版社的差別嗎),真是愚笨的人一堆,
聰明的人太少。難怪有人要預言,台灣出版界的崩盤日已經不遠了。

反正人再怎樣也不過就是一死,當我們在恨一個人的時候除了三字經以外也常
常會說:「你去死啦!」,性愛的最高境界卻也是「欲仙欲死」,可見同樣是
死等級卻差很多。

死也是最無言最有力的控訴,像是世界上如果沒有人瞭解你、聽你、信你、「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罪我獨醒」時,如果不去死還能幹嘛咧?真是「死有
魚哭」啊!但畢竟「死有魚哭」還是不錯的,搞不好有一天我死了連我家都狗
都不會哭咧(不過我想牠大概也不會笑),所以年紀輕輕的我早就已經在構想我
的「大事」了。

像我一直就很欣賞西藏的「天葬」(不過我認為應該叫鳥葬才對),天葬之後再
把骨頭收集起來火化掉,撒入大海「魚葬」,真是上山下海、寸骨不留,這也
是我在旅行時在博物館看太多死人之後的感想。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xer&aid=3714321

 回應文章

電腦老師(Cat_P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放開既有的束縛思考
2010/01/23 11:47

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文章中的每一個論點

但是

跳脫現況的刻板印象

天馬行空的想像所有的可能

蠻好的

^^


風兒(exer) 於 2010-01-27 11:02 回覆:
嗯嗯~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