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2/17 11:10:16瀏覽1532|回應0|推薦1 | |
300年前是「蒙德極小期」結束的一年,意義重大。 (news: 2015 March)
19、20世紀之交的英國天文學家蒙德(Edward Walter Maunder,1851~1928)觀測發現,1645年至1715年的太陽黑子異常稀少,這段時期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與歐洲和北美洲進入小冰河期,處於嚴寒氣候的時間點吻合。 現象1:美國~~~去(2014)年罕見攝氏-50度 太陽黑子活動頻率會影響地球氣候。 去(2014)年美國受「北極漩渦」南下影響,創下罕見零下攝氏50度低溫;今年(2015)受「大湖(美國五大湖)效應」影響,也冰冷異常。科學家警告,目前觀察到的太陽黑子數量、太陽活動頻率為百年來最低值,意味太陽即將進入「休眠期」,地球在40年之內,約有10至20%的機率可能重回17世紀的「小冰河期」。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員露西葛琳也指出,從2013年整年觀測太陽黑子數量及活動頻率後,發現與「蒙德極小期」的數據非常相近。 小冰河期是指中世紀溫暖時期之後,全球氣溫下降現象,約在1550年至1770年的220年間,相當於中國明、清時期,結束於18世紀初期。 現象2:全球 頻現饑荒與瘟疫 蒙德極小期間內,天文學家只觀察到約50個太陽黑子,而平常可以觀察到四萬到五萬個,相差甚鉅。蒙德極小期與小冰期中最冷的一段時間吻合,全球大部分地區處於寒冬。 1715年蒙古大雪,牲畜倒斃,民眾饑困,1月17日康熙派遣官員視察。 不過,黑子活動量降低和寒冷氣候是否有關聯,科學界還沒定論。 小冰河期當時,農作減產,穀價上升,全球頻繁出現飢荒與瘟疫。這種現象,近幾年的確在各地發生。小冰河期時期也是暴亂、搶掠的高發期,中國明朝末年飢荒連年,農民叛亂迭起。死亡率上升,全球人口成長率減緩。 論點1:寒冷是短暫 暖化是趨勢 許多氣候學家指出,近年的寒冬是地球再邁入「小冰河期」之始。但地球不是正在暖化?德國氣候學家拉姆斯多夫稱:「近年寒冷與全球暖化並不矛盾。寒冷是短暫現象,暖化趨勢沒變。」 論點2:數十年振盪 氣候熱轉冷 但德國基爾大學教授拉提夫不同意,認為這是長期的氣候改變,稱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數十年振盪」(multi-decadal oscillations),例如北大西洋水溫已降低了幾度,「暖化已暫停,氣候可能變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科學家提桑尼斯也說,「數十年振盪」在全球各地同步展開,氣候從「熱模式」翻轉為「冷模式」, 20、30年後會再翻轉回來。 蒙德極小期在1715年結束,太陽黑子「甦醒」,但小冰河期還沒結束。 電影「明天過後」會成真嗎?天意難測。科學家各持己見。 本文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6904/751976 延伸閱讀https://technews.tw/2018/02/09/sunspot-sun-grand-minimum-maunder-minimum-dan-lubin/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