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意思是,要以較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至於對別人的評判,則要用比較寬鬆、圓融的態度來處理。這樣一來,自己才
能更加精進,也比較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向他人學習自己不足之處。
不過,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恰好背道而行,寬以律己,嚴以待人,還一昧
抱怨別人為什麼都不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
戰國時代的梁惠王喜好與鄰國打仗,常常大動干戈,百姓苦不堪言。有一
次梁惠王召見孟子,問道:「我對於國家的治理,可說盡心盡力。比如,如果
河西發生災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裡的一部分老百姓遷移到收成較好的河東
去,並把河東地區的一部分糧食運到河西來,這樣就不至於使河西地區的老百
姓在災荒時期因糧食短缺而餓死。
如果河東遇上災年,糧食歉收,我也會採取同樣的做法,把其他地方的糧
食調運到河東,解決老百姓的燃眉之急。當然,我也十分注意鄰國當政者的做
法,看他們是如何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的,但至今我沒有發現哪一個國君能像我
這樣盡心盡力替老百姓著想。
然而,讓我感到吃驚的是,目前為止,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我國的百姓
也沒有增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孟子回答說:「既然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來打個比方吧。戰場上,
兩軍對壘,戰鬥一開始,戰鼓咚咚作響,作戰雙方都士氣飽滿,兩方短兵相接,
奮勇殺敵。然而,經過一場激烈的拚殺後,雙方由於士兵體力的消長、作戰指
揮的得當與否、天時地利的優劣不同而出現了明顯的勝敗跡象。這時,勝方士
兵必定會乘勝追擊,窮追猛打,欲置對方於死地,而敗方士兵見已無取勝把握,
為不至於戰死或者就擒,便只能謀求保命了,於是有人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
跑。」
「在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很快,跑了一百步才停下來了;有的跑得慢,跑
了五十步便停下來了。這時,跑得慢的士兵就會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
膽小鬼,您認為這種嘲笑是對的嗎?」
梁惠王說:「當然不對,他們只不過沒有跑得那麼快罷了,但是這同樣也
是臨陣脫逃啊!」孟子說:「大王如果明白了箇中道理,那麼就無須再希望您
的國家的老百姓要比鄰國多了。」
孟子的話說得有些婉轉,事實上,像梁惠王這樣頻頻發動戰爭導致生靈塗
炭的人,是沒有什麼資格談愛民的,他那些對災民的種種體貼措施所挽救的生
命,恐怕還遠不及發動戰爭而送命的冤魂。梁惠王不明白這一點,以為對荒災
居民的德政就已經值得受到人民愛戴,卻完全不認為兵禍之災會影響人民的生
活,實在太天真了。
對於自己的行為沒有自知之明,是這類人最常犯的毛病。他們可能可以看
見他人細如蠅頭的錯誤,卻看不見自己的缺失。對他人的缺點放大處理,並加
以嘲弄取笑,那自己又如何呢?不就正像那逃跑了五十步卻笑逃跑一百步的士
兵一樣嗎?憑什麼自認為比他人高明呢?
(本文節錄自鄭羣編著「踏穩腳步,人生才有出路」,普天出版社,2006年
2月初版)圖片:電影<墨攻>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