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论“我主的母”马利亚的基督美德_第五章 温柔顺服,善知贤妻良母的贞德
2021/11/05 22:01:49瀏覽128|回應0|推薦0
除了远古没有文字记载的传说中的母系社会以外,妇女的地位在世界各地有史以来就一直低于男子的地位。就是在世界上最开化文明的国家,妇女也长久没有和男人一样平等的身份。美国的妇女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过了宪法第十八修正案后才有了选举权,可以在选举总统的时候以合法身份投出自己的一票。就是在最近一百年,尽管妇女在政治地位,社会身份和工作性质上和男人完全平等,但因着男女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妇女还是感受到世人对她们的眼光和表情有不同的色彩。到底是什么因素使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状态存在了千年万年的时间,可能谁也说不清楚。但圣经里对男女的出现和应有的地位确实有不同的描写,让人感觉到似乎有一定的男女差别。在旧约圣经第一本书创世纪里记载有上帝先用泥土造了男人亚当,又将生命的气息吹在他的鼻孔里,亚当就成了有灵的活人。然后又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里生活,让亚当给所有被造的禽兽活物命名并管理它们,并告诫亚当可以以园子里所有的果实为食,但唯独不能吃那棵善恶树上的果实,“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最后上帝又从亚当的身上取下一块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让她做亚当的配偶帮助他。“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圣经里没有说上帝又将生命的气息吹进这女人的鼻孔,所以世人不知道女人的生命气息来自何处,这似乎就肯定了女人是男人的助手而不是主人的地位。圣经也没有说上帝也告诫这女人不能吃善恶树上的果实,似乎这女人是通过男人亚当告诉她不能吃善恶树上的果实。后来这女人被撒旦引诱时,对毒蛇撒旦说的话和上帝的告诫有一些不同,“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很明显这女人认为这树上的果实连摸都不可以,比上帝耶和华的告诫更严格,因为上帝并没有说不可摸这树上的果实。由此可想这女人也许是从男人亚当那里得知上帝的诫命,自己希望离这善恶树越远越好,以免死亡,所以自己加上了更严格的条款来约束自己。可惜后来还是被撒旦欺骗引诱,纯真无瑕的女人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实,她又叫亚当吃了这果实,背离了上帝的诫命,犯了大罪。因此受到上帝的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因着这女人的悖逆,上帝的惩罚相当严重,“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又因着亚当听了这女人的话吃了禁果,上帝也惩罚了他,“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这偷吃禁果的故事似乎就奠定了女人夏娃以后的罪债,必被丈夫亚当管辖,以至代代相传,形成传统上的丈夫管辖妻子。这是3500年前摩西在创世纪里记载下来上帝造人的过程,在摩西以前上帝创造的史实被传诵了多久不得而知,具体如何发生的只有凭信心相信,不可能用什么方法去证实证明。但有一点可以推测,因着亚当夏娃的悖逆犯罪,被逐出伊甸园后,始祖亚当夏娃的原罪罪性随着人类的繁衍,世世代代都脱离不了罪得捆绑。因为世人都带有邪恶的原罪罪性,就将伊甸园中上帝本来竖立的女人是男人良善的配偶帮助者的身份丑化扭曲成了低人一等受男人欺压的附从奴仆。本来女人是因着原初被造时纯洁无暇的天性而被撒旦引诱犯罪,但因着世人罪性的邪恶,将上帝惩罚世人罪孽的责任都推在女人的身上。本来上帝的训诫是要丈夫管辖妻子,但因这世人罪性的邪恶,刻意地将上帝的教训推演成男人管辖女人和男人不能听从女人的歪理,使妇女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虽然旧约圣经里上帝教导丈夫管辖妻子是作为一种对过犯的惩戒,但到了新约圣经时代,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恩典,替世人承担了一切过犯和罪孽的惩罚,上帝为信祂的儿女们建立了新型的夫妻关系,在新约圣经里常常教导夫妻之间的顺服道理,将妻子顺服丈夫视为一种美德,“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尽管现在很多妇女并不喜欢新约圣经里这样的教导,就是信基督的妇女们也不是那么乐意地接受这种教导,但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在两千年前还没有成文的新约圣经,她却已经将对自己的丈夫的温柔顺服作为顺服上帝教训的表现。福音书里有非常典型的记载描写马利亚是如何地顺服自己的丈夫。马利亚因为未婚就从圣灵怀上了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在丈夫约瑟的家人和世人的眼光里马利亚就是污秽不贞的女人,注定要一辈子抬不起头低人几等。但是她本人和丈夫约瑟都有神的使者向他们说明并应许他们上帝会一直保护眷顾他们,“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所以约瑟反而格外看重马利亚,看重她肚子里怀的上帝的儿子。根据福音书的记载,约瑟没有任何鄙夷欺负马利亚的描写。马利亚自己并不因此就没有必要听从约瑟的吩咐,反而更加顺服丈夫约瑟,似乎从来就没有不同的逆反想法。正如前几章里已经详细提到的,马利亚在伯利恒的马棚里生了耶稣,有东方来的博士拜访了他们,希律王也知道了有一个新的君王出生了,心里恐惧自己将来的王位,于是下令要除杀伯利恒所有的婴孩。这时约瑟在梦里有天使告知赶快离开伯利恒去埃及躲难,约瑟马上起床,叫上马利亚连夜启程,翻山越岭,不畏艰辛的去了埃及,马利亚没有任何怨言和不从。后来在埃及,约瑟又在梦里受天使告知,希律王已经死了可以回家乡去了。于是约瑟又起来,叫上马利亚匆匆启程,几百里路程,几十天奔波,回到以色列地,马利亚同样没有抱怨,也不反对,跟随约瑟回到了伯利恒。哪知还没有缓过气来稍住一段时间,约瑟又梦见天使给他说,不要定居在伯利恒以色列地区,这里的新王令人恐惧,是世袭父王部分领地的儿子亚基佬,于是天使要约瑟继续往北去加利利地区定居。约瑟就叫上马利亚,打点行装继续旅行,又是爬山涉水,辗转辛苦,一家人终于走到了加利利地的拿撒勒城定居下来。新约圣经里非常平淡直叙的这一段记录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仔细思想就会看出马利亚是何等的顺服自己的丈夫,每当他的丈夫梦中醒过来,告诉马利亚准备行装马上动身离开住地,她就赶快收拾顺当,拖儿带女(也许他们在埃及住了几年生了其他儿女),迅速上路。约瑟也许梦醒后告诉了马利亚天使在梦中给他的指点,也许什么也没有解释,赶紧逃命更迫切,但马利亚从来没有争吵,抱怨,不从或反抗,总是温柔顺服的听从丈夫约瑟的吩咐带领,哪怕就是约瑟梦到要做的事情马利亚也都跟着一起做。试想一下现在有哪个做妻子的愿意凡事听从丈夫的吩咐,甚至丈夫做了个梦,梦里说要做什么事,做妻子的同样毫无反对地顺着丈夫的梦幻,去照着做这梦里的事,而且还是连续三次都是梦里需要做的事情。这种做妻子温柔顺服丈夫的样式可能只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做到了,圣经里教导的基督徒的美德之一完完全全地体现在马利亚一生的行动中,堪称世上所有信基督的人的楷模榜样。
作为母亲的马利亚有从圣灵怀孕而生的儿子耶稣基督,还有和丈夫约瑟生的儿子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和几个女儿,“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嗎?他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尽管天主教的教义认为圣经里记载的这些儿女是约瑟的前妻或妾子生的,马利亚只生了耶稣基督。无论信仰教义的看法如何不同,一个做母亲的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女?这个问题在人世间的各种讨论说法探索没完没了,各民族各文化各国家都有不同的答案,无所适从。在新约圣经里记载的马利亚对待自己家里的儿女除了倾心的母爱以外,表现出来的同样还是基督的美德,温柔顺服,像马利亚对待自己的丈夫约瑟一样。福音书里有几处具体的描写可以看出马利亚是如何行出一个慈母对儿女当行的温柔顺服。正如本文前面几章已经提到过的,当耶稣成长到十二岁时,按犹太人的律例典章,他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这年和他肉身的父母去耶路撒冷过节朝圣。节日结束后耶稣没有告诉父母,就自己留在圣殿里和祭师文士们继续探讨圣经的文理,马利亚和约瑟离开了耶路撒冷会加利利去,在回程上走了一天没见耶稣,以为耶稣和亲戚朋友的孩子同路而行,后来才发现耶稣没有和亲朋同在,作为母亲丢失了孩子的心情是何等的痛楚,于是慌忙地又走了一天的路程回到耶路撒冷去找耶稣,等在圣殿里找到耶稣,已经三天过去了。当马利亚在圣殿里和耶稣重逢,百感交集,对耶稣说: “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这话里似乎有些埋怨伤感,似乎又充满了温柔慈爱,但绝没有责怪和斥骂,可见一个慈母是怎样地表达自己对待儿子的温柔。但在这个时候耶稣却说:“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譯: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谁也不会想到耶稣会这样回答他的母亲,耶稣的答话似乎也太不近情理,对不起父母的关爱之心。也许耶稣肉身名义上的父亲约瑟明白耶稣确实不是他亲生的儿子,耶稣的确是在想念他的亲生父亲。马利亚也许知道耶稣真正的家是在天上,上帝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小小年龄十二岁就能明白三位一体的真理吗?要是耶稣这样的回话发生在常人家里,父母亲早就冲上去一顿怒骂,火气大的就是几个巴掌教训儿子一番。但是马利亚就不一样,耶稣说的话她是不明白,但她听了记在心里,没有发怒动气对待儿子,而是温柔地带着耶稣离开圣殿,哪怕是千辛万苦走了三天的冤枉路,找到耶稣,又要多走两天的路才能回家,马利亚也没有责骂教训耶稣,也没有反驳耶稣讲的是什么话,反而是温柔地顺服耶稣奇怪的话语行为,回到拿撒勒家里。福音书里记载的另外一件事也能说明马利亚对儿女顺服温柔的德行。耶稣过了三十岁就出来传道,他招聚了十二个门徒后就开始四处行走传讲天国福音的道理,他和门徒一起风餐露宿,传上帝要人悔改得救的真理,因为跟随听道的人很多,耶稣十分繁忙,无暇顾及自己正常的生活,“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以至耶稣的身体憔悴疲劳,刚过三十岁的人就被犹太人看成快五十岁了。“猶太人說:你還沒有五十歲,豈見過亞伯拉罕呢?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也许有人将耶稣劳苦传道的景况告诉了马利亚,她的慈母之心大恸,作为母亲对儿女的关爱,特别是那个时候长子在家里的地位,马利亚更是格外挂念耶稣的衣食起居。这个时候耶稣已经三十岁了,也许他名义上的父亲约瑟已经过世,他的妹妹们也已经出嫁成婚,他的弟兄们也许尚未娶妻成家。马利亚心急如焚,想尽快地跟上耶稣,陪伴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保证耶稣在传道旅行中身体健康无恙。于是她就带上耶稣的弟兄们沿途跟随,在一家人的住处找到耶稣,这时耶稣正在房子里给众人讲道,马利亚和耶稣的弟兄们站在门外,这家的人就走到耶稣跟前告诉耶稣,“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会设想耶稣应该马上告诉那传话的人,让他母亲等一等或暂停一下讲道去见一下他的母亲,哪知耶稣“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许多人看了福音书里的这段对话都觉得不可思议,耶稣似乎对母亲和弟兄们太冷漠,似乎不承认自己和他们的家庭关系,似乎相当有失礼数。按人的常理做母亲的听了这话,一定心里愤懑不平,忍不住的或脾气暴躁的母亲也许会雷霆大发,但是马利亚似乎非常平静地聆听耶稣的讲话。三本符类福音书里都记载有这段故事,耶稣讲完这段话故事就结束了,没有提到任何人对耶稣答话的反应,笔锋就转到另外事情的叙述上去了。可以推测马利亚听了耶稣的回答,她一定理解是什么意思,本文前面几章已经提到。这时马利亚超乎常人的想象,心里没有任何不高兴,只是温顺地领受了耶稣的教导,照着而行,她没有因为耶稣的回答不近常理就背离耶稣基督的教导,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儿子说话不近人情就生气发怒,尽管这时马利亚并不是很明白耶稣和天父上帝的关系,但还是温柔顺服儿子高深的道理和神圣的权柄,一直跟随耶稣,服侍耶稣,直到耶稣蒙难。正如约翰福音记载的,马利亚跟随耶稣直到十字架下,当时有使徒约翰和其他的妇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在弥留之际,耶稣对马利亚和约翰做了最后的吩咐,要约翰认马利亚为母亲,马利亚认约翰为儿子,将马利亚托付给约翰,要他终生照顾马利亚。“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是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裡去了”。从此以后,马利亚就按照耶稣的吩咐,顺服她儿子的心意,就认了约翰为儿子,成了约翰的母亲并住在约翰家里,由约翰看护照顾,直到生命的结束。
新约圣经对马利亚的最后记载是在路加写的«使徒行传»一书里,当耶稣死里复活后在地上向五百多门徒们显现,并向他们传讲福音的道理,“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耶稣“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在这段时间里,马利亚一直跟着使徒,当然也看见了耶稣基督复活后荣耀的形象,最后在橄榄山上和众门徒一起见证了耶稣基督升天回到天父的家里,耶穌升天时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众使徒门徒领受了耶稣基督最后吩咐的使命,就一起回到耶路撒冷,“進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在那裡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奮銳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或譯:兄弟)猶大。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这是圣经里马利亚最后一次的出现,和约翰及使徒们并耶稣的弟兄一起祷告。马利亚跟随着使徒约翰住在耶路撒冷有多长时间,圣经里没有记载,教会历史传统上一直认为马利亚和义子约翰住在耶路撒冷,不久她就过世了,葬在耶路撒冷,至今她的坟墓还在那里受人瞻仰。后来也有口传马利亚没有在耶路撒冷去世,她活了很长时间,在以弗所去世。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耶稣升天后,很快福音就在耶路撒冷广为流传,一年之内信基督的人成千上万的增加。犹太人的权贵和拉比祭师文士不能理解耶稣基督的复活升天,不肯承认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预言要来的救主弥赛亚,更不相信耶稣基督就是上帝的儿子,因此犹太权贵和拉比祭师对基督教会就非常愤怒,在耶路撒冷对教会和基督徒进行了大肆逼迫。教会的执事司提反在犹太人的公会上见证传扬基督的福音时,马上犹太人就“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籲主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掃羅也喜悅他被害”。当时犹太人没有杀人的权柄,必须经由罗马的殖民政府判决才能处死罪犯,就像耶稣蒙难时,犹太人都不敢杀死他,必须要得到巡抚彼拉多的判决。但在司提反殉道的时候,犹太人对基督徒和教会的逼迫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状态,可以不经罗马政府的判决,随意用石头打死基督徒,可见当时犹太人对基督徒的迫害是非常疯狂的,因此许多的基督徒都逃离了耶路撒冷,“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也有分散到地中海沿岸各地。因此有人推断这段时间是紧接着耶稣复活升天后的几年,马利亚这时还没有过世,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是犹太人逼迫的最直接的对象,可以想象马利亚住在耶路撒冷是何等的危险,也许这个时候她也随着大多数使徒离开了耶路撒冷。最大的可能就是马利亚跟随着使徒约翰辗转多年,最后去了以弗所并在那里过世,因为当时约翰在以弗所教会牧会做长老。
这些传统记录流传了一千多年,直到近代发生了一件十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使更多的人倾向于相信马利亚始终跟随使徒约翰,最后在以弗所去世,被上帝接回天家。两百年前,有一位德国修女安妮.凯瑟琳.艾末里奇(Anne Catherine Emmerich,1774-1824)说她曾在少年时在异象或幻像里见过耶稣向她显现,还看见没经历过死亡的以诺和以利亚以及炼狱里的灵魂,于是她就开始在迪尔门(Dülmen)的奥古斯丁修女院修道。1813年,安妮的手和脚出现伤口,像是钉十字架的手脚上的伤痕,后来有血定期从伤口流出来。修道院报告给教区主教,教会也派调查团鉴别真伪,事一传出,就有许多人来访,也有医生来检查医治,还有许多大主教,官员和名作家来看访安妮,包括当时德国的著名诗人和作家克莱门斯.布闰塔诺(Clemens Brentano,1778-1842)。1819年,安妮手脚上的伤口愈合了,这时布闰塔诺来探访她,用笔记录下来很多安妮在病床上看到的异象或幻景,其中她看见在以弗所附近的山上有一个石头房子,说是使徒约翰为义母马利亚造的,马利亚曾住在那房子里直到去世。在布闰塔诺的记录里有很详细的地点描写,“马利亚没有住在以弗所城里,而是住在郊区。马利亚的住房在距离以弗所三个半小时路程的一座山旁,在通往耶路撒冷马路的左边。陡峭的山坡朝着以弗所城,这山在以弗所城的东南方向,从这山走向以弗所城,看见这城像是耸立在升起的地面上。山旁一些朝南的小道走半小时就到山顶,顶上是一片不平的高地”。除此以外,还记录有那地方的房屋形状布局等等。布闰塔诺后来将笔记整理编辑成两本书«安妮心里的基督悲情»发表于1833年和«蒙福童女马利亚的一生»发表于布闰塔诺死后的1852年,很多读者为此感动不已。安妮和布闰塔诺从未去过以弗所,发表的书籍惘若天方夜谈,没有多少人相信书里所提供的关于马利亚在以弗所住过的房子的地址和地貌是真正的某个地方。大约30年后,有个法国神甫叫朱利安.古也特(Julien Gouyet)于1881年根据«蒙福童女马利亚的一生»书中所描写的地址来到以弗所,发现了一座石头的建筑坐落在一个叫夜莺山的山坡上,夜莺山西朝爱琴海,北面是过去以弗所古城的废墟。古也特神甫相信这石头房子就是书中描写的马利亚生前居住的房子,可惜没有多少人认为古也特神甫的发现有甚价值。过了五年,一个家境富有的法国修女玛丽.曼达-格兰茨(Marie de Mandat-Grancey,1837-1915)被教会差遣到以弗所附近的士美拿城里的法国海军医院工作,从当地的宣教士袍林(Father Poulin)那里得知古也特神甫在以弗所的发现,于是和袍林宣道士一起组织了一个考察团,于1891年来到夜莺山,找到那座没有房顶的石头房子和附近遗存的建筑废墟。令人惊诧的是考察团找到这座石头房子时,获悉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都是附近居住的希腊移民的圣地,每年八月15号,是天主教东正教纪念马利亚升天的日子,居住在附近的希腊人都要来夜莺山的石头房子朝圣,他们称这里是“贞女之门”。从此,玛丽.曼达-格兰茨买下了这块地方,修复了这石头房子,将周边的环境重整一新,命名为“贞女马利亚的住房”。消息一传出,每年来此朝圣的人络绎不绝,至今都是游人去土耳其以弗所必看的地方。2004年,教皇保罗二世因着安妮.凯瑟琳.艾末里奇的敬虔和贞操,被天主教封为圣人。但是在以弗所夜莺山上的石头房子是否就是马利亚住过的地方却至今也没有被天主教会认可,尽管后来很多教皇都去那里看过。
无论如何,马利亚都是跟随着使徒约翰,她的义子颠沛流离,也许最后在以弗所去世埋葬,也许在耶稣复活升天后不久就在耶路撒冷去世了,这是上帝留给世人永远无法明白的奥秘,也许只有等到去了天堂和主基督耶稣相会的时候就都清楚了。马利亚其实还有其他几个儿子,耶稣的弟兄,但她并没有去和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天经地义地该由儿子们照看她的晚年,或者自己独自住在自己的家里,随意安居。她反而是始终如一,常存温柔顺服的心,按着自己儿子耶稣基督的话语和意旨而行,跟随着使徒约翰直至去世。世人很难明白做父母的为什么要顺服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具有东方民族文化传统的家庭,父母对待儿女似乎就该有至高无上的权柄,无论对错,父母的威严不可贬损,儿女就该无条件的服从,只有儿女听父母的话,没有父母听儿女的话。一方面父母要表达对儿女的慈爱,一方面又要张显父母对儿女的威风,天使和魔鬼,面包和毒蛇,两种面孔,让儿女无所适从,结果都是在一种失落的感觉里成长。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所表现出来的对儿子的温柔顺服,是上帝属天智慧的具体应用,是每个基督徒该效法的模范。“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做儿女最气的就是愚蠢的父母亲总是要他们凡事听从父母亲愚蠢的教训和警戒。马利亚按着上帝天父的大智慧能明白理解儿子的心意,温柔顺服她儿子耶稣的话语,照着基督耶稣的吩咐而行,才是抚养教育孩子的真道。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61c162a&aid=17030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