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2 12:26:46瀏覽316|回應0|推薦2 | |
三天的課程結束了,老師教得算是不錯,整體而言應對與班級控制力應該有90分以上,只不過這三天的課,除了同學跟老師實際教學經驗的分享之外,還是理論導向,老外的帶班跟教學方式(成人而言),其實都還蠻大同小異的,有別於國高中老師在前面上課,學生鮮少提問,西方的英語教學,大多以學習活動為主軸,這三天的課算是幫助我認清了這個事實,以往我多少都會懷疑,成人耶! 他們會不會覺得帶活動很幼稚,但這三天的課下來,熟男熟女們還不是乖乖的進行了這些learning tasks,但當然,偶爾要穿插一些較為靜態的活動,特別是學生精神較好的時段,讓學生聽一段文章,或讀一段文章,再進行意見交換,課本上還提到一個公式: input+output+interaction = success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就要思考如何融入這些元素,當然也是會遇到學生很被動的情況,但老師的工作之一,就是要push學生開口,get them moving,不論是透過點名,小組報告,還是小組討論… 反正重點我是知道了,只是能不能很人性化的去執行是另一回事。 昨天的課,講師還提到了一、兩個十分有趣的研究數據(關於字彙),那位講師是博士,所以有些東西會從研究結果的角度去講,我聽到研究報告的時侯,精神也才會特別集中,兩個數據如下: 1) 一個人如果要完全了解一篇文章所要傳達的完整意思,需要理解其中98%的字意! (換言之,大部分英語不是母語的人,其實都無法完全理解文章的全意,即便已經自以為了解了,但也只是下意識的忽視那些模糊地帶) 2) 一個剛進大學的美國學生(18歲),其英語的字彙量已經有20,000字,而且,take-took-taken-taking 這樣算一個字,而不是四個字,也就是說,台灣學生英語很糟的根本問題,也許是字彙量差得太遠,畢竟字彙跟文法都是一個句子的骨幹,字彙差或文法差連一個句子都寫不好,至於由句而構成的段落,則是邏輯層面的問題,也難怪一個人英文程度如何,看個一兩段大概就很明顯! 3) 最後再補充一個數字,以前就有聽過只是昨天又提到,就是一個字要真正的記住,或真正的會用,都是要實際看過或用過多次後才是你的,從自身的學習經驗而言,也的確是如此,只是有時是自己看過或用過而不自覺罷了,數據從10~17次都有,但只要記住必須反覆練習就是了。 上面的研究,只是老師口頭說說,我去問了作者是Norbert Schmitt, I.P.H. Nation兩位在字彙方面的研究,其他的老師也不記得,我也還沒時間去查證,以後有空再去找找吧,畢竟是有趣的數字! 其實上面的數據我多少還是相信的,只是實際數字有沒有這麼高不知道,因為我本身在看journal articles也是傾向去查不熟字,即便我能猜到大概的意思,但我不想猜,這個字你現在不確定,下次就忘了,多查幾次,以後才會記住這個字,理解文意也是,許多字有隱含的字意,例如concordance這個字可以解釋為調和、一致,但也可以解釋為完全不同意思的用語索引,有時侯理解是有連貫性的,當一個地方理解的不清不楚,自然無法繼續理解接下來的內容。 不過對於英文初中級的學習者而言,有太多的字要查,一般很快就沒興趣了,但還是應該鼓勵學生查字,只是老師要去控制文章的質量,字數多的,就不能太深,這是訓練fluency; 深一點的字數就要少,以練習accuracy,理論派~理論派~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