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窮忙族 必須拆卸的未爆彈
2009/06/16 09:00:23瀏覽415|回應0|推薦3
 相對剝奪感 改變價值觀 形成無欲族 衝擊景氣 仇恨富人 造成社會問題

報載大宗物資價格持續飆漲,帶動沙拉油、糖等民生用品跟漲,但薪資卻不漲,造成民眾荷包持續縮水,台灣將出現新的社會階層「Working Poor」,也就是雖然有工作,但相對物價,所得入不敷出,有人直譯為「窮忙族」。

Working Poor又譯為「勤貧族」(勤勞貧困階級)、「工作貧困階級」,出現於一九九○年代美國,是指再怎麼拚命工作(每日勞動時間超過八個小時),都無法賺得能溫飽的基本收入(所得低於社會整體平均值的百分之六十)的人。

《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作者門倉貴史指出,日本約有百分之二十五勞動人口(約五百四十六萬人)年收入低於兩百萬日圓(約台幣六十六萬七千元),落入窮忙族。

以台灣平均國民所得約一萬六千八百美元(約台幣五十五萬元)來說,如果年薪三十四萬元以下,也就是月薪兩萬八千元以下的人,都屬窮忙一族;而據人力銀行的研究統計指出,平均時薪不到一百八十五元的上班族,也就是,月薪不到三萬元的上班族,都可能淪為微薄就業的窮忙族。

三萬塊對稅負起徵點低、餐飲便宜的台灣勞動階級來說,單身會過得不錯,甚至四口之家可勉強餬口,問題是,窮忙族貧困感的真正來源,並非因絕對所得太低,而是生活必需品消費的恩格爾係數(飲食類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百分比)太高,可支配所得減少,加上社會另一端花錢不手軟的富裕階層興起,對窮忙族造成相對剝奪感。

相對剝奪感造成的貧困感,才是窮忙族真正的問題,若政府放任窮忙族滋生,結果很可能像日本,變成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M型化社會,贏家階級拿走絕大多數的財富,輸家階級卻連賣光了勞動力,都賺不到能溫飽的收入,不再信奉努力就有收穫的價值觀,對人生感到灰心、喪志,失去活下去的希望,出現像日本新興的「無欲族」,對維繫生活以外的消費提不起興致,造成消費市場萎縮,回過頭來衝擊景氣,形成惡性循環,更嚴重者,仇恨拿走一切財富的富人,社會治安出現問題。

事實上,窮忙族的增加和上世紀末期的全球化有關,已是全球化的現象,企業為了面對全球化競爭,無不設法壓低成本,要求各國政府允許勞力聘雇彈性化,把工作大量外包,製造工廠甚至紛紛外移到勞動力、土地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或地區。

也就是說,全球化造成全球職缺大洗牌、雇用制度瓦解,企業主唯成本效益是問,而政府未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創造填補就業缺口的新產業(或產業升級),形成結構性失業。

世界各國都制定拯救窮忙族的政策,如強化社會安全網(失業補助等),或直接給予企業聘雇補貼(每聘雇一個人,政府就補貼相對的薪資),開辦職業訓練等,但都是治標不治本。

想要消滅窮忙族,政府得下定決心推動產業轉型,積極投資、輔導具有在地獨特性、不可替代性產業,及創造滿足就業市場需求的工作,才能治本,否則,再多的立即上工計畫或提升競爭力課程,都只是浪費錢的補破網政策。

王乾任(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bisu50&aid=304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