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災......專指是前沒辦法預測的災難
日本如地震(現在有10-30秒"預防"機制)...
美國如龍捲風等防災才是首要不然美國發射衛星上太空(軍事作用兼研究大氣幹嗎)
上網google一下美國軍方..聯邦級跟洲等級的大氣 氣象中心人養假的啦
還有災害全世界都通通重在"預防"2字
向美國卡崔那能在事前撤離(布希也是被罵這點)
2.我給你看一個網址
這本書叫貧困大國美國..2009年出的
現在不是FEMA炒的很火熱嗎大家順便看看FEMA現在在美國的長相
勸大家媒體少看 看看書比較能了解真相
其實卡崔娜颶風是人禍
我們看看美國如何做的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90714&s_code=0908&s_cat=
1一九九三年,第四十二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任命負責處理阿肯瑟州緊急狀況的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s)為FEMA新署長。詹姆斯大刀闊斧地改革FEMA,將天災防治對策列為優先處理事項,並增加預算,一九九七年確立了所謂「全國防災社區計畫」(PROJECT IMPACT)。
防災是首要對策,針對全美警戒災區,將位於超過洪水警示線以上的住家全數遷離;建築物的設計也以耐得住卡崔娜這般等級的颶風,以及耐震度為首要考量,並協助遷離位於容易發生森林火災的社區。「花一塊美元減少災害,便能省下兩塊美元的災後重建費用。」因為這句話,一九九九年弗洛伊德颶風登陸時,當局打從幾天前便開始一家家宣導探訪,最後成功撤離了三百萬人。
2.布希入主白宮時,開始著手將包括防災對策等公共事業予以民營化。
2.1二○○一年二月,布希政府通過議會表決同意,廢除全國防災社區計畫,改以「競爭」方式,標榜能夠節省二億美元的災害減災援助計畫(Hazard Mitigation Grant Program HMGP)。
2.2二○○三年,聯邦議會通過將FEMA的災害減災援助計畫預算減半,這項由白宮提出的提案。
3.「發生大水災的前一年,也就是二○○四年夏天,FEMA雖然掌握了颶風登路的情資,卻沒有給路易斯安那州任何減災補助款,進行補強堤防等防災事宜。路易斯安那州的緊急防災對策遭政府駁回,結果為了防禦颶風帶來的災害,花了十年研究調查與協議所提出的沿海低窪地區大規模重整計畫「COAST 2050」,被迫束之高閣。因為一再削減修整堤防預算的關係,導致防波堤整建工程半途而廢,結果風災來襲,全市80%慘遭大水吞噬。」
4.直至二○○七年,紐奧良市四十六萬居民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重返家園,60%的居民到現在依然無電可用,半數醫院關閉,重開大門的托兒所只有災前的23%。雖然後續的緊急援助與清掃費用高達數十億美元,但紐奧良市水災過後造成的廢土瓦礫,直到現在還有三分之一尚未清除。
布希政府委託民間企業哈利伯頓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旗下的子公司KBR(Kellogg.Brown&Root)災後復原工程的五億美元預算究竟跑到哪兒去了?
災區的房租比災前漲了三倍,貧困人口飆升,居民自殺率也比災前提高三倍。
5.有人會問卡崔娜颶風馬英九跟布希一樣阿
其實只對一半台灣的農委會水保局有第一時間通知縣市地方政府有做到災害預防的防災機制
根據災害防救法(民國 97 年 05 月 14 日 修正)24條強制撤離當地民眾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B.asp?no=1D012001424
百分之百是地方縣市首長的責任(新竹縣不是做到了嗎)
地方縣市首長我承認救災資源不夠但是 美國不是在一九九九年弗洛伊德颶風登陸時。「花一塊美元減少災害,便能省下兩塊美元的災後重建費用。」因為這句話,
當局打從幾天前便開始一家家宣導探訪,最後成功撤離了三百萬人了嗎
縣市首長的責任是在教民人"避災"不是在救災(救災要看到死人的 你們願意嗎)
這兩個禮拜台灣人完完全全搞錯台灣要追究的是馬英九你到底對於台灣防災..救災的體系 資源有沒有足夠的了解(看馬英九罵氣象局就好笑)
中央做的是防災跟國土規劃地方政府有土石流警戒區第一時間接到土石流紅色警戒為何不能跟新竹縣一樣做到避災的工作
你大概還不了解我的用意吧
美國大概人太多所以需要軍方支援撤災民吧
6.結論以上寫了那麼多都是防災 減災..有那位將軍講的救災嗎
所以不管美國日本對於可以預測災害的處理方式 能預防救預防 不能預防救防災在第一時間通知你跑為上策
你人定勝天(壯膽用的啦)你水利工程部過就是在沒倒塌之前多幫人增取多一點逃難時間罷了
不能預防就救災(921一樣搬很多屍體很悽慘的)吧
7.我向你們敬上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分致意
我愛中央氣象局
水保局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農委會...
在資源比美日那麼少的情況下
還能做出那麼棒的gis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