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展
2009/01/25 22:14:23瀏覽1847|回應1|推薦70

面對數千年前唐代的西域文化

會有萬分莫名的感動

幾千幾百年前的衣服,首飾,帛畫 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

不過~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所有手工純金打造的首飾,與紋飾特別,織工複雜的錦緞服飾

此類藝品保持的完好度,其雖然在地底墓葬中沉睡數千年,卻好像時空停止般,保存相當完整

此次展覽中

最具吸引人的當屬*樓蘭女*~

可以看見西域的墓葬風俗及從未接觸到的文化藝術,中西交流的成果

熱忱的推薦這個展覽趁著假期抽空到歷史博物館培養一下藝文氣質囉!


                                            

概述~轉自歷史博物館

http://www.mediasphere.com.tw/silk-road/zh-tw/about/index.htm

絲路傳奇 - 新疆文物大展

「絲綢之路」是連結亞洲和地中海地區的東西貿易通道,東起長安(或洛陽),西至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延綿七千餘公里。這條路穿越高山、大漠、草原、綠洲,把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四大文明:中國、印度、兩河、希臘文明曾在此地交會,至今仍影響著億萬人思想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誕生於此。漢唐時,漢武帝派遣張騫通西域,衛青、霍去病的西域長征,終於開通這條能將中國的絲與瓷器運到歐洲的路,也使歐洲世界的文明陸續傳入中國,故稱「絲綢之路」,而在唐代達到頂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居絲綢之路的要衝,由於氣候乾燥,地理環境特殊,考古出土了很多保存完好的數千年以上的古物,有樓蘭美女、小河文化遺物及先秦的金器、漢晉織品、魏晉壁畫、唐代絹畫等,反映了古西域中大漠荒寒的壯麗氣勢。新疆考古出土文物精采絕倫,曾應邀赴歐美及日本等國展出多次,創下數百萬的觀眾紀錄。

此次展覽共計150件,根據展品的文化屬性進行介紹,分為5個展區:「羅衫錦履柳風新 - 絲路之美」、「胡旋漫舞凝絲竹 - 絲路跡痕」、「昇天後的瑰麗奇景 - 絲路之奇」、「異族多元文化的匯融 - 絲路古國」、「漫漫旅程上的庇祐 - 絲路之神的奧秘」,完整呈現新疆的多元文化。

羅衫錦履柳風新 - 絲路之美

在藝術表現上,依然呈現多元風貌。春秋戰國時期的新疆文化遺存中,出土了以彩陶為特徵的考古文化;同時期的新疆北部,除了有岩刻畫的發現外,青銅藝術品更成為這一時期藝術成就的標誌,像是伊犁河流域發現的銅武士俑、對虎和對翼獸銅環、烏魯木齊南山出土的蘑菇狀立耳圈足銅鍑等等,顯示出與中亞-西亞草原青銅文化的密切聯繫。

絲綢之路的開通,新疆古代文化藝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亞、西亞以至地中海地區的文化藝術傳入新疆,例如:洛浦山普拉和營盤墓葬中,出土了圖案紋飾完全取材於希臘羅馬神話的織物。東西方藝術的相互滲透,是這一時期文化藝術的顯著特點。

隋唐時期,木雕、泥塑、板畫、紙畫、石刻和紡織工藝都受到中原的影響,吐魯番古墓中出土的大批織錦、絹畫、泥塑、彩繪陶器等盛唐藝術風格的藝術珍品,顯示出高超的藝術造詣。

胡旋漫舞凝絲竹 - 絲路跡痕

七千多公里的絲路宛如長河,孕育著不同的膚色人種、不同的生活文化。書寫漢文「王」字的帶流罐,不僅映顯著絲路先民們燒製彩陶的工藝與技巧,表述著中原文化在古絲道的傳播以及王權思想在生活中的位置;發現於切末縣等地,距今有二千多年歷史的豎箜篌,使人們認識到絲路先民也曾經是能歌善舞的樂天者。

吐魯番綠洲,出土的一組「勞動婦女俑」,惟妙惟肖地表現了當地婦女的生活勞動情態;且末、吐魯番出土的點心,則可看到歷代中原王朝大力開展屯墾事業,使小麥生產在絲路沿線成為人們飲食生活的基礎,麵食由此成為居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原料。各種造型精美的麵點,展示了吐魯番古代居民的飲食習俗,還反映出他們高雅的生活情調。

昇天後的瑰麗奇景 - 絲路之奇

絲綢之路的暢通,各區域間的社會意識形態及喪葬習俗,均伴隨著文化交流彙集到了新疆,東西方的喪葬風俗在墓葬中都有不同的表現。使用大量的胡楊木材營造的小河墓地,墓葬層層疊壓,一墓置一棺,棺形似無底的獨木舟,男性棺前直立象徵女陰的的槳形立木,女性棺前則直立象徵男根的柱形立木;古墓溝「太陽墓地」所葬墓主均為男性,地表立環形木樁,似陽光呈放射狀展開,與中亞北方草原地帶發現的巨石圈標誌並呈放射狀石條的祭祀建築,當有密切關係,許多學者普遍認為與原始薩滿教中太陽崇拜習俗有關。

近年來考古工作過的樓蘭、尼雅、營盤等漢晉時期墓地,墓葬地表均有木樁標誌,葬具有槽形或船形棺和四足箱式木棺,出土織錦、銅鏡、漆盒、玻璃器、毛織品等則具東西方文化特點。

異族多元文化的匯融 - 絲路古國

古代西域位居東西文化交流的要衝,始終是諸多民族聚居、諸多文化交融的地區。古代新疆的發展,也大致以天山為界,形成了南北兩個相互依存,各具特色的文化區。南疆各綠洲已農耕為主,出現了一些相互獨立的小國家,史稱「居國」或「城郭之國」,由於這些小國有30餘個,所以《漢書》稱其為「西域三十六國」;而北疆草原地區,以遊牧生活為主的部族或民族建立的政權,則稱「行國」。

此單元多以木簡、文書等文字資料及木俑、錢幣等,呈現自漢以後隨著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新疆成為了東西方政治聯繫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包括眾多的語言文字、各種物品與貨幣以及宗教等亦遠播至此,大大豐富和促進了當地文化的發展,形成了彙聚各地區乃至各民族文化的大熔爐。

漫漫旅程上的庇祐 - 絲路之神的奧秘

絲綢之路是東西文化的交流之路,古西域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容納著各種信仰與宗教。穿越絲路而行的東西方商旅、使團、僧侶遊客等,在漫漫旅程上祈求各路神靈的護佑。絲路之神,也就在人們心靈期待感召下各顯身形。矗立在漫漫黃沙中的巨型木雕人像和象徵男女性徵的立木,這是對生命來源的尊崇。面對死亡,先民們用靈魂不滅的意識寬慰自己,並把人的靈魂分成了上至天王下到小鬼的各類級別。

佛教在西域有重要發展,成為新疆地區第一宗教,還形成于闐疏勒龜茲焉耆高昌等佛教中心,佛教遺跡十分豐富。古代西方的各種宗教,如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等,也在各個歷史時期通過絲綢之路的傳播在西域得到了發展。新疆發現的拜火教青銅祭祀器、摩尼教壁畫、景教徒墓碑等,都成為各種宗教文化匯流西域的表徵。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vachiu&aid=2579634

 回應文章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絲路
2009/01/27 13:58

很棒啊,是該去看看呢

呵呵


蛙仔窟的拐仔(evachiu) 於 2009-01-27 21:41 回覆:
很難得的展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