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17 07:18:41瀏覽3363|回應7|推薦50 | |
老人 晚餐時刻﹐我常藉口牙齒整修細嚼慢嚥﹐很少說話。只是笑看孫兒女報告日間見聞﹐然後問及父母「這一天過得如何﹖」
在朋友們的家庭互動當中﹐不少夫婦情感和睦事業相輔﹑兒女優秀的例子。(也許只是因為咱們自已幸福﹐眼睛只看到幸福﹐實際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說不定。)
除了最小的孫兒還不到兩歲需要時時注意之外﹐另外那五個孫兒女都進入小學﹐開學後﹐兩個二年級﹑兩個五年級﹐大孫兒七年級。無論居家或外出﹐都反過來照顧我了。
最近我的兩個小腿不太好使﹐走不了幾步就會痛。速度不得不慢下來。自忖肇因可能是上個月到山裡休假﹐不自量力跟著小輩們爬山過度運動﹐回來接著又去游泳。次日回西雅圖後還是硬撐著到處跟著跑﹐腿筋一直沒有休息恢復過來。
看到我走路的樣子﹐女兒十分關注﹐問我是否需要去看醫生﹖我哪敢說實話呢﹖說出來聽在女兒耳中也許就變成了抱怨﹐以後心疼捨不得帶我出去玩﹐損失豈不慘重﹖ 最近女兒又給買了個新手杖… 但是我還是盼望再過一段時間就不必依靠它。
刻薄 從小﹐我就不是個伶牙俐齒之人。可能這也是後來訓練自已把想說的用筆寫下來的原因﹕字句是可以斟酌。
年輕時﹐大約有半年時間﹐我跟兩位同事相處﹐他們喜歡鬥嘴﹐跟他們談天時也不知不覺地隨著語帶尖酸起來。但是很快就打住了﹐因為自問出言有失厚道﹐絕非本意。
最近看了幾個談話節目的錄影片﹐一邊聽著看著﹐一邊順嘴對著電腦反唇﹐還跟著生氣…現在決定戒了。
就像這一年來網路上有幾位「言家」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有些部落格文章也是看完悄悄退出。 不是沒有意見﹐只是決定不必發表。 我是讀「書」﹑讀「史」的人。我幼時見證過戰後日本人從中國撤離的狼狽﹐接著又隨著父母被共產黨驅離神州到台灣平安長大。出國讀書是抱著「出去是為了回來」的心態去的﹐畢了業就抱著一顆熱騰騰的心回國。沒幾年﹐又悵悵然帶著孩子離開。很多因素﹐包括生活環境﹑學校制度﹑社會氛圍… 從後面往前看﹐並不後悔。 自古以來﹐文化的浪濤經歷一波又一波的起伏﹐卻總能更璀璨發揚。 紅禍﹑綠禍﹐總會過去。 忽焉立秋已過,璀璨一夏的花卉作個回顧: 千里共嬋娟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