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6 09:20:50瀏覽109|回應1|推薦3 | |
在久遠劫前,有一位老師父帶著一群年少沙彌在一間古寺裏修行。他的教法很嚴厲,嚴格要求沙彌要精進用功,勿自我放縱、浪費時光。 老師父常對小沙彌們說:大家要精進用功,不管是行、住、坐、臥,一定不離經文。哪怕是在外托缽,走在路上也同樣要時時背誦經文。 其中有一位小沙彌,他謹記老師父的教法、依言奉行。有一天,他托缽出門乞食,眼睛專注地看著缽,直直地向前走,口裏朗朗地背誦經文。 那時,有一位長者看見他,打開大門要讓他進去,可是由於小沙彌背誦得很入神,而忘記了要托缽,一戶戶地走過去。 長者看到小沙彌從他家門口經過,嘴裏還一直念誦經文,沒有注意到周圍的情形,覺得這位沙彌很可愛!他就向前叫道:來,來!這位年輕的沙彌,你的缽還是空的,怎麼走過我家門口而不進來呢? 小沙彌說:長者,我太專心背誦經文了,所以走過頭而不自知! 長者又問:你為何這麼專心,乃至於對周圍的環境都沒有感覺呢? 小沙彌說:我師父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教我們要守住一念心,不能放縱,要時時精進。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背誦很多經文,而且要背會才可以回去。 長者就說:你這麼用功精進,不如以後每天都來我家,我供給你滿缽的食物,那你就不用再費心沿路托缽了。
人與人間的相處,有因必有緣。有了因緣,才有互相對待的結果和彼此感受的回報,這是日常生活中不曾遠離的。人無法離群索居,人群中要相互依存才能生活,所以要安處於群眾,需與人結好緣。 釋迦牟尼佛離開皇宮到處參訪、求道時,雖然有一段時間是在苦行林靜修,但是他成道之後,為了教化眾生,還是必須回歸人群。所以修行不能離開人群。 總之,與人結好緣,將來有朝一日有所成就,才有辦法、能力及因緣度化眾生。所以善緣是很重要的。
所以,發願度眾生,此時就應照顧好身、語、意業,結好眾生緣。凡事都要多用心啊!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