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摸索金錢遊戲的風險
2007/09/16 02:24:31瀏覽675|回應0|推薦4

尋求靜靜的決鬥之際,一位曾經幫過我的好友,連發了兩封內容一樣的簡訊告誡我:「請不要再固執了!請千萬不要再玩任何金錢遊戲了!多參加宗教活動、多運動,好運一定來!好友苦勸。」這是他的肺腑之言,我不能看過就忘。

尤其,在我數次陷入金錢難關時,這位好友不但曾經數度救援,也一再苦口婆心提醒我,氣不順就不要再玩了,始終不離不棄的真誠扶持我,我再怎麼麻木,也不能輕忽他的告誡,我必須好好想想,適時做個了斷。

從結果論,我近三年投資股票、台指選擇權及外匯保證金交易,截至目前總共大約虧損了三百萬元。這種幾乎一路慘賠的局面,似乎已宣告我是輸家,不應再拗了:但是我為什麼還執著於金錢遊戲?這樣的我執必然根源於深沈的「盲點」。

理智上,我必須重新檢討先前發表的<沿著生命的刀鋒滑動>裡的觀點,我深信金融交易可以擺脫資本奴役、創造自由營生的條件,也提到交易風險是惟一阻礙的關卡,但是我卻未進一步深思,交易風險的難測程度,以及如何有效控管。

一般人都知道金融交易潛藏了許多風險,例如市場透明度不夠,機構投資者或上市公司大股東與散戶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甚至突發性經濟變動、資金控管不慎等種種風險,這些風險大多是交易者無法掌控的,只有少部分可以預先預範。

在金融交易的大小風險之中,我想,必須先深入探索時間與價格的風險。受限於我個人知識及經驗的侷限,我這裡只能淺談一下交易的時間風險。

時間方面有兩點必須深論,一是實際操作交易的時間,另外就是選擇交易的時間架構。前者涉及專職與非專職的風險差異,後者關係到操作績效的風險大小。

以我投入的台指選擇權及外匯保證金交易為例,它們都是財務桿杆效應極大的金融商品,一天之內可能獲利一倍以上,也可能突增重大虧損。這樣的商品特性,照理只適合每天盯盤的專職交易者,不適合一般上班或繁忙於家務的投資人。

但是空空如我者,卻妄以為我能與專職交易者看齊。但卻輕忽不能全天候看盤的風險已大到超乎我的預期。試想,部分專業的基金操盤人都可能敗退出場,如果沒有完全監控行情變動的時間條件,一定使一般人在風險控管上居於劣勢。

前面提到的是常識,但卻經常被輕忽了。現在,我想提一下不同的交易時間架構所潛藏的風險。有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交易的時間架構,主要分類是當日沖銷、波段操作及長線投資。這三種不同時間架構的操作,各有不同的風險變數。

一位期貨公司總經理曾善意規勸我,在期貨、選擇權市場中,當日沖銷風險小,波段操作風險大。但是我的實際經驗卻是剛好相反,對一位非專職交易者來說,無法盯看盤面的當日沖銷,盈虧風險勢必大於波段操作及長線投資。

但事實上,日人佐佐木雅博(參考他寫的<股票期貨操盤技巧>一書)對台灣股市的研究,已證實波段操作績效大於長線投資,並且驗證過去二十年的股市起伏,長線投資者大多虧損累累,惟有中線的波段操作報酬最高,交易也比較輕鬆。

總結,當沖、長線交易都不可取,波段幾乎是散戶惟一可選的時間架構,對應好友對我的苦勸,印證以往我勇於當沖已嚐下惡果,未來絕不能再犯這樣的錯,只是我還要繼續交易下去?一時之間,我有些無法言喻的猶豫。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karlyang007&aid=123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