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生在當兵前曾演過布袋戲,所以我家有供奉戲神西秦王爺,農曆六月二十四就是祂的華誕,以下有關祂的傳說~
戲班祖師爺
──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慶華誕
農曆六月十六日與六月二十四日,可是台灣傳統戲劇界的大日子,那是戲曲祖師爺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的誕辰。一生靠祖師爺賞飯吃的藝人家中大多設有田都元帥或是西秦王爺的神像,在生日當天會敬備牲禮,同時在祖師爺面前演戲或是扮仙,以精湛的曲藝來討祖師爺歡欣。比較工夫的,還會在生日前後,帶著浩浩蕩蕩的鑼鼓管樂,前往歷史悠久的祖廟朝拜。
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是誰?他們是歷史人物還是傳說?又如何變成戲曲界的祖師爺?祖師爺對藝人有什麼樣的意義?鑼鼓聲中,且聽我慢慢道來。
鏘!鏘!鏘!鏘!六月中旬前後,許多南北各地的曲館、戲班紛紛帶著祝壽的麵線、壽桃,以高亢的嗩吶和熱鬧的鑼鼓,一路演奏來到位於舊市場內狹小的玉渠宮,向戲曲神田都元帥朝拜。
螃蟹餵哺
頭戴簪花狀元帽,身穿狀元服,腦後垂著兩條長辮子,而最特別的是,嘴上或額頭上畫著一隻螃蟹,這位造型特別、年輕俊秀的神明,就是田都元帥。
生日當天,除了糕餅素菜,還擺著雙雞、雙鵝、雙魚、雙肚(豬肚)以示隆重,供桌兩邊還擺滿交陪廟或是信徒送來的壽麵、紅蛋與壽桃,將玉渠宮妝點得好不熱鬧。
仔細瀏覽桌上豐盛的供品,或是晚上辦桌宴客的菜色,就是不見螃蟹和鴨子。因為,「田都元帥小時候,被人棄養,好加在有大螃蟹前來吐出泡沫哺育,又有鴨子以羽翼覆蓋,才得以生存,」玉渠宮前主委施肇興解釋。這也是何以田都元帥的嘴上或是額頭上畫有一隻螃蟹,而供品中不用螃蟹或是鴨子的緣故。虔誠供奉田都元帥的梨園子弟甚至終生不食蟹,來感謝螃蟹對祖師爺的救命之恩。
有關田都元帥的故事,民間傳說版本眾多,大致上是:唐朝年間,田都元帥的生母採食稻穀後懷孕,由於未婚生子,因此不得已將嬰孩丟棄田間,幸賴螃蟹與鴨子的哺育,後來才被農人收養,取名雷海青。
雷海青從小與雞犬一起長大,並且精通音律,只是不能言語。後來被唐明皇召入皇宮擔任樂官,有一天唐明皇夢遊月宮,得到一部奇書,滿朝文武皆無法破解,這時候雷海青卻突然開口說話:「此工尺譜也」。於是按照樂譜開始教授樂工們演奏,果然與唐明皇在月宮中聽到的仙樂一樣美妙,因而被封為「梨園大學士」。而皇后看見雷海青資質非凡,恐其早夭,特意提筆在他印堂上寫上八十,希望他能長命百歲,哪知道在雷海青起身後,額頭上的八十卻成了十八,所以雷海青就以十八歲的青春容顏歸列仙班,成為戲曲祖師爺。
有關田都元帥與戲曲的因緣,還有一個傳說是,番兵造反,田都元帥受封迎敵,發明了皮影戲(或說是傀儡戲),讓番兵看得入迷,再趁其不備一舉反攻,而大獲全勝。
雖然田都元帥的記載,並不見於正史。然而在《明皇雜錄》中記載,安祿山攻入長安時,命樂師們吹奏,其中樂師雷海青將琵琶丟擲地上不受屈服,而遭到安祿山處以極刑,應該就是戲神傳說的來源。
雞犬昇天
一般供奉田都元帥的寺廟,都同時供奉著雞頭與狗頭造型的武將神像,或是在兩位將軍的頭上戴上雞頭與狗頭的冠帽。在鹿港玉渠宮內,還有兩尊全國唯一的金雞、玉犬大神尪(超大型布偶)。因為造型特殊,於民國八十年國慶特地北上總統府廣場,參加民間遊藝表演。
施肇興表示:「這金雞、玉犬也是救過駕的。」民間傳說,安祿山起兵造反時,唐明皇倉皇離京,在路上遭到番兵包圍,這時候已經列入仙班的雷海青率領金雞與玉犬護駕,當時雷海青的旗幟遭到雲霧遮擋,只能看到「雷」字下半部的「田」,唐明皇於是將他封為田都元帥,這就是田都元帥的由來。而金雞、玉犬因為一同救駕,也被封為左右副將。
傳說之外,有關中國戲曲神祇明確的記載開始於明朝。當職業演員形成,有了行會的組織,戲曲藝人便從傳說中找出相關的傳奇人物,創造自己的祖師。而中國幅員廣大,祖師當然不只一位,除了田都元帥,戲曲界崇拜的還有傳說中演唱俱佳的二郎神,與善於音律的唐明皇、後唐莊宗李存勖等。閩粵一帶,則普遍以田都元帥為祖師爺,在台灣,還特殊地多了一位西秦王爺。
在台灣,供奉田都元帥或是西秦王爺主要以音樂形式區分。
大部份的戲劇都以田都元帥為戲曲神,包括歌仔戲、皮影戲、傀儡戲、宋江陣、以南管伴奏的布袋戲、西皮派北管社團,甚至是藝旦。從日據時代的報紙可以發現,善於曲藝的藝旦,會在田都元帥生日期間,裝扮成各種仙班人物競美,來表達對祖師爺的感謝。只有唱北管音樂的亂彈戲,或以北管音樂伴奏的布袋戲,及福祿派的北管社團,供奉西秦王爺。
為何在台灣會特別衍生出西秦王爺的戲曲神來,文化大學戲劇系副教授徐亞湘推測,可能是因為北管音樂系統與廣東的西秦戲密切關連,故而台灣民間以「西秦王爺」名號來強調音樂的源流,而創造出台灣特有的戲曲神來。
傳說
關於西秦王爺,也有一段和唐明皇有關的傳說。西秦王爺因為善於彈奏琵琶,而被唐明皇召入宮中,在進京途中差點被蛇精所害,所幸有一隻大老虎相救,才不至於喪命,也因此留著長鬍鬚的王爺身邊總有一尊虎爺陪祀。
另一種傳說
西秦王爺,相傳指的是唐朝的玄宗皇帝他在位三十年間,政治修明、升平之時,醉心于歌舞樂曲,且在后宮建有戲台,網羅了天下藝人精英,這些人都被安置在當時稱為「梨園」所在,作曲排演,樂舞笙歌,盛極一時,后世稱戲劇界為梨園,也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因此唐玄宗被戲劇界尊為開山祖,也當作音樂之神供奉。
天寶十四年間因安祿山造反致長安陷落,玄宗把皇位讓給太子,自己駐西蜀,由于地屬西秦地方,所以民間稱他為「西秦王爺」,此后台灣民間即傳說凡是想要從事戲劇工作的人,必先信奉「西秦王爺」,才能使自己的技藝高超。
不論人們的傳說來源如何,台灣地區的地方戲劇界都供奉西秦王爺、田都元帥為樂工行神,而此二神明,在民間宗教信仰也普遍被崇奉祭祀。
祖師爺的呵護
由於蛇曾經害過西秦王爺,因此成了戲班演員的仇人,包括擁有電視頻道、高科技影像結合的霹靂布袋戲,也是黃海岱五洲派第三代傳人的黃強華表示,他們在平日都不能說到「蛇」,必須以「溜公」、「草索仔」來代替,至於以蛇為主角的《白蛇傳》,當然是戲班禁演的戲碼。藝人們認為要是不小心說溜了嘴,那近日內戲班必定會發生事故,演出也會不順利,演出期間要是看到了蛇,也必須要趕快燒香拜拜。
靠祖師爺賞飯吃的藝人們,不僅在家中安有祖師爺神像,在過去外台戲時代,由於長年累月在外討生活,戲班就會帶著祖師爺的神像闖蕩江湖。每到一地,搭好了戲臺,藝人們就將祖師爺安放在後台,演出前要先上香。過去要是新人上場前,老師父還會給他喝上一杯拜過戲神的茶水,據說登台後就不會怯場或鬧笑話了。「這不僅僅是一種尊敬祖師爺的具體表現,主要還是在於安定演員演出的心情,」徐亞湘表示。
過去台灣的民間戲劇,供奉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的兩派子弟涇渭分明,各有自己的信仰與藝術特色,甚至為了競爭,互相嘲諷對方的祖師爺。尤其北部一帶,包括宜蘭、基隆、瑞芳一代的北管社團,供奉西秦王爺的福祿派(主要樂器為形似葫蘆的提弦),與供奉田都元帥的西皮派(使用樂器為吊鬼仔,因為使用江西所出的蛇皮而稱之)派系競爭劇烈,殺傷事件頻傳,還不時發生集體械鬥。根據一九一六年宜蘭人林覺太的文章敘述:「宜蘭法院的檢查局傷害罪中,十之八九為西皮與福祿之爭所造成……,當局雖然對於此種因戲曲技藝競賽所造成的紛爭加以禁止,但民眾積習已久,似難以滅絕了。」
隨著時代變遷與傳統戲曲的沒落,田都元帥與西秦爺的子弟,早已放下爭執,團結一起。民國七十九年,台北布袋戲界舉行王爺會活動,在每年六月,同時奉出兩位祖師爺舉行祭典及慶祝活動,並且祭拜過世前輩藝人,為戲劇界一大盛事。近年北部的祖師爺聯誼已經停擺,倒是成立五年的中南部祖師聯誼會,會員一百二十多人,不論奉祀的是王爺還是元帥,大家團結起來舉辦戲劇研習、籌設博物館,將來還希望成立永久會館,共同為祖師爺戮力。
從戲曲神到婦幼神
根據徐亞湘的調查,台灣共有十三間田都元帥與十一間西秦王爺廟。清朝末年台北萬華地區曾有一間由藝人捐資興建的西秦古廟,是藝人集會的「會館」,亂彈戲或北管福祿派子弟來此演出,多會在此居住,充分地表現戲劇神的庇護功能。只是隨著傳統戲曲的沒落,西秦古廟早已不在。今天祖師爺的廟宇除了被奉為戲曲神祭拜,更走出藝人天地,成為保境安民的地方守護神。其中現存最古老的就是奉祀田都元帥的鹿港玉渠宮。
在鹿港,一般香客都會湧向香火鼎盛的天后宮拜拜,很少民眾知道在舊市場內還有一座曲藝界的祖廟玉渠宮,並且這一座小巧的古廟,還是當地居民的鄉土守護神。
根據玉渠宮內一座石碑記載,玉渠宮乃田都元帥,是乾隆初年泉州府晉江縣石廈鄉施姓族人從石獅奉請來台,一開始就具有守護鄉民的功能。「玉宇玲瓏永佑婦嬰施慧眼,渠恩浩蕩曾調音律逐邪魔」,廟堂上的一副對聯說明了田都元帥兼任戲曲神與地方守護神的雙重神格。玉渠宮歷史久遠,過去來到鹿港演出的戲班,大多會先來參廟,或請田都元帥到戲棚上去除煞一番,儼然是田都元帥的祖廟。
在鹿港船帆雲集的時代,玉渠宮本身也擁有兩個曲館,每逢元帥生日,兩個曲館接力演出,互相拚館,不眠不休在祖師爺面前演奏三、四夜才做罷。懷想過去的盛況,地方耆老粘科不禁感嘆地表示:「地方要繁榮,才有子弟。」地方曲館靠的是經濟力的支持,如今鹿港已不再具有過去「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榮光,曲館的絲竹雅樂也不再盈耳。
不過對鹿港車埕一帶的民眾而言,田都元帥可是保護孕婦順產的保護神。民間一般都認為孕婦及產房因為見血而有不潔的說法,神明是不能進產房的。然而娃娃臉的田都元帥,卻沒有這個禁忌,過去車埕一帶的孕婦都會在臨盆前夕將元帥請進產房,「若有請去的,一定是平安順事啦!」玉渠宮前主委施肇興拍胸脯表示。
2006/07/13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