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炒魷魚的由來
(說法一)
炒魷魚是“被解雇”的意思。最早來源於廣東話。
以前,到廣東或香港做工的外地人,雇主多包食宿。這些離鄉背井的打工仔,身上只能帶著輕便的包袱,頂多帶一張棉被或竹蓆。那時候的店鋪,多是前鋪後居,即屋前端是營業的鋪面,店主與夥記同住在店後的房間或閣樓。當員工被老闆開除時,他便需收拾細軟離開,這動作便叫做“執包袱”或“炒魷魚”。“執包袱”,看字面也明白個中含意,“炒魷魚”便要靠想像力了!原來,廣東菜有一名為“炒魷魚”,即炒魷魚片,當魷魚片熟透時,便會自動捲成一圈的,正好像被開除的員工,在將自己的被鋪(席或棉被)捲起一束時的摸樣,故此,除“執包袱”之外,被解雇又可叫做“炒魷魚”。
引用來源 :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10221516.html
(說法二)
被開除為什麼叫抄魷魚呢?
“炒魷魚”這個詞,是形容工作被辭退、解雇、甚至開除,要搞清這個意思,我們還得從舊社會講起。那個時代,被解雇的人是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訴的,一聽到老闆的通知,便只好捲起鋪蓋走人。
所以被解雇的人,對開除和解雇這類詞十分敏感甚至恐懼,覺得它太刺耳,於是有些人便用“捲舖蓋”來代替。因為那時候被雇用人的被褥都是自帶的,老闆是不會提供的,離開時,當然要捲起自己的鋪蓋了。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忽然從“炒魷魚”這道菜中發現,在烹炒魷魚時,每塊魚片都由平直的形狀,慢慢捲起來成為圓筒狀,這和捲起的鋪蓋外形差不多,而且捲的過程也很相像。
人們由此產生了聯想,就用“炒魷魚”代替“捲舖蓋”,也就是表示被解雇和開除的意思。
這個說法延用至今。但是在現今社會老闆要輕易地炒別人的魷魚就不那麼簡單和隨便啦,因為職工工作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
現如今,“炒統魚”除了被辭退意思外,也有的是個人因為不想在原單位幹了而提出辭職的,這時你就會聽到 “我炒了老闆魷魚啦!”
引用來源 : 月影社區 http://bbsm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