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01 11:53:59瀏覽2594|回應3|推薦127 | |
雙連埤常年雲霧裊繞,潮濕多雨,全年有近300天下雨,年雨量可達2900公厘。而雙連埤的湖水主要來自地下的湧泉和山中的溪流匯集。 然而,雙連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目前普遍認為是地殼擠壓所形成,河川因地形隆起而改道,此等河川襲奪,造成斷頭河,再偃塞而成湖泊。具體事件發生在五千多年前,雙連埤溪源自於阿玉山,原本往東流向五十溪,卻被粗坑溪於蘇開寮雙溪口處襲奪後,改為往西流。 到了大約百年前的清領時代,雙連埤仍為泰雅族的重要獵場,多山羌和水獺,不過水獺目前已絕跡,而清政府曾在此處設隘以防原住民出草。 日治時代,日本人田中一角向日本政府承租雙連埤96.99公頃土地開墾,卻遭崙埤部落的原住民出草示眾,而日人所招聚的桃竹苗客家墾戶編配有毛瑟槍,進行武裝開墾,將下埤開渠放水使之陸化,當時約有七十戶人家在此種植水稻,蔬菜和茶葉。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實施三七五減租,土地放領,這座珍貴的雙連埤浮島濕地,也由水利地公共財產淪為私人產業。40年代,此處移民漸增,修築閘門土堤,逐步擴充農耕規模,並建水塘養植魚類。 七十年代後,雙連埤逐漸沒落,為人淡忘,原本數百人的農村,僅剩20餘人,多數農地遭廢耕,僅下埤一帶及山坡地還留有零星農田,主要種植紅鳳菜和薑等作物。 雙連埤圍內陸型天然淡水濕地,緯度處於北方草種南限與南方草種北限上,每年候鳥遷徙帶來兩方的水草種源,而深度1-2米的淺湖環竟,特別適合五大類水生植物的生長。 雙連埤擁有隨風飄浮,生態絕妙的"浮島",這種湖面有沉水植物累積成草毯浮島,稱為"植被浮島"(vegetative floating island/mat),最大面積曾達十公頃,但經當地業主整地後僅存約二公頃,湖面水域因浮島大小而增減,浮島會隨季節移動,每遇颱風豪雨甚至會浮上馬路,蔚為奇觀。 雙連埤浮島逐漸從草澤演替成大頭茶森林,浮島的基底以李氏禾為主的禾本科浮動草毯,形成後約兩米的強韌地基,水面上厚一米,水面下也厚一米。島上以莎草科的馬來刺子莞,以腎蕨為主的蕨類和大量的小葉海金莎。 性喜乾爽通風山稜環境的大頭茶也紛紛落種於此,其根系交錯盤狀生長,更加固了浮島基底。而紅楠,紫金牛,江某,樹杞等植物隨著山鳥的排糞落種,早已發展成5米高的浮島森林。 雙連埤植物多樣而豐富,維管束植物105科共321種,例如小葉海金沙(珍東毛仔),水社柳,水虎尾,寬柱莎草,燈心草,三儉草,水毛花,開卡蘆,白背芒,李氏禾。 水生植物有112種,涵蓋台灣本島的1/3強,水草有田蔥,野菱,絲葉狸藻,石龍尾,蓴菜等稀有種。 而浮島上的特化植物有馬來刺子莞,分株假子箕蕨,日月潭藺,華克拉莎,毛蕨族群,因其在浮島生長環境已特化,他處不易生長。 而動物物種也極其豐富,水棲昆蟲至少有56種,陸棲昆蟲206種,蜻蜓更高達60種,包括台灣特有種和台灣特有亞種,例如短腹幽蟌,短尾幽蟌,白痣咖蟌等,其他昆蟲還有中華水螳螂,大仰泳椿等等。 魚類有16種,如青鱂魚(已絕跡近七十年),菊池氏細鯽,高體鰟鮍,黃鱔,台灣纓口鰍,極樂吻鰕虎,羅漢魚,泥鰍等。 兩棲類有18種,包括應該保育的翡翠樹蛙,台北樹蛙。 爬蟲類有17種,有珍貴稀有的柴棺龜,應于保護的龜殼花。 鳥類有49種,例如珍貴稀有種的鴛鴦,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棕噪眉(竹鳥),還有應于保護的台灣藍鵲,其他還有茼鳥,栗小鷺,小鷿鵜等。 哺乳類有6種,例如珍貴稀有的穿山甲(鯪鯉),應于保育的山羌,其他還有台灣獼猴,山豬,鼬獾,飛鼠等。 狹嚙蟲蟲巢。 陰香超級體育館~~~人類建造的現代化體育館根本是跟牠學習的嘛!! 小黑蚊。 土角厝屋檐下為何插著竹枝? 據環境教育基地解說員說明,當地人認為土縫會引來昆蟲,而昆蟲會引來鳥類,鳥類可能因而在屋簷下築巢,這又會引來蛇類,最後,蛇類會經由縫隙鑽進屋內。 台灣原生種的野牡丹。 移植第四天的野菱,目前看來還算健康,過了半個月若仍舊是這樣子,大概可以確定移植成功了。拍攝野菱時,雙腿竟來了十餘隻蚊子趁機打劫,癢死我也。 紅紋沫蟬或小斑紅沫蟬。 烏蘇里聚藻。 大草螽若蟲 陰香。 5/19內湖假日班。紅鳳菜。 小黑。 腎蕨。 炕地瓜。 採野菱。 東亞斑紅椿 Physopelta parviceps Blöte,半翅目,大星椿象科,斑紅椿屬。
金花蟲科 , 葉蚤屬。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中,低海拔山區,成蟲全年可見,常成群覓食於火炭母草,咬噬葉面成千瘡百孔,遇到騷擾時會彈跳飛竄,或是裝死掉落草叢裡,黃昏時常見集體婚禮,許多藍金花蟲集體交尾,甚至會有3-4個交疊的場面,非常逗趣。 蓴(蒓)菜蒸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